《13.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执教者:陈洲初中刘月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使用和自制弹簧测力计,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重点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4、教具、学具:弹簧拉力器、橡皮筋、弹簧测力计、铝导线、钢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②产生形变二、引入新课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弹弓、跳板、撑杆、篮球了解弹性形变,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动手操作)三、新课教学(一)形变感受一下:A、手拉橡皮筋;B、手折铝导线;弹性形变: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非弹性性形变: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二)弹性、塑性: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三)读书与做人塑性与人生青年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个人的性格、品性总是与他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是决定这个人品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青年人可塑性很大、在校求学期间的道德教育效果要比步入社会后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好得多。(四)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做一做:手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对手产生了力的作用。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2.弹力的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发生弹性形变试一试: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他们拉得不一样长,女同学拉得较短,男同学拉得较长,拉力器被拉的长短不同,说明了两个同学力的大小不同,可以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定力的大小。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提问:根据这个道理,我们能否利用弹簧来测量力的大小?(五)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1)弹簧;(2)指针;(3)刻度板;(4)挂钩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做一做:测量钩码的拉力、拉断一根头发所用的力、54页第二题。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a、看清分度值和量程(不能超过量程)b、校零c、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d、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四、反馈练习(见学案)五、课堂小结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a、看清分度值和量程(不能超过量程)b、调零c、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d、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六、课后作业1、根据弹簧秤的构造原理,用橡皮筋自制一个弹簧秤。2、课本p54(4)题板书设计:13.1弹力弹簧测力计一、弹性、塑性: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二、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发生弹性形变2、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三、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1)弹簧;(2)指针;(3)刻度板;(4)挂钩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a、看清分度值和量程(不能超过量程)b、校零c、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d、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教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用实验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课上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做弹簧测力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用弹簧测力计称物体的重力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