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沉管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下结构工程主讲教师:白哲第13章沉管结构13.1概述13.2沉管结构设计13.3接缝管段处理与防水措施13.4沉管隧道施工过程13.5工程实例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围堤明挖法、矿山法、气压沉箱法、盾构法以及沉管法。二十世纪50年代解决了两项关键技术——水力压接法和基础处理,沉管法已经成为水底隧道最主要的施工方法世界上第一条沉管铁路隧道建于1910年,穿越美国密歇根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之间的底特律河。截止2011年底,我国共建成8条沉管隧道:上海外环越江隧道,另外有宁波甬江水底隧道、广州珠江水底隧道、香港海底隧道、香港西区海底隧道、香港东区海底隧道和台湾高雄过港隧道。13.1概述沉管法亦曾称作预制管段沉放法。沉管施工时,先在隧址附近修建的临时干坞内(或船厂的船台)预制管段,预制管段采用临时隔墙封闭;然后将此管段浮运到隧址的设计位置;预先在隧址处,挖好水底基槽;待管段定位就绪后,向管段中灌水、压载,使其下沉到设计位置;将此管段与相邻管段在水下连接并经基础处理;最后回填覆土,完成水底隧道。施工过程13.1概述干坞:修建沉管水下隧道时,应先修筑专门的预制管段的场地,既能分节预制管段,又能在管段制成后灌水将其浮起,我们把这个场地称为干坞。干坞一般由坞墙、坞底、坞首及坞门、排水系统、车道组成。干坞施工一般采用“干法”进行干坞内的土方开挖。13.1概述干坞13.1概述13.1.1沉管隧道的特点(1)对地质水文条件适应能力强。(2)可浅埋,与两岸道路衔接容易。(3)沉管隧道的防水性能好。(4)沉管法施工工期短。(5)沉管隧道造价低。(6)施工条件好。(7)可做成大断面多车道结构。13.1概述1)按断面形状:沉管隧道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矩形、组合型等。2)按制作材料:沉管有钢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3.1.2沉管隧道的分类13.1概述3)按管段制作方法:分为船台型和干坞型。船台型:施工时,先在造船厂的船台上预制钢壳,而后将其牵引、停泊在悬浮状态下,灌注内部混凝土。主要制作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钢壳沉管。优点:圆形断面,受力合理,弯矩较小;管段底宽小,基础容易处理;钢外壳既是外模,又是防水层,同时保护内侧混凝土;工期短,特别是需要的管段较多时。缺点:断面空间利用率不高,车道数少;隧道深度增加,基槽土方量增加;耗钢量大,造价高;钢壳制作时,焊接质量无法保证,堵漏困难;钢壳抗蚀能力差。13.1.2沉管隧道的分类13.1概述3)按管段制作方法:分为船台型和干坞型。干坞型:在临时干坞中制作钢筋混凝土管段,制成后往坞内灌水使之浮起并拖运至隧址沉放。主要制作矩形钢筋混凝土沉管。优点:不占船厂设备,不影响造船生产;断面利用率高,车道数多,4-8车道;隧道埋深减小,全长缩短,土方量小;节约钢材,降低造价。缺点:必须建造临时干坞;混凝土工艺要求高(干舷、抗浮安全系数);普通混凝土难以防水,需考虑防水措施。13.1.2沉管隧道的分类13.1概述13.2沉管结构设计几何尺寸设计尤为重要,取决于:使用要求和辅助设施;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即管段的浮运和沉放要求。首先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净空尺寸,然后,外廓尺寸满足浮运要求。管段的长度则需要考虑经济条件、航道条件、断面形状、施工及技术条件。13.2.1沉管的断面形状和尺寸沉管结构设计时,必须处理好浮力与重量的关系,这就是浮力设计。浮力设计包括干舷的选定和抗浮安全系数的验算。13.2沉管结构设计13.2.2沉管的浮力设计1)干舷管段在浮运时,为了保持稳定,必须使管顶面露出水面,其露出高度称为干舷。具有一定干舷的管段,遇风浪后发生倾斜而自动产生反向力矩,保持平衡。矩形断面管段,干舷为10~15cm;圆形断面管段多为40~50cm。干舷的高度应适中,过小则稳定性差,过大时沉设困难。有些情况下,由于管段的结构厚度较大,无法自浮,可以设置浮筒、钢或木围堰助浮。浮力设计时,按照最大混凝土容重、最大混凝土体积和最小河水的比重来计算干舷。13.2沉管结构设计13.2.2沉管的浮力设计1)干舷2)抗浮安全系数抗浮安全系数K=管段总重/管段排水重(浮力)在管段沉设施工阶段,应采用1.05~1.1的抗浮安全系数。在覆土完毕后的使用阶段,抗浮安全系数应采用1.2~1.5。设计时需要按照最小混凝土容重、最小混凝土体积和最大河水的比重来计算抗浮安全系数。13.2沉管结构设计13.2.2沉管的浮力设计3)沉管结构的外廓尺寸总体设计只能确定隧道的内净宽度以及车道净空高度;沉管结构的外廓尺寸,必须通过浮力设计才能确定;在浮力设计中,既要保持一定的干舷,又要保证一定的抗浮安全系数。沉管结构的外廓高度,往往超过车道净空高度与顶底板厚度之和。13.2沉管结构设计13.2.2沉管的浮力设计作用在沉管上的荷载有:结构自重、水压力、土压力、浮力、施工荷载、波浪压力、水流压力、沉降摩擦力、车辆活荷载、沉船荷载,以及地基反力、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地震等作用。作用在沉管上的水压力是主要荷载。分别计算高、低潮位和特大洪水位的水压力。垂直向土压力:一般为河床底到沉管顶面间的土体重量;水平向土压力,随着土的固结发展而减小。施工荷载:压载、封端墙、定位塔等施工设施的重量。13.2沉管结构设计13.2.3作用在沉管结构上的荷载波浪力和水流压力对结构设计影响很小,但对于水流压力,须进行水工模型试验予以确定,据此设计沉设工艺及设备。沉降摩擦力则是由于回填后,沉管沉降和沉管侧土体沉降并不同步,管侧土体大于沉管,因此在沉管侧壁外承受向下摩擦力。为了降低摩擦系数,常在侧壁外喷涂软沥青,以减少摩擦。13.2沉管结构设计13.2.3作用在沉管结构上的荷载在水底隧道中,车辆交通荷载则往往可以忽略。沉船荷载由于产生的几率太小,对此项荷载是否计算,计算采用荷载值的大小仍在探讨之中。地基反力的分布规律有不同的假定:(1)直线分布,反力强度和各点沉降量成正比,即温克尔假定,又可以分为单一系数和多种地基系数两种;(2)假定地基为半无限弹性体,按弹性理论计算反力。沉管内外壁之间存在温差,外壁基本上与周围土体一致,可以视作恒温,而内壁的温度与外界一致,四季变化。一般冬季外高内低,夏天外低内高,温差将产生温度应力。13.2沉管结构设计13.2.3作用在沉管结构上的荷载沉管的结构设计,按纵断面和横断面分别进行,大多数是多孔箱型结构。结构内力分析须经过“假定截面尺寸——分析内力——修正尺寸——复算内力”的几次循环,工作量较大。为了避免采用剪力钢筋,改善结构性能,减少裂缝出现,常采用变截面或折拱形结构。各处截面所受的水、土压力可能不同,不能只以一个断面的结构分析来代表整节管段。13.2沉管结构设计13.2.4管段结构设计13.2沉管结构设计13.2.4管段结构设计1)钢壳方式的管段设计(1)横断面设计设计特征:钢壳同时作为混凝土灌注时的模板。钢壳很难视为承载的有效构件,多按临时构件设计。横断面方向的钢壳断面,一般取决于混凝土灌注时的应力。13.2沉管结构设计13.2.4管段结构设计1)钢壳方式的管段设计(2)纵断面设计把整个钢壳视为纵向的梁,按施工荷载研究强度和变形。设计状态:进水时,混凝土灌注时,拖航停泊时。钢壳在船台上制作,纵向进水时会产生较大应力,故多由此状态决定断面尺寸。13.2沉管结构设计13.2.4管段结构设计2)钢筋混凝土管段的设计(1)横断面设计横断面尺寸,一般采用平面骨架结构进行应力计算。横断面构件的厚度,一般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即可,同时要考虑施工钢筋的布置。13.2沉管结构设计13.2.4管段结构设计2)钢筋混凝土管段的设计(2)纵断面设计管段的纵向设计,考虑混凝土灌注时、牵引时、沉放时的状态;还要考虑完成后的地震影响、地层下沉影响、温度变化的影响等。沉管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宜采用C30-C40。由于沉管结构对贯通裂缝非常敏感,非贯通裂缝宜控制在0.15-0.2mm以下,因此采用钢筋等级不宜过高,不宜采用HRB400及以上的钢筋。13.2沉管结构设计13.2.4管段结构设计3)配筋一般情况下,沉管隧道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而不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沉管的结构厚度并非强度决定,而是由抗浮安全系数决定。施加预应力虽然能提高抗渗性,但不经济。当隧道跨度较大,达三车道以上,或者水、土压力又较大时,沉管结构的顶板、底板受到的剪力相对大,此时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13.2沉管结构设计13.2.4管段结构设计4)预应力的作用管段接头应具有以下功能和要求:第一,满足水密性的要求;第二,应具有抵抗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的能力;第三,各构件功能明确,造价适度;第四,施工性好,施工质量能够保证,并尽量做到能检修。13.2沉管结构设计13.2.5管段接头设计(1)连续构造接头-接头与管段具有同样的强度、刚性。(2)可挠性接头-又称柔性接头,接头和管段之间能够相互伸缩、转动。13.2沉管结构设计13.2.5管段接头设计1)接头类型连续构造接头在管段的接头处,不管是哪种接头形式,都要进行止水构造的设计。一般说,橡胶密封垫的一次止水构造,是最基本的构造。决定橡胶密封垫的材质、形状、尺寸时,要满足以下条件:止水构件材质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管段接合时具有所规定的止水性;水力压接时具有合适的荷载—压缩变形特性;有永久的止水性能等。采用可挠性接头时,要在设计的伸缩量条件下,能确保止水性;接合后,对外侧水压是安全的。13.2沉管结构设计13.2.5管段接头设计2)止水构造沉管隧道的接头,一般分为中间接头、与竖井的接头及最后接头3类,其结构形式有些差异。最后接头是最后一节管段与前设管段的接头,与管段一般段的接头不完全相同。最后接头的位置,一般设在管段与竖井处。从目前采用的最后接头的施工方法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干施工方式;水下混凝土方式;接头箱体方式;止水板方式;楔形箱体方式。13.2沉管结构设计13.2.5管段接头设计3)最后接头地面建筑中,如果基底地质条件差,可能会发生过量沉降,甚至发生坍塌。在水底沉管隧道中,作用在沟槽底部的荷载,在设置沉管后,非但未增加,反而减小了。沉管隧道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很强。13.2沉管结构设计13.2.6基础设计1)地质条件和沉管基础原因:因为在开槽作业中,挖成后的槽底表面总有不同程度的不平整。使槽底表面与沉管底面之间存在着很多不规则的空隙。会导致地基土受力不均而局部破坏,从而引起不均匀沉降,使沉管结构受到较高的局部应力,而致开裂。目的:是垫平,消除槽底表面的不平整。方法:大体可分为先铺法和后填法两类。先铺法:在管段沉放之前,先在槽底铺上砂、石垫层,然后将管段沉放在垫层上。适用于底宽较小的沉管隧道。先铺法有刮砂法,刮石法等。后填法:在管段沉放完毕后,再进行垫平工作。适用于底宽较大的沉管隧道。后填法有灌砂法、喷砂法、压浆法,压砂法等。13.2沉管结构设计13.2.6基础设计2)基础处理如果沉管隧道下的地基土特别软弱,容许承载力非常小,仅做垫平处理是不够的。解决办法有:以砂置换软土层;打砂桩,并加荷预压;减轻沉管重量;采用桩基。沉管隧道采用桩基后,也会遇到一些通常地面建筑所碰不到的问题。基桩桩顶标高在实际施工中不可能达到完全齐平。在管段沉置完毕后,难以保证所有桩顶与管底接触。13.2沉管结构设计13.2.6基础设计3)软弱土层中的沉管基础为使各桩能均匀受力,采取以下措施:水下混凝土传力法;砂浆灌囊传力法;活动桩顶法。水下混凝土传力法:基桩打好后,先浇一、二层水下混凝土将桩顶裹住。而后再在水下铺上一层砂石垫层,使沉管荷载经砂石垫层和水下混凝土层传通到桩基上去。砂浆灌囊传力法:在管段底部与桩顶之间,用大型化纤囊袋灌注水泥砂浆加以垫实,使所有基桩均能同时受力。13.2沉管结构设计13.2.6基础设计3)软弱土层中的沉管基础1-钢管桩;2-桩靴;3-水泥浆;4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