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诗歌鉴赏专题材料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1课题诗歌鉴赏专题材料一边塞诗词主备人陈皓时间12.6三维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重难点1、形象分析、感情把握。2、鉴赏能力的培养。方法讲解法、研讨法、演练法。授课人时间环节教与学互动设计(共案)学习札记(个案)知识梳理一、边塞诗和边塞诗派代表人物边塞诗是描写边塞生活和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二、代表诗作赏析学生背诵几首边塞诗——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杜甫《兵车行》。总结边塞诗的特点:1.反映主题:(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三、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淮安市南陈集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22.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3.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4.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四、边塞诗的主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五、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六、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七、边塞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一)描绘边塞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唐)王维《少年行》(三)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的勇气和乐观坚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淮安市南陈集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3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唐)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唐)李益《塞下曲》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四)表现穷兵黩武的政策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感事》(五)表现思妇怀远征人怀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六)描写紧张而艰苦的战斗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柳中庸《征人怨》(七)讽刺前线部分将帅的腐败无能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八)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宋)辛弃疾《鹧鸪天》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总体归纳如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八、边塞诗的阅读方法(一)、掌握鉴赏技巧1、从外部环境入手: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从内部环境入手:通解文字,融会贯通,把握诗的意象、意境、结构、主旨。仔细琢磨语言特色,是形象、生动、含蓄凝练,还是朴实清新、自然流畅,从而领会其深刻内涵,隽永的文笔,分析诗(词)的表现方法和技巧。2、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看清楚要求表达的是哪一方面内容,然后回头再一次审读原诗(词),抓住要求表达的一方面集中分析,以达到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知识储备:作家的写作背景、用典、文化习俗、风格、常用的表达技巧,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的归类:(答题时应用相关术语)3、赏析边塞诗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淮安市南陈集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4例题回放(二)、总结鉴赏流程: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阅读《从军行》(其一)探究下面问题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金闺万里愁②。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②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③无那:即无奈。1.知人论事: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2、探究:“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3、探究:“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此景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4、探究:“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思亲之情?“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5、技巧探究:理解本诗曲笔的运用。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6、有人说,边塞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请结合《从军行》谈谈你的看法。诗歌的前三句借征人的所见、所感、所闻刻画其怀乡思亲的情感,最淮安市南陈集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5方法总结后一句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诗人运用曲笔,把征人思亲和思妇念远巧妙融合,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7、小结: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主题的?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意象环境入手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以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来做个剖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二)从内容主旨入手先举些名句来加以简要评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阅读边塞诗要善于抓住诗歌中的重要句子,并从这些句子入手把握其情感特征,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复杂情感。(三)从写作时期入手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淮安市南陈集中学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6考题链接与实战演练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