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共政策分析教程》简答和论述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简述市场失灵的原因(P8-9)答: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条件的某种限制,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的状态。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人自由与社会原则存在矛盾。一方面是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帕累托最优概念与社会收入公平原则不一致,效率与平等是市场无法解决的一对矛盾;另一方面是价值取向问题。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会产生矛盾。市场无法自行解决这些冲突。第二,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不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定。市场经济存在独占、寡头垄断、垄断竞争、自然竞争和过度竞争,这几种情形都会引起社会效率损伤。第三,外在效应的存在是市场无法解决的。所谓外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市场机制的特点是它针对买卖双方的供求情况,即交易情况起作用。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项经济交易不但直接影响交易双方,同时影响到与交易无关的第三者。第四,单纯的市场调节无法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造成“市场失灵”。国防、社会治安、科学技术、机场、铁路、运河、供水、供电等部门,其产品或者服务为公众所共享用。对这些物品如果由市场来提供,是失灵的。第五,单纯的市场调节无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形成“市场失灵”。单纯的市场调节所能解决的仅仅是微观平衡的问题,而对于宏观的总量失衡,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波动、通货膨胀等的调节却是无能为力的。2.简述政府失灵的原因(P10-12)答: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未能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了经济关系的扭曲,加剧了市场缺陷和市场紊乱,从而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简介存在差异。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政府不是一个超脱于现实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万能的神灵之手。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机构,都有自己的行为目标,这些目标并不是与社会公共利益划等号的。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自身利益。政府机构也是具有自身利益,将政府官员的利益内在化为政府的利益。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并非完全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它往往为一些有影响的特殊利益集团左右。第二是现有的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本身有缺陷。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民主制是现代国家所采用的一种能用的决策体制,它较之于独裁制或专制体制,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更合理的决策体制。但是,韦默和维宁在《政策分析》一书中指出,无论是直接民主制,还是间接(代议)民主制都有其内在缺陷:前者中固有的问题有周期循环或投票性悖论和偏好显示是否真实问题;后者中固有的问题主要是被选出的代表由于其“经济人“特性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选民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民却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现有的靡然顺风规则或表决方式(如一致通过、过半数、相对多数、绝对多数、2/3多数等)也远非是完美的。例如,多数原则不可能是完全民主的,它将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制;一致同意原则的决策成本太高,容易出现议而不决,贻误时机。第三是信息不完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动力南汽和相应的约束,由于政府机构的低效率,特别是由于广泛的私人利益的存在,因此,政府要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十分困难的。由于费用的昂贵和时间的限制,基层的许多信息永远不能到政府机构中来。另外,由于制度因素和人为因素,基层传上来的信息很可能经过修正或虚假的。因此,根据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制定的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第四是政府机构效率低下。由于政府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政府官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因而政府官员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第五是政府角色错位。在继续宏观控制的过程中,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往往过大,超出了校正市场失灵和维护市场机制顺畅运行的合理界限,即政府管了不该由政府承担或管不好的事。这种现象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尤其严重。第六是政策的滞后效应。政府干预政策的制定和政策发生作用都需要时间,这就会出现政策的滞后效应。这种滞后效应可能使政策实行的结果与预期目标想跟甚远,从而导致政府失灵。市场竞争迫使私人企业设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那些不以效率最高的方式来有效使用资源的企业最终将被淘汰出局。然而,在公共机构中却没有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公共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并未面临直接的竞争,即使它们低效率运作,仍能持续生存下去,造成了“X”低效率——用韦默和维定的说法,指浪费资源的机会成本和过度报偿要素投入的租金转移的结合。第七是寻租活动。所谓寻租,就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益。寻租活动的产生在于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或不当干预。寻租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表现在:寻租者为寻得租金付出的时间、精力等高交易成本,以及政府为就会这种情形付出的高成本;寻租者的租金实现是以其他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这一代价远高于寻租者的租金所得,因而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寻租活动必然导致政府失灵,因为它酿成政府官员为争权夺利影响政府声誉,增加政府的廉政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3.简述政策工具选择的策略(P78-80)答:政府应当理性地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来实施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具体选择策略是:(1)政策目标主导型的政策工具选择策略。这种策略要求政府在面对被选政策工具时,考虑政策目标对政策工具的要求,并以此外为标准来选择政策工具。既然政策执行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政策的目标,那么政府以政策目标为导向来选择政策工具就应该成为选择过程中所坚持的基本原则。(2)政策环境主导型的政策工具选择策略。这种策略是指政府在选择政策工具时根据政策环境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3)以政府的工具偏好为主、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辅的选择策略。既然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工具的喜好程度会影响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那么政府在备选政策工具时就可以把自己意愿与政策执行者的偏好综合起来考虑,争取能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进而选择出双方都能满意的政策工具等。(4)以政府单方面的政策工具偏好为标准的选择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政府进行政策工具选择时只考虑自己的喜好而对其他的因素一概不予以考虑,只凭自己单方面意愿来决定实施政策工具的方式。但它只适用于非常紧急的政策问题,需要马上立即执行而来不及仔细斟酌的情况。(5)综合因素的政策工具选择策略。政府更多在抉择政策工具时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来选择,即政府在进行政策工具选择时,以政策目标和政策环境的要求为主,兼顾政策执行者和政策目标团体的意愿,并结合自己对政策工具的偏好,而从众多备选政策工具中筛选合适的政策工具。4.试述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P116-117)答:政策执行可以被界定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执行作为整个政策过程中的中介性环节,在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二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通过政策执行,不仅可以检验政策,还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政策,一旦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则及时予以修正和弥补,促进政策质量的提高,以保证政策问题的最终解决;三是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制定新政策要以事实为依据,尤其要以前一项政策执行后的反馈信息为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5.简述中国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P140-143)答: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制定并执行了许多正确可行的政策,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第一,注重政策宣传。通过强化政策宣传的途径让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和深刻认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党的方针政策得以正确、顺利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注重强化政策宣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一个基本经验。第二,重视政策实验。重要政策在全面实施之前都要在局部地区或者试点中加以试验,以取得经验,再全面铺开。重视政策实验,一切经过试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政策执行中的体现,是探索新生事物的重要步骤,是推行改革创新的正确方针,是尊重群众、教育群众的重要方法。不经过试验就推广,那是蛮干,不经过试验就否定,那是武断。敢于试验、重视试验,既避免了改革的失误,又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第三,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的执行手段。采取强制性执行手段与说服教育有机结合的执行手段是我国政策执行的一个特色。强制性执行手段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党的政策执行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把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确立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上,找准了人的思想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了启发人的自觉性与坚持党纪、国法的辩证关系。坚持强制手段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既能有效防止片面强调思想教育,而造成放任自流、过分迁就的不良倾向,又能避免不做耐心说服教育工作,而滥发命令、胡施惩罚的不良倾向。只有坚持强制性手段与说服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而竭尽全力。第四,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的领导方法。抓中心工作,就是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头绪中找到并紧紧抓住最能影响全局、可以带动整个工作链条前进的中心环节,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而以点带面,就是在抓中心工作的同时,要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以典型示范,促进和推动面上工作发展的一种工作方法。因此,领导机关对于各项政策的实施应当实行统一领导,按照党在一定时期内总的战略部署,分别不同情况,统筹兼顾,妥善安排,正确地确定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同时要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整个面上的政策落实。6.简述我国政策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P170-171)答: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刚刚起步、问题重重。我国政策评估还相当不成熟、不规范、不完善,而且还受到较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国政策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是评估者缺乏对政策评估的科学认识和认真态度。往往存在有意识歪曲评估的行为称为政府评估的“主观误区”。(2)是评估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当前我国政策评估实践中使用的仍然是定性分析方法多,定量分析方法少;政策评估实践中用价值判断取代事实分析,用定性评估取代的行为导致我国政策评估的“主观误区”频频发生,也为某些具有不良动机的评估人员提供了实现私利的可能性。(3)是缺乏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我国政策过程的显著特征是“行政的双轨结构功能系统”,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内部均设有相关的政策评估组织,在实际运作中,这些组织仍处于政府的附属地位,无法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开展工作。因此,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组织承担了政府政策评估的大部分工作,而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政策评估机构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尚未建立起来。(4)是评估对象以政策输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当前我国的政策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对政府行为的检测,或者对政策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的检测,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政策影响的评估却很少涉及或者根本不涉及。这种对政策效果的片面认识导致了我国政策评估很不全面,而其对政策方案制定的影响也因此缩小。(5)资料和评估经费的欠缺。我国目前相当部分政府机关不重视信息管理,资料记录残缺不全,统计数据不准确,信息处理凌乱等原因使评估工作困难重重。至于评估经费,我国的唯一来源就是上级部门拨款,但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常常存在拨款不到位,拨款不充足,下级部门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人为减少政策评估款项等问题。(6)公众未能广泛参与政策评估。当前,受传统行政管理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的等级模式限制了公民广泛参与政策评估,公民参与评估常常被当作是负担和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我国政治生活中还较普遍的存在着人治现象,公众参与政策的热情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7.何谓政策监控(P174)答:政策监控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控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