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生物战前预测――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9高考生物战前预测――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关于一些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在医学中的运用,请分析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肾移植后机体对外来移植物的排异反应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它可以分为三个连锁的环节:①排异反应的始动机制——特异性免疫反应;②中间放大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③靶细胞被破坏——特异性、非特异性综合的生物学效应。临床上肾移植的排异反应是众多免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发生排异反应的关键,它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大类。在细胞免疫反应中,通过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介导的自然杀伤性细胞毒等类型的排异反应。在体液免疫反应中,与移植有关的抗体,是以IgG为主,IgM次之。主要是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调整粘附和免疫粘附,促进血管内凝血,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移植肾损害,从而在排异反应中起作用。临床上不同类型的排异反应中,细胞与体液免疫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来说,超急性排异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晚期急性排异反应以液体免疫为主;慢性排异反应是以体液免疫为主的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后果。据有关部门统计,肾移植后人10年存活率仅为1%,而采用透析等保守疗法的尿毒症患者10年存活率却能达到40%。这组数据有力的说明肾移植并非尿毒症患者的最佳选择。目前治疗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微化中药渗透疗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肾单位,改善肾功能,特别危重期的尿毒症患者配合透析缓解症状,同时配合饮食疗法和心理调适,最终延长尿毒症患者的存活期,提高生存质量。(1)对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时,常采用下图,请据图回答:透析的机理是。(2)①与②从成分上分析,不同点在哪里,透析液的成分与成分相似。(3)通过肾移植能够使患者获得生还的机会,移植肾脏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排异反应。出现排异的原因是。(4)肾移植后,会出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过程中参与的膜性结构有。(5)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材料:红玫瑰、质量分数15%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实验步骤:1.。2.。3.。【立意目标】本题从细胞膜入手,着眼于细胞免疫、渗透原理以及设计实验,是一道综合能力比较强的题目。免疫应该是今年高考考查的重中之中。【解析】器官移植与细胞免疫有关,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本题与人类的健康相联系,从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案相联系,利用细胞膜的功能以及内环境稳态结合在一起。【解题方法】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弄明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关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在医疗中的应用。【答案】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尿素含量明显降低、组织液,外来的器官组织被作为了抗原处理,机体发生了细胞免疫,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实验步骤:1.取适量的玫瑰花瓣叶片,均分为两部分,加入培养皿中,编号为A、B2.A组加入适量的蒸馏水,B组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15%盐酸。3.观察A、B两组的花瓣的颜色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2009高考生物战前预测――植物激素的调节(全国理综卷Ⅰ,6分)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单位:mol·L—1)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后,测量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下图显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A.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对实验造成干扰B.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影响溶液浓度变化C.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10mol·L—1,胚芽伸长的最长长度是14mmD.根据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更高的是根答案:C解析:本实验要观察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胚根生长长度的影响,所以进行实验前应该对材料进行处理,将本身可能产生生长素的地方切除。另外,培养皿中水份的蒸发也会造成生长素浓度的改变,影响实验的结果。从图中可以很容易得出促进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10mol·L—1,胚芽伸长的最长长度是6mm。立意目标:植物激素的调节是高考常考内容,而且主要集中对实验的考查。本题是一道实验类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实验注意事项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解题方法或技巧:解答实验题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实验的有关原则,如单一变量、对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进行综合比较,像此题,就要明白横、纵坐标的具体含意。另外,还要注意试题设问的角度的差异,如些题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与伸长长度的区别。2009高考生物战前预测――生长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生长,也可以抑制生长。若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纵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则正确的是()A.甲①促进②抑制B.甲①抑制②促进C.乙③促进④抑制D.乙③抑制④促进【解析】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越来越强;在最适浓度,促进作用最大;超过这一浓度后,随浓度的进一步增加,促进生长越来越弱;当增加到某一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超过这一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答案:D。【立意目标】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解题方法】弄清楚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的两重性即可。【答案】D2009高考生物战前预测――猪流感(16分)据报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证实,引发墨西哥和美国猪流感病例的病毒都是A/H1N1型,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八个基因片段来自不同分支的流感病毒,其中HA、NP和NS基因为古典型北美系猪流感病毒,NA和M基因来自欧亚系猪流感病毒,PB2和PA来自禽H1N1病毒,而PB1基因来自季节性H3N2病毒。但是,具体的序列信息现在还没有公布,还无法判断其跨越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有专家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引发人类疫情已有十余年,至今各国所有分离到的病毒均为禽源,未发现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重组或重配证据。而此次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一经发现即已发生了病毒基因重配。(基因重配是具分段基因组病毒之间核酸片段交换,基因组各片段在子代病毒中随机分配。)但H1N1禽流感与H5N1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这种重配与H5N1的流行关系不大,似乎不应为此过于担心,以免分散研究的重点。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1)请分析基因重配后的猪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本质区别是。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后,医生检查发现该人于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再感染。理由是。(2)为防治猪流感病毒,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制疫苗,研制疫苗的作用理论依据是,感染病毒后要通过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3)我们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如果让我们对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探究实验。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请回答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猪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猪胚胎干细胞,。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请预测结果及结论:立意目标:本题主要以猪流感为问题情境对遗传物质,免疫反应,探究实验的设计进行考查,体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方面考查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解析:遗传物质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序列排列顺序不同,RNA病毒很容易变异所以以前的抗体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疫苗的作用是使易感人群产生相应抗体。要彻底消灭病毒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作用。设计实验时,探究的是遗传物质是RNA和DNA,所以要用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来处理,作为变量来出现。最后在讨论实验结果时注意讨论三种情况。答案:(1)RNA上的碱基序列排列顺序不同;猪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新的变异后的猪流感病毒仍可能使此人再度感染。(2)抗原物质可以通过体液免疫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第一步:把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出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猪流感病毒产生。结果与结论1.若A、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若B、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3.若A、B、C三组出现猪流感病毒,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相对数量解题方法:先阅读题目找出有用信息,在相应位置画出来便于利用,联系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设计实验时,注意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试验原则。探究的目的是判断遗传物质是RNA还是DNA?所以要用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来处理,作为变量来出现。最后在讨论实验结果时注意讨论各种情况,一定要严密。2009高考生物战前预测――种群之间的关系右图表示某池塘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捕食者的数量因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乙为捕食者C.M时两个种群的增长率相等D.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从甲到乙,也可以从乙到甲【立意目标】种群之间的关系、数量变化。【解析】A错:在某些时间段,甲数量减少,乙增加,甲数量增加,乙减少。B对:甲和乙两种群之间符合捕食关系曲线,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甲和乙还会有空间、氧气等方面的竞争。C错:M时,甲种群数量下降,增长率小于零,乙种群数量增加,增长率大于零。D错:能量从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即从甲到乙。【解题方法】学生易错选A,简单地认为捕食关系的两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同增同减。实际上,捕食者的数量受制于被捕食者的数量,但有滞后性。2009高考生物战前预测――细胞癌变(4分)癌细胞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下列有关癌症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癌细胞是细胞分化异常的结果,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的数量减少,易扩散。细胞癌变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C.利用癌细胞和浆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可产生杂交瘤细胞。利用杂交瘤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D.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基因突变,是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立意目标】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癌变的机理,癌细胞在医学中的应用,以及癌变与分化的区别。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解析】癌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在外界因素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进行的。既有外界因素的作用,也受内部因素的作用。不是单纯的外界因素的作用。癌细胞与浆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备了恶性增殖的特性和产生抗体的能力。细胞分化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分化的细胞不会出现癌变。癌变的细胞是原癌基因被激活,也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题方法】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弄明白分化和癌变的区别和联系,注意弄明白癌变的机理,以及癌细胞的在医学中的应用。【答案】C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