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复习提纲复习要点:一、常识:先秦诸子散文:《老子》、《庄子》是道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是儒家经典,《墨子》是墨家经典。先秦诸子散文主要的发展阶段和代表性著作:1、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子》、《论语》、《墨子》等,是诸子散文发展的语录体阶段;2、战国中期的《孟子》、《庄子》等,是诸子散文发展的对话论辩体阶段;3、战国后期的《荀子》、《韩非子》等,是诸子散文发展的专题议论文阶段。《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长于叙事、尤以描写战争著称、叙事详细完整,语言简洁生动,既是重要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也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论和活动。。《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赋——就是直笔铺陈(直接陈述);比——就是打比方(譬喻、比拟);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还有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六艺”:一是指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贵族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种技艺(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包括礼(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箭、军事),御(驾车、管理),书(文字读写)、数(算术算法)。二是指孔子用来教育学生的教科书、战国时期的六部儒家经典,即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乐》就失传了。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用他自己在《报任安书》中话来说,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考察自然与人事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的变化,成为一家有特色的著作)。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叙事抒情十分真实、深刻、透彻,以众多优秀诗篇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现实、时代灾难和人民的疾苦,因此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边塞诗——就是以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主要描绘边疆地区奇特壮丽的风光景物,反映边塞将士们艰难困苦的守边生活、紧张激烈的战斗情景,以及将士们在特定环境之下产生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唐宋散文:最突出的是“唐宋古文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剧曲)和元散曲。元散曲是配合当时民间流行曲调清唱的一种抒情诗,分为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小令,又叫“叶儿”,是单支曲子;套数(套曲)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个宫调(从头到尾不换韵)的多支曲子依照次序连缀而成的一套曲子,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套曲。元杂剧属于戏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剧中除了唱的曲词还有“科”(动作表演)、“白”(说的台词),是用来表演、演唱的剧本。明清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具体环境,广泛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明清小说主要有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小说:明代著名长篇章回小说有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清代长篇小说,代表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顶峰的是曹雪芹的长2唐诗:“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是《登幽州台歌》;初唐后期扬州人张若虚以一首优美的《春江花月夜》成为“孤篇盖全唐”的诗人。盛唐是我国诗歌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名家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双子星座”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叙事抒情十分真实、深刻、透彻,以众多优秀诗篇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现实、时代灾难和人民的疾苦,因此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高适、岑参;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孟浩然、王维,王维字摩诘,他的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诗中有画”,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中唐时期,白居易倡导了诗歌创作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晚唐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世称“小李杜”。边塞诗——就是以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主要描绘边疆地区奇特壮丽的风光景物,反映边塞将士们艰难困苦的守边生活、紧张激烈的战斗情景,以及将士们在特定环境之下产生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宋词:词是从诗发展而来,称“诗余”。北宋,柳永对词的创新——从都市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相思旅愁见长,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是“婉约派”词的鼻祖;苏轼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倡以诗为词,扩展题材,提高意境,丰富表现手法,开创了宋词“豪放派”词风。南宋,抗金爱国、感时伤乱是词的主题,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以豪放为主的南宋“爱国词派”。唐宋散文:最突出的是“唐宋古文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提出“惟陈言之务去”(即语言的新颖独创)、“文从字顺各识职”(即追求文句的流畅妥帖);欧阳修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散文创作要“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提倡平易畅达的文风,讲究散文的情韵,形成了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群体风格。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剧曲)和元散曲。元散曲是配合当时民间流行曲调清唱的一种抒情诗,分为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小令,又叫“叶儿”,是单支曲子;套数(套曲)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个宫调(从头到尾不换韵)的多支曲子依照次序连缀而成的一套曲子,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套曲。元杂剧属于戏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剧中除了唱的曲词还有“科”(动作表演)、“白”(说的台词),是用来表演、演唱的剧本。明清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具体环境,广泛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明清小说主要有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小说:明代著名长篇章回小说有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清代长篇小说,代表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顶峰的是曹雪芹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清代短篇小说,最优秀的是清初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二、复习篇目:《先秦诸子散文一、二》:词语解释、古文翻译《论语》八则(1、5、6、7、8):1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蒙蔽,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很危险。5孔子在河边上说:时光流逝就像这流水啊!日夜不停止地匆匆而去。6孔子说:天气寒冷了,这以后才懂得松树柏树[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是最后凋零的。7孔子说:处在上位的人本身的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本身的行为不正当,虽然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8孔子说:有志向、讲仁爱的人,不会贪生怕死去损害仁义,只有自我牺牲来成全仁义道德。3《中庸》(第二十章):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勤勉地思考,明白地辨别,踏踏实实地去实行。[只要有不曾学习过的就去学],要么不学,要学、不学会了就不停止;[只要有不曾请教过的就去请教],要么不请教,要请教、不问明白了就不停止;[只要有不曾思考过的就去思考],要么不思考,要思考、不思考好了就不放弃;[只要有不曾辨别过的就去辨别],要么不辨别,要辨别、不辨别清楚就不停止;[只要有不曾实行过的就去实行],要么不实行,要实行、不做踏实了就不放弃。别人用一倍的功夫就能做好的事、我用百倍的功夫去做,别人用十倍功夫就做到的、我用千倍的功夫去努力。果真能够具有这种精神,即使再愚笨的人也必定能达到聪明的境地,即使再软弱的人也一定能达到勇敢的境界。《孟子》(2、7):2[孟子说:]恭敬地奉养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慈爱地养育自己的子女,推及到爱护人家的子女:这样统治天下就像转动自己手心里的东西那样容易了。7[孟子说:]老百姓最重要,国家次要于百姓,国君是最轻微的。所以获得老百姓信任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宠爱能成为诸侯,得到诸侯喜欢就能成为诸侯的臣属。[如果]诸侯危害国家,那就废旧立新。《庄子·秋水(节选)》:词语解释、古文翻译(第1节):秋天的大水按季节到来了,上百条河流注入黄河。黄河水流很大,河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隔水望过去辨别不清对面是牛是马。在这种情况下,黄河之神河伯得意洋洋沾沾自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水流的方向向东流去,一直来到北海,脸朝东方望去,看不到海水的尽头。在这种情况下河神才开始改变自己原先沾沾自喜的面容,仰视着北海之神海若感慨地说:“俗语有这样说的:‘听到了上百个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批评的就是我呀。《秋水》的主题:通过河神与海若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一个非常富有哲理的道理:在广阔无限的宇宙中,由于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是十分有限的;从而启迪人们不要满足于自己有限的见识或成就而自满自足。《秋水》的写作特点:1、运用寓言故事,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照比较来揭示主题:将河伯原先的“不知有大”与北海若的“知己之小”对照比较,揭示的是“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和作为有限”的道理;2、善于运用譬喻来阐述深奥的道理:让抽象的结论蕴涵在形象的比喻当中,将抽象的理论问题讲述得让不同水准的人都能理解和折服,让人们去联想、思考;3、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作为一篇论说文,文章第二段论证方法上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4、景物描绘富有诗意和想象:第一段开头描绘了黄河百川灌河的水势和大海不见水端这两种自然景物;富于想象和诗意,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形象地反衬和渲染了主题;5、大量排比句与反诘句的配合运用:在修辞手法上是大量的排比句与反诘句配合运用,使得文章气势磅礴、说理有力。《左传·秦晋殽之战》:人物形象:文章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郑国商人弦高:郑国的一个普通的爱国商人的形象。性格特征:胆大心细、善于言辞、机智爱国、重义轻利。文章刻画弦高的性格运用了行为、语言、细节描写的方法——他在经商途中突然与秦军相遇,为了国家安全,一边机智地用自己做生意的货物向秦军送礼、假借郑国国君的名义犒劳秦军、拖延时间,一边紧急派人回国报信,这些行为和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的机智爱国、胆大心细、重义轻利;语言描写体现了他善于言辞、机智爱国的性格特征。4弦高对秦军的一番话是一段委婉得体、非常巧妙的外交辞令:表面上是受命前来犒劳秦军,看似热情谦和、礼貌恭敬,实际上却巧妙而含蓄地揭露了秦军袭击郑国的阴谋;表面上是邀请秦军在郑国停留,看似诚恳周到、热情备至,言外之意却是警告秦军,我们郑国已经做好了防备你们偷袭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是一段精彩的外交辞令,十分含蓄巧妙,具有非常深刻的言外之意。《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词语解释、古文翻译(第1节):周厉王暴虐,都城里的人纷纷指责他。邵穆公姬虎向厉王报告说:“老百姓已无法忍受暴虐的政令了。”厉王很生气。找来一个卫国装神弄鬼的巫者,叫他专门去监视那些发表意见、议论国君过失的人。巫者把敢于指责厉王的人报告给了厉王,厉王就杀掉了他们。[从此]都城里的百姓都不敢讲话,在路上相遇只能彼此默默地用眼神来示意。邵公怎样劝谏周厉王:1、首先以防止洪水作比喻来说明“防民之口”(压制言论自由)的危害性,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中心论点,劝谏周厉王要重视广开言路;2、其次用古代圣明天子广泛听取意见的史实,劝谏周厉王采取种种措施(途径和方法)广开言路;3、第三以山川原野能提供衣食财富作比喻来说明“宣之使言”的重要性,劝谏周厉王,是不是让人民讲话关系到国家的兴亡;4、最后连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不让人民讲话必然会孤立,指出禁止言论自由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劝谏周厉王必须要“宣之使言”。《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了哪“三窟”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