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复习专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复习专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高考科技文阅读题干扰项拟制方法例谈】解答这类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题干的要求,运用对应法选出符合文意的正确项,应用排除法确认不符合文意的干扰项进行“双保险”式的验证。要能顺利地确认干扰项,就得了解命题者拟制干扰项的方法。一般地说,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题干扰项的拟制主要有下面8种方法:一、夸大或缩小范围,以偏概全。有意把原材料中适应判断的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擅自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一般选项中出现“凡”、“所有”、“一切”、“全”、“都”这样的字眼时,我们要引起警惕。(1)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会降解。对照原文首句“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可知选项扩大了范围。(2)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所有的品种都得到了推广种植。联系原文“……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可知推广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并非全体,有些尚处在实验室试种阶段,因此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二、无中生有,横生节枝干扰项拟制的判断在原材料中完全找不到依据,是编题者有意提出来混淆视听的。(3)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容易掌握,利于建造纸浆厂,但佩蒂对此有相同的看法。通观全文,并重点查看邓肯森、佩蒂的论述,均没有明示或暗示“该工艺容易掌握”、“对造纸原料要求低”的半点信息,纯属无中生有。(4)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提出新的见解”应是原来有旧见解,而提出与之不同的见解,但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问题,文中并没有提到原来有什么见解,而现在美国科学家却提出了“新见解”。三、指东说西,偷换概念。命题人在拟制干扰项时,如果提到原文中某个词(或短语)的概念,就要特别警惕是否偷换了概念。解题时,选项中的词(或短语)同原文的词(或短语)是否等值概念变换,选择项在表述原文意思时是否漏掉了原文中一些重要的词(或短语),是否把原文对名词中心语的陈述换成了对修饰语的陈述。(5)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原文中对应句子为“未发现具有已接收信号特征的电波源”。主要信息是“未发现……电波源”而不是选项中的“未发------特征”。选项将概念“电波源”换成了“特征”。(6)情绪的变化是肠脑和颅脑发生关系的重要渠道。此句把原句中的“迷走神经”换成“情绪的变化”而不能成立。原文中的信息为“另一部分变成了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端”。四、颠三倒四,逆情背理。命题者设置的选项在时间上对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选项在因果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7)当心脏收缩时,钙粒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心脏舒张时,钙粒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依照原文“当钙粒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粒子排出心脏细胞时,心脏就舒张”,这是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包括人类在内所共同具有的“心脏工作原理”,因果关系十分明白:钙粒子流进心脏细胞——心脏收缩;钙粒子排出心脏细胞——心脏舒张,选项却将因果关系颠倒,造成干扰的错误项。五、已然未然,乱说一通。“已然”是已经发生,既成事实,“未然”是未发生的推想。命题者设立干扰项时故意把已经发生的事实判断为未发生;或把未发生的事实判断为已经发生。(8)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面下两个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讯方式。原文开头说得很清楚,“中微子通讯的设想脱颖而出了”。既然是“设想”,那就是未然,就并非“目前”应用的,就跟原文不符合而致误了。(9)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问题。原文对应的信息是“有些科学家担心,它们一旦同野生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一旦------会”表示的是未然,将来可能出现,而选项却判断为“已经”的事实了。六、或然必然,性质不分。(10)捕捉到的信号是离地球最近的。而原文为“如果在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生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既然是假设,是或然判断(可能发生的),而该句则视之为必然(肯定出现的,一定出现的)的,所以是干扰的错误项。(11)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害。此项“更难对付的害虫”是否出现尚未确定,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仅属有些科学家的担心的“可能”,因而该选项弄错了判断的性质而成了干扰项。七、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乙的特点。(12)“肠脑具有同颅脑一样的能够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据原文可知颅脑能释出应激素而使肠胃产生多种疾病,但查遍全文,找不到肠脑也有此同样的独立功能的叙述,因而错误项。八、深浅肯否,牵强附会。指命题者在拟制干扰项时,有意在程度或意义上加深(或降低)对原材料观点的陈述,有意把原材料中肯定的内容视为否定,或把否定的内容视为肯定。(18)两者之间的关系指的是从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该项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解释为“动物进化的规律”,显然语意加重了,加深了,因牵强附会而形成干扰。(19)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孤立地看,这句话是原文中有的,但它只是产品厂家的一种宣传,并不是正确的,因为在原文中还有一句话:“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这句话对前面的“肯定”做了否定,选项中视为肯定,那当然就是不符合文意的干扰项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①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但末端处理只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一边排放。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必须改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②清洁生产其基本内涵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概括地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技术。③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引入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在我国推广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不少工厂企业至今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工艺设备,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资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使生产成本增高,造成环境污染。在发展清洁生产方面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以改变单纯从生产的终端来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资源应用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促进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企业技术进步;建立相应的资源运用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促进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的合格评定与市场驱动机制,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并为此制定了要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表明了我国政府执行清洁生产的决心。1.下列对清洁生产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洁生产是对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的生产。B.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就是清洁生产。C.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D.清洁生产即“浅绿色技术”,它是不同于“深绿色技术”的一种“生产技术”。2.对原文最后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相当于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和状态。B.我国清洁生产落后的原因,是许多工厂企业至今仍用国外的一些落后设备。C.我国发展清洁生产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宣传和培训,更新传统观念。D.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是提高我国的清洁生产术水平的重要环节。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我国清洁生产技术和推广程度,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B.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也不会放弃发展和推广“深绿色技术”。C.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发明成功了许多技术,说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基础。D.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浅绿色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英才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的团体的延伸。但是苏末一开始就放弃了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教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二期)1.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永续发展。2.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D.“延续”这一中国的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