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锡与铅的合金。制作从浑铸法-分铸法-焊接法-失蜡法。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其中礼器是统治阶级区分尊卑等级的器物,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礼器之中最尊贵的是鼎。装饰有几何纹动物纹人面纹等,其中饕餮纹是主要图案。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最为突出的美术创作。残酷的阶级统治是其设计的基本特征。四羊方尊:中国现存商代最大的方尊礼器。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平衡的处理了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的关系,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整个器物一气呵成造型生动,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秦兵马俑:俑为随葬品兴于春秋时期。在制作上采用模制和手捏结合的方法。绘塑结合雕刻写实注重细节。在整体与个体的和谐中统一,以群雕的形式出现,造型宏伟,崇尚写实,形象丰富。显示了秦军的威武气势,表现了普通人的活力,流露出制作者对秦军的崇敬和对普通子弟的爱戴。汉墓马王堆: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其家属的墓葬。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历史和科学研究具有巨大价值,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为西汉初期历史考证提供了的资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一号墓出土的引魂升天的T型帛画。所有形象都用墨笔勾画,轮廓清晰,是我国传统绘画造型的基础“白描”。采用“没骨”与勾勒相结合的手法。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当地的传统习俗,表达墓主人在人世间享受的荣华。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克服了前代说教内容的缺点采用多种题材。加强了平列构图的变化,注意到空间关系,人物的关系,人物的表情刻画等。把人物化发展到一定的感情气氛描写为之后的通过形象塑造表现思想内容开辟正确途径。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强调了“传神”的重要性。体现了朴素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发展了线描,柔和了汉画与西域线条,创作出“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诗画结合的先例)、《列女仁智图》理论成就《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赏析《洛神赋图》根据是人曹植的文学创作所作,是诗画结合的先例。体现了士大夫画家题材扩大。人物神情生动,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色彩鲜丽,环境富于装饰性。代表了东晋中国画水平。谢赫:南齐美术理论家。总结了中国绘画的实践经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古画品录》又称《画品》,是我国最早一部完整的评论画家艺术的论著。是古代绘画实践经验基础上升为理论,它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较为完整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画有六法:“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生动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骨法用笔”笔法要求。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民族风格的完美发展“应物象形”是指准确描绘画家所反映的对象形似。这表明那时的艺术家已经相当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随类赋彩”是说按固有色着色。“经营位置”是说绘画的构思构图。画家作画之初的布置构图把安排构图看作绘画的提纲统领“传移模写”指的是临摹与复制作品。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崇信佛教发展较快,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包括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和敦煌文书四大部分。内容极为丰富,古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外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代表作品《鹿王本生图》、《尸毗王本生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最著名的是“昙曜五窟”。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洞窟呈椭圆形平面设计,窟内宽敞,主要造像占去大部分面积。规模宏伟,雕饰瑰丽,为云冈艺术之精华。在造型上流行秀骨清像,雕刻技巧细致准确。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其中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并称为北魏龙门三大窟。古阳洞也称为“老君洞”,是开凿最早的北魏贵族发愿的最集中的洞窟。龙门二十品中十九品出自该洞。佛像都是标准的北魏流行的秀骨清像。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融入体现了汉族的审美意识,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和世俗化趋势。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等实物资料,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大兴于北魏。后经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逐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栈道通达。石质不宜于雕刻,佛像一般都是泥塑。各代都有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朝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1)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2)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3)隋唐造像丰满细腻;(4)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其中发现的的西方净土经变是目前国内石窟年代最早的一幅经变壁画。吴道子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他把线的造型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所画人物衣褶飘举,人称兰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吴家样,唐代极为流行。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吴家样”。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北齐曹仲达所画人物体皱叠衣紧窄;唐朝吴道子所画人物势圆转而衣飞扬。《历代名画集》张彦远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关于艺术的通史,全书分绘画历史发展评述、画家传记有关资料、关于作品鉴赏。书中阐述绘画的功能,提出作画在于“得意”。指出图画的教育作用是不能用诗赋、传记等形式所代替的。强调了艺术的传统性与继承性。进一步阐明了书画用笔相通的道理。《韩熙载夜宴图》南唐顾闳中所作。价值珍贵。五代南唐政权不稳许多人对前途失望。故疏于自放,蒙蔽朝廷。通过听琴、观舞、休息、赏乐、调笑。描绘了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构思严谨,人物性格生动有度,成功刻画了官员复杂的心情。人物衣纹简练,勾勒线条优美,柔中有刚,器物刻画精确。设色浓重,配以淡彩,间隔大块黑白。黄荃的花鸟多取材宫廷花鸟。以勾勒设色法表现,墨线精细配以柔丽的赋色。工整富丽,细腻逼真,画法精细,设色鲜明。(此后一直流行,直到崔白真正突破黄氏父子的风格成规)徐熙的花鸟多取材民间山水。作画重在用墨,有“墨落花”之称。设色极少,质朴精练,清新洒脱。“徐黄异体”是宫廷贵族与士野大夫的不同情怀不同审美的反映。范宽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善画山水,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与李成并列。他重视写生,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称之为“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的。他还擅长雪景寒林,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雪山形象。传世作品《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赏析。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全景式构图水墨画,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直立的山头,飞瀑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是从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作品。宋初市民阶层形成以市俗生活为中心的风俗画通过对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的描写,展现了北宋汴梁清明时节的市井景象。构图采用全景式散点透视,人物众多,布局有序,主题突出,繁而不乱,线描淡彩的画法,紧密结合质感特征。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生活有重要价值。南宋四大家(真正代表南宋山水的是讲究意境创造,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偏角山水”)李唐: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布局多取近景,突出主峰,大斧劈皴,积墨深厚。兼工人物。画风在南宋传流很广。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作品《万壑松风图》、《采薇图》等。《采薇图》着力刻划了这两个古代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借以颂扬民族气节,间接地表达了他反对民族投降屈服的立场。刘松年:人物兼山水画家,擅长青绿山水。是标准的“院体”画家。细描劲挺,设色明快,风格精细秀润。能够生动表现出对象的神态气质。传世作品《四景山水》,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文雅人士的生活情境。布置精谨严密,笔苍墨润,设色典雅,代表了刘松年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马远:南宋著名画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人称“马一角”。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作品有《踏歌图》。夏奎:南宋画家。长于山水画,亦能画人物。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笔法苍老,墨汁淋漓。曾作拖泥带水皴,用墨善于调节水分,因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注重笔墨情趣,轻视绘画技能。画风大体和马远相同,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人称“夏半边”。后人把他与马远并称“马夏”。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描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形象真实。山石用秃笔勾廓,凝重而爽利,变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再加上“破墨法”,墨色苍润,灵动鲜活。空旷构图,简括用笔,淡雅墨色,优美地营造了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元四家黄公望:其画注重师法造化。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推为“元四家”之首。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他的山水大致为两种面目。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自创浅绛的代表作)、《九峰雪霁图》。《富春山居图》赏析元代很多文人纵情诗酒。描绘富春山一代初秋景色,吸收董源巨然披麻皴,更加简洁概括,有很深的笔墨功力古代山水巨作,对后世启发很大。倪瓒书法天然古淡,魏晋之风。绘画理论方面主张表现画家的“胸中逸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代表作:《渔庄秋霁图》吴镇:擅长山水和墨竹,山水有古木平远的风格和渔庄图面貌。王蒙: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写景层次丰富变化,是元代末期富有创造性的画家。艺术特色:喜用枯笔,创“牛毛皴”,技法简练成熟。《青卞隐居图》赏析元代很多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居山林。描绘了汴山18里景象立轴采用高远构图,点出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淡墨再焦墨,层次井然,实中有虚,有深渊的空间感。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点线稠密,苍茫深远的风格文人画有别于宫廷和民间画工之画。多取材山水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