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对期末考试成绩有疑问的同学认真对照下面的答案和“评分标准说明”估计自己的成绩。如果对考试成绩还有疑问,可以开学后到财会学部申请查阅试卷。王如峰2013.2.9《会计理论准则制度专题》试卷(A卷)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说明1.本试卷的每个题目都侧重于考察并鼓励考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不提倡死记硬背的能力。2.每个大题获得满分的标准:(1)观点正确、新颖、有思想性;(2)回答的内容至少达到本答案列示的要点;(3)卷面整洁,语言流畅,字迹清晰,字体美观、富有书法艺术。3.如果考生回答的内容不在本答案列示的内容之内,但观点正确并且具有前沿性和思想性,也酌情给分。4.视考生回答的观点的正确性、思想性以及要点的数量判定每个大题的得分。5.由于第一、二、六大题是论述性的,所以这三个大题的答案主要讲求思想性和完整性,不按要点分解得分。6.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要讲求效果。按照考前师生的约定,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5分(不含55分)的考生,总评成绩不及格(即:总评成绩低于60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60%一、请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谈谈对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认识。(本题20分)答案要点: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以前,会计研究的方法主要以归纳法和演绎法为主,当今的学者通常把这一阶段的会计研究方法称为“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把所形成的会计理论称为“规范会计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一些会计学者吸收了经济学和财务学等的研究成果,把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定量研究方法运用到会计研究中,出现了“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所形成的会计理论被称为“实证会计理论”。2.规范会计研究形成的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层面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的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3.规范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至少包括:规范经济学、经济学。4.规范会计研究的主要特征:(1)以价值判断为基础;(2)得出的结论带有主观性和2不可重复性。5.规范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1)归纳法;(2)演绎法。6.规范会计研究的优点:(1)它从假设或初始的理论命题推导出下一层次的理论命题,并可对某一理论命题作出演绎证明。(2)它可以从理论命题推导出事实命题,也可以用来解释已知的会计理论或会计行为。(3)它可以对已有的会计理论进行逻辑检验,以发现错误理论及现存理论的内部矛盾。7.规范会计研究的缺点:(1)方法论存在缺陷:①它强调价值判断,不强调可证伪性,许多理论未经过验证仍属于学术上的假设和推论,实际意义不大,甚至不合实际。②根据演绎法推导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取决于前提命题,如果前提命题错,则很可能导致整个理论错。(2)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可能难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微妙的区别和联系。(3)不利于深入开展会计理论研究。因为:规范经济学等理论中可以作为规范会计理论来源的思想和成果相对较少;规范会计理论是一种伦理判断,说明“会计应该是什么”,因此必然涉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分割,导致无法深入研究,即使能深入研究下去,也往往因政府等强势集团的操纵而导致形成的理论不合理。8.实证会计研究的起因:(1)在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证经济学一直居于主流地位,经济理论研究中流行的实证思想通过财务研究领域向会计研究领域渗透。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规范会计理论中的许多假设不切实际,也认识到规范会计理论的价值判断标准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操纵,从而会计界出现了排斥价值判断的思潮。(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滞涨时期”冲击了传统的经济学和会计理论,许多经济现象和会计现象亟须合理解释和预测。(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西方国家放松和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波及到会计界。(4)“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解决了实证会计研究面临的数据收集、数据计算方面的难题。(5)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研究生教育发生变革,计算机技术和数理统计成为会计研究生的必修课,这些研究生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成为会计学界的主力,并进入主要学术刊物的编审队伍。9.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基础:(1)可证伪性;(2)价值中立;(3)可重复性。10.实证会计研究的财务学基础:(1)有效市场假说;(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1.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1)确立研究课题;(2)寻找有关理论;(3)提出假设;(4)假设的可操作化;(5)设计研究方案;(6)分析数据,检验假设;(7)分析结论。12.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优点:(1)研究方法比较科学和精确;(2)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3)拓展和深化了会计研究领域。13.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批评:(1)对方法论的批评:①它做不到完全的“价值中立”。②选题范围受限制,基本不能或者很难实证的领域往往不能被纳入研究范围。③由于获取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会计数据比较困难,所以在实证会计研究领域,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见。(2)对实证会计基础的批评:①实证会计研究依赖的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带有很多前提条件,不一定符合经济现实。②实证会计研究要求使用可靠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但是现实中,信息的可靠性得不到完全的保证。(3)对研究方法的批评:实证会计研究使用的程序和方法僵硬简单,看不出实质性的改进。②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甚至有许多结论相互矛盾,可能的原因有:所使用的假设过分简化;设计的模型不科学、不严密。(4)影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进步。14.实证会计研究自产生至今,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15.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各有优缺点,实际中,二者应该结合使用。16.我国长期以来以规范会计研究为主。20世纪8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引入我国。在我国开展实证会计研究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3果。二、结合本课程的内容,谈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本题10分)答案要点:1.财务会计目标就是要回答:人们为什么需要财务会计。2.时至今日,人们对财务会计目标有不同的提法和认识,但是人们对其基本内涵的认识是一致的,人们普遍认可:财务会计目标是对财务会计实践活动产生的结果的预期。3.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提法,主要有三种: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融合观(又称为双目标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受托责任观的基石;受托方承担向委托方如实报告和说明履行受托责任的过程和结果的义务;随着公司治理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扩大,公司的受托者还有义务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报告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一系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融合观(又称为双目标观)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财务会计的目标,二者各有优缺点,二者可以融合。从而,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表现在既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又要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4.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可见,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中提出的现行的财务会计目标贯彻的是融合观(又称为双目标观)。三、(本题10分)1.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确认包括同时使用文字和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数额包括在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之内。【3分】2.会计确认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正式记录,主要包括辨认原始数据、做成会计分录、计入账户等活动。第二步,把记录的账户信息计入报表。【2分】3.会计确认的标准有:(1)可定义性——应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2)可计量性——应确认的项目应当具有相关的、充分的、可靠的计量属性。(3)相关性——有关的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至关重要。(4)可靠性——信息的反映应当真实、可验证(可稽核)、公允、无偏向。【4分】4.按照交易和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会计确认分为三类:初始确认、后续确认、终止确认。【1分】四、(本题15分)1.会计计量是指按照规则,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把数字分配给一个主体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经济现象。【3分】【或者】会计计量是指为了把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2.会计计量的特点:(1)离不开数字的计算过程。(2)存在不同程度的估计。(3)它的计量对象是由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各种要素,每项要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计量必须和应计量的要素的特征相适应。(4)财务会计的计量至少分为两大类:资产的计价、收益的决定,这两类计量都和价值有关。(5)必须用货币作为计量的单位。(6)必须在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基4础上运用一定的计量特征(或计量形式、计量属性)来反映计量对象的价值量。【5分】3.会计计量的组成部分有:(1)计量单位,(2)计量属性。【1分】4.计量属性:是指应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例如桌子的长度、铁的重量、楼房的面积等。从会计的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的金额的确定基础。【3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中规定,我国现行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2分】5.按照交易和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会计计量分为三类: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终止计量。【1分】五、(本题20分)1.非环接观的基本含义:计量收益时,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各自独立,其数据不需要环接。【3分】2.资产负债观的基本含义: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就是利润)。【3分】3.收入费用观的基本含义:收入费用观是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3分】4.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主要区别【8分】序号比较的项目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1会计目标侧重于决策有用观侧重于受托责任观2会计计量属性侧重公允价值,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历史成本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侧重于相关性侧重于可靠性4会计要素的定义首先定义资产和负债,其他会计要素的定义依据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推定首先定义收入和费用5会计计量过程将资产、负债及其变动作为最基本的计量过程将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作为最基本的计量过程6计量收益(就是利润)的模式收益(就是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所有者新增加的投资+向所有者分出的利润收益(就是利润)=收入-费用7未实现损益的确认确认,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不确认,注重收入和费用的配比8财务报告的内容全面收益(包括未实现的损益)净收益(不包括未实现的损益)9报表的重心资产负债表利润表10优势资产和负债的质量比较高,收益更真实、更全面历史成本容易取得,更具备可以验证性,能反映收益的明细数据11不足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环境问题,不能反映收益的明细数据存在“虚资产负债”,收益的数据容易被操纵5.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采用资产负债观的例子(不限于以下举例):【3分】5(1)在《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中的体现①首先定义了资产。利润由资产派生,并且依托于资产。②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使得传统的会计收益的范围扩大,体现了全面收益的资产负债观。(2)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的体现把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根据一定的条件确认为递延收益或计入当期损益,最终全部计入企业的收益,体现了全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