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人才发展规划》)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2010年7月12日目录一、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战略目标三、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统筹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四、体制机制创新(一)创新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五、重大政策(一)关于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政策(二)关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三)关于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辽西北等地区流动政策(四)关于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五)关于鼓励科技人员钻研和创新政策(六)关于人才激励奖励政策(七)关于人才智力引进政策(八)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九)关于促进人才开发的公共服务政策(十)关于人才发明创造保护政策六、重大人才工程(一)实施“115”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二)实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三)实施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四)实施重点产业“两高”人才培养工程(五)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人才支撑“151”工程(六)实施千名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七)实施智力支持与科技特派行动(八)实施高等院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九)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十)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十一)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十二)实施青年人才振兴计划(十三)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七、组织实施(一)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二)建立健全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三)营造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的良好社会环境(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为适应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制定本规划。一、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人才资源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第一资源。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跨越,必须确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人才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紧密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目标,制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人才整体开发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全省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战略布局,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以“两高”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达到45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6%,其中党政人才26.3万人,经营管理人才5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49.8万人,高技能人才80.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1万人,社会工作人才9.8万人。未来10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人才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形势下,全国各地都制定并实施新的人才战略,千方百计延揽人才。从我省情况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的振兴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省人才事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省要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掌握加快发展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省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人才优势构筑振兴发展的优势。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紧密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目标,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跨越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入国内人才强省行列,为把辽宁建设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人才总量目标。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457万人增加到720万人,增长58%,其中党政人才26万人、经营管理人才9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93万人、高技能人才12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0万人、社会工作人才26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20%,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素质目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50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人才结构目标。各类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在产业、行业、区域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分布明显改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人才总量达到330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20万人,高技能人才65万人。现代农业人才总量达到39万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30%左右。现代服务业人才总量达到36.8万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0%左右。——人才效益目标。人力资本投资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7%,人才贡献率达到40%,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三、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我省关键领域掌握前沿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支适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两院院士人选10人,选拔培养行业、学科领军人才1200人、省级优秀专家2000人;培育30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60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团队;研发人员总量达到24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主要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梯次配备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出台创新型人才评价、使用、流动、激励办法,制定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依托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辽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双百”工程,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发展目标:适应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业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3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新医药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多万人。主要举措: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与布局,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重点领域科研骨干人才分配激励办法。建立重点领域人才开发协调机制。组织实施重点产业“两高”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装备制造、冶金、石化、高新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急需的高级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组织实施千名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组织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人才支撑“151”工程,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吸引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组织实施高等院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学术大师和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艺等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方面人才培养。(三)统筹各类人才协调发展1.党政人才发展目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全面振兴能力为核心,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造就一批善于治省理政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总数的89%,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更加适度。主要举措:根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武装、知识更新、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体系。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省内6所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省外境外培训机构,综合运用中心组学习、脱产培训和在职自学等多种方式,加快建立开放竞争、充满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自学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改革方针,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满意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全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11”工程,拓宽视野选拔后备干部,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重点培养后备干部。注重从基层和生产工作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党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推进实施党政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重点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健全权力约束机制,建立广泛的干部监督渠道。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目标:适应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74万人。到2020年,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95万人,具有国际知名企业中高级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人才达到300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1000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