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卷生物试题及齐市地区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报告齐市一中冯涛齐市八中张喜奎齐市实验中学王岚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谈华为准确把握我市考生高考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三复习教学工作,2008年12月9日,我们到市招生办进行了2008年高考试卷抽样分析工作,共抽取我市理综合成绩在200—300分间样卷150份,对其进行细致分析,现形成如下分析报告。一、对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和学科能力。试卷的整体结构稳定,难度系数与2007年的理综卷难度系数相比略有减小,试卷的区分度控制的较为理想,考试结果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指导中学的生物学科教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较好的导向作用。试卷既体现了稳定性和创新性,又体现了高考改革方向,是一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较为成功的试卷。从试题结构上看,2008年理综生物试题,包括5道选择题,2道非选题,共7道题。从2008年考试大纲上看,考试内容范围确定了9个部分,实际考查了6部分内容,其中生物的新陈代谢12分,占16.7%;遗传、变异与进化17分,占23.6%;生命活动的调节12分,占16.7%;微生物与发酵工程6分,占8.3%;生物与环境13分,占218.1%;实验12分,占16.7%。从试题内容在高中三本教材的分布上看,必修I占25%;必修II占41.7%;选修占33.3%。从2008年的全国理科综合能力生物测试上反映出,虽然试题的总题量少(7道题),但却尽量覆盖高中生物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另外,选修内容占到1/3,是近年高考中最多的一年,这将对今后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有个正确的导向作用。从对学生能力考查上看,加大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表现为30(1)为《考试大纲》实验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的考查,另外,选择题的第一小题,非选题30(II)的第二小问,31的第一小问中都孕含了生物实验的研究方法,如果将上述实验内容分值相加,则总和为37分,占整卷的51.4%,为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内容比例最高的一年。二、试题考点、分值及我市考生得分情况统计(全卷总分72分)题号内容范围知识点分值我市得分率我市平均分Ⅰ卷3093﹪27.811生物的新陈代谢植物的矿质代谢(必修I)6100﹪62生命活动的调节内环境与稳态(选修)690﹪5.43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固氮(选修)688.2﹪5.294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微生物的类群中的病毒(选修)693.7﹪5.65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中的特异性免疫(选修)682.2﹪4.9Ⅱ卷4281﹪34.1930Ⅰ实验(实验分析)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必修I)1293.06﹪11.1730Ⅱ生物与环境生态因素和生态系统(必修II)1377.8﹪10.1131(1)遗传、变异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必修Ⅰ)1275.83﹪10.031(2)558.13﹪2.913在生物试卷部分,我市最高分为72分,最低分为37.5分,全市平均分为61.38分。三、试题解析及评价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鉴定方法——溶液培养法。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元素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元素(其他元素无效)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说明该元素是必需的矿质元素。所以此题答案为D。评价:本题难度较易。从抽样上看,考生没有错选。试题所考查内容虽然不是教材中知识的重难点,但确是考查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中,研究确定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重点落在考查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学生需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才能解决此问题。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答案:B4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以及物质跨膜方式的内容。葡萄糖被小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的调节。对于恒温动物,内环境的温度并不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人体的内环境概念的范畴应该与细胞外液的范畴相同,而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评价:本题的考查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90%。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些同学对知识掌握不够准确,认为消化道是营养物质糖类的消化吸收场所,葡萄糖应该以快速的自由扩散方式吸收,从而导致错选。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固氮中根瘤菌的一些知识。根瘤菌是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完成固氮过程。但是根瘤菌离开豆科植物的根系仍然可以存活,因此在种植豆科植物的时候可以使用根瘤菌拌种。由于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当植物被水淹时,土壤中氧气含量减少,从而导致根瘤菌代谢缓慢,固氮量减少。大豆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氮素主要来自根瘤菌,还有一部分氮素来自于土壤溶液或其他固氮微生物等。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C。评价:本题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88.2%。虽然学生对于根瘤菌是生物固氮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普遍掌握较好,但是此题考查的内5容比较灵活,并不完全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回顾,而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错选的考生多数错选为B项,认为根瘤菌离开豆科植物会死亡,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病毒的知识。从教学要求上看,病毒的一些基本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其中包括病毒必需营活体寄生,因此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核酸位于蛋白质外壳内。而人类免疫缺陷型病毒(HIV)感染后将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人类患上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评价:本题为病毒部分的小综合,抽样得分率为93.7%。主要考查学生对病毒知识的理解。对于病毒,这一生物学中的一类特殊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这些都奠定了它作为生物学中“特殊分子”的地位,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通常将其单独列出,重点讲解。而本题所考查内容都是教材中的原有知识,因此难度不大。而且D选项中并没有使用HIV及AIDS这两个英文简称,这又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所以得分率较高。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6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是考查免疫的内容。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或者效应T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正确答案为A。评价:本题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88.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涉及的内容在教材中有所体现,学生需要的也仅仅分析一下迅速增殖使细胞周期变短,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从而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使体内抗体浓度增加。在我市错答考生中,较多的错选为B项,其主要原因是对细胞分裂理解不够。30(Ⅰ).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7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I将呈现出_________(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II将呈现出__________(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答案:(1)浅(l分)、淀粉(l分)、I(2分);(2)深(l分)、还原糖(l分)、II(2分);(3)加快(2分)、加快(2分),共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还原糖及淀粉的颜色反应及植物的激素调节的内容。题干指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淀粉类物质转化成了还原糖,这就使考生很容易的对(1)、(2)两问作答。而(3)问中考查了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可以加快淀粉转化成还原糖,如果考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可以很容易作答。评价:本题属于容易试题。是联系实际考查实验的试题。本题并没有设计为较难的实验设计类问题,而是利用填空题来实现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方面实验及探究能力的考查。但是(1)及(2)的两问设计过于集中于同一知识范畴,因此可能会导致该内容学习不好的学生失分过多(两问共计8分)。抽样中学生的典型错误是把还原糖错答为糖类物质或单糖。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准确。30(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造成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Q2含量_____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事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答案:(1)无机盐(l分)(其他合理答案如矿质元素或氮磷等也给分)、光(l分)、氧(l分);(2)乙(2分)、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2分)、大(l分)、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中含氧量上升(2分);(3)蓝藻(l分)、浮游动物(l分)、鱼(l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共13分.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了生态的相关内容。“水华”是淡水中一种氮、磷等无机营养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现象。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浮在水面上遮盖了阳光,从而导致水面以下光照不足,同时由于夜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