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名词名称代号单位解释抗拉强度ÓbMPa材料试样受拉力时,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压强度Óbc材料试样受压力时,在压坏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抗弯强度Óbb材料试样受弯曲力时,在破坏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屈服点ÓsMPa材料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负荷不增加或开始有所降低而变形继续发生的最小应力屈服强度Ó0.2材料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永久变形为原长的“规定数值”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一般“规定数值”为拉伸试样原长的0.2%,故以Ó0.2表示。伸长率δ%材料试样被拉断后,标距长度的增加量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δ5试样的标距等于5倍直径时的伸长率。δ10试样的标距等于10倍直径时的伸长率.断面收缩率Ψ%材料试样在拉断后,其断裂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与原横截面积的百分比。冲击功AtJ材料的冲击试样受冲击负荷折断时,试样所消耗的功。冲击韧度aRJ/c㎡试样刻槽处单位横截面上所消耗的冲击功。硬度——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自己表面的能力。布氏硬度HB—用一定的负荷,把一定大小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去载荷,以其压面积除负荷所得的商为硬度值。HBS—用淬火钢球为压头所测出的硬度,适用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钢及铸铁,有色合金等硬度小于450的较软金属。HBW—用硬质合金球为压头所测出的硬度。适用于测量硬度值在650以下的材料。洛氏硬度HR—用一定的负荷,把淬火钢球或120°圆锥形金刚石压头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定时间,用测量的残余痕深度增量计算的硬度。HRC—采用1.5kN负荷和圆锥形金刚石压头求得的硬度。适合测量调质钢,淬火钢等较硬金属。HRA—采用0.6kN负荷和圆锥形金刚石压头求得的硬度。适合测量表面淬火层,渗碳层或硬质合金等很硬的材料。HRB—采用1kN负荷和直径1.59mm淬硬钢球求得的硬度,适合测量有色金属,退火和正火钢等较软的金属。常用热处理名称,定义及目的名称定义目的退火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①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和压力加工性②细化晶粒,减少组织的不均匀,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③消除铸,锻,焊,轧,冷加工等所产生的内应力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Accm)以上30-50°C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C的正火则称为高温正火.①得到细密的结构组织,为后序热处理做组织准备②改善切削加工性(低碳钢)③提高强度和韧性④减少内应力和细化组织淬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①提高硬度和强度(工具钢淬火可保证刀具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②得到要求的其他力学性能(中碳钢淬火后经过回火才能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钢件淬火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①消除淬火后的脆性和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②调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获得工件所要求的力学性能③稳定工件尺寸调质钢件淬火后高温回火(500-600°C)的复合热处理工艺使工件获得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方面的综合力学性能表面淬火紧对工件表面进层进行淬火的工艺.一般包括感应淬火.火焰淬火等.使工件表面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原有的强度和韧性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①对加工精度高的工件,需慢慢消除其内应力,从而稳定其形状和尺寸②对重要铸件,焊接件及粗加式后的工件,可消除内应力,防止变形,开裂并稳定尺寸渗碳为了增加钢件表层的含碳量和一定的碳浓度梯度,将钢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使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表面层含碳量增加,再经淬火,回火处理,使钢件表面层具有高的硬度(HRC≥59),耐磨性及疲劳强度等,而心部仍保持其原有的塑性和韧性渗氮(氮化)在一定温度下(一般在AC1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使含有Al,Cr,Mo等合金元素的钢(常用钢为38CrMoAlA)件表面化形成高硬度的渗氮层(HV≥850),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耐疲劳性和耐蚀性碳氮共渗(氰化)在一定温度下同时将碳,氮渗入工件表层奥氏体中,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使中低碳钢,合金钢,高速钢等钢件的表面具有高的硬度(HV700),耐磨性及耐疲劳性,心部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为提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制工具,刀具的热硬度,耐磨性,可采用低温碳氮共渗深冷处理(冷处理)钢件淬火冷却到室温后,继续在0°C以下的低温(一般-60~-80°C)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使合金钢制成的精密工具,量具和精密零件的硬度,抗拉强度提高,并可稳定工件尺寸常用热处理代号表示方法热处理方式代号热处理代号表示方法举例退火Th退火表示方法为:Th正火Z正火表示方法为:Z淬火C淬火后回火至多45—50HRC,表示方法为:C48油冷淬火Y油冷淬火后回火至30—40HRC,表示方法为:Y35高频淬火G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后,回火至50—55HRC,表示方法为:G52火焰淬火H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后回火至52—58HRC,表示方法为:H54调质T调质至220—250HB,表示方法为:T235调质高频淬火T-G调质后高频淬火回火至52—58HRC,表示方法为:TG54渗碳淬火S-C渗碳层深度至0.5mm,淬火后回火至56—62HRC,表示方法为:S0.5—C59渗碳高频淬火S-G渗碳层深度至0.8mm,淬火后回火至56—62HRC,表示方法为:S0.8—G59渗氮(氮化)D渗氮深度至0.3mm,硬度大于850HV,表示方法为:D0.3—900碳氮共渗(氰化)Q碳氮共渗淬火后,回火至56—62HRC,表示方法为:Q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