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购物中心发展报告2010年上海购物中心发展现状据最新统计资料,截至2010年末,上海购物中心开业营业数已达74家,比上年增加10家,建筑面积8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5%。单体平均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有33家;在建的购物中心22家,建筑面积391万平方米,单体平均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有16家。2010年上海购物中心年营业收入预计将达750亿元,比去年增长26%,继续保持二位数增长。图1:各区已开业、在建购物中心分布情况图2:各区已开业、在建购物中心面积从新建购物中心数量和建设规模来看,近年来开业购物中心数量保持平稳,2010年上海市新开业购物中心10家,分别是大华锦绣嘉年华、上海国金中心、森宏购物广场、大悦城、香港名都购物中心、日月光中心广场、889广场、我格广场、凯鸿广场、百联金山购物中心。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依据其地理位置、目标顾客、经营规模和服务功能等,购物中心的类型大致可分为都市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和社区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直销型购物中心四种。(见图4)图3:已开业购物中心按各年份分布情况图4:已开业购物中心按类型划分所占(户数、面积)比例图上海购物中心产业重回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对于上海购物中心产业的发展历程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在经历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一段时间的低迷后,上海购物中心的营业收入在2010年又重新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整个2010年,上海已开业的74家购物中心的总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75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预计将接近30%,为最近三年以来的最高,也接近了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前期产业发展最初阶段营业收入极高速增长时的数值。从全年的走势来看,2010年的第一季度同比上升了21.5%,为08年四季度以来最高;同时环比也上升了12.1%,2010年一季度受惠于经济转暖和消费信心指数上升等因素,在此期间的节日大众消费等都较2009年同期更为活跃。与2009年全年9.1%的增长率相比可以看出,2010年一季度上海购物中心的销售增长明显高出甚多,结合2009年第四季度18.8%的增长幅度来看,2010年第一季度延续了上季度的势头上行。而从第二季度开始,随着五月份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的开幕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人流和勃勃商机,上海购物中心的营业收入也跟随之水涨船高,2010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增长达到27%;而伴随着世博会的全面展开和收入,和一年一度的上海购物节的启动,虽然三季度是传统的消费淡季,而今年上海购物中心产业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甚至超过了今年第一季度,达到了176.4亿元,同比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32.6%。虽然第四季度世博会已经渐渐进入了尾声,但是再加上国庆节,圣诞节等节日的推动,上海购物中心的营业收入还是在年末取得了一个漂亮的收尾,增长速度达到29%。图5:上海购物中心1-4季度营业总收入增长情况2010年上海购物中心产业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就是上海购物中心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呈一个U字型的走势,现在这段时间正是购物中心产业走出前段时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所经历的低潮而重新向上攀升的一个时段,呈现出一个触底反弹的趋势。经济的回暖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开始恢复,购物中心的营业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其次,为期6个月,为上海带来7300余万游客的世博会无疑是今年推动上海购物中心产业甚至是上海商业的最大动力。为迎接世博会开幕,上海各级商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繁荣活跃市场;会同各家银行和银联商务公司,在世博会周边和中心商业区增设刷卡设施,方便游客和市民消费。而商家也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来抓住这个良机。在上海外来游客比较集中的几个商圈中的购物中心,营业收入增长的势头都比较好。据悉,世博期间,上海青浦百联奥特莱斯成为观博游客的热捧之地。前往奥特莱斯的游客中有60%以上是游完世博来购物的,其中不乏来自欧美、韩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今年7至8月暑期,前来奥特莱斯的车流合计突破18万辆车次,日均车流量较去年同比增加超两成,旅游大巴明显增多,其中外地游客占了很大比重。今年5至10月,奥特莱斯销售同比增幅为40%,其中6月和7月销售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56.3%和52.3%。在世博会期间,全市重点商圈均加强与世博元素的对接,吸引观博客流,市级商业中心以其位置好、体量大、业态全、形式新等特点,成为广大观博游客的首选。相关监测数据显示,自5月份世博会开幕以来,全市12个市级商业中心消费累计同比增长19%以上。南京东路、豫园商城等市级商圈成为众多观博游客感受上海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世博下一站”。监测数据显示,世博期间,豫园商城实现累计同比增长48.7%,南京东路增长25.4%。此外,南京西路、徐家汇等商业中心的增幅均超过20%。世博会开幕将近三个月,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商业零售业发展,众购物中心企业也从世博会中获得极大受益。最后,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措施也大力推动了上海商业的发展,为购物中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比如共推出主题活动500项,其中重点活动85项,有2000多家商业企业,20000多个网点踊跃参与“2010上海购物节”。上海购物节围绕“服务世博、扩大消费、提升形象”的目标,在“体验都市魅力,就从购物开始”的主题下,以优异的商业服务保障世博、服务世博,以丰富的品牌和营销活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以营造国际化购物天堂为目标,提升上海商业形象。本次购物节活动几乎覆盖了上海所有的商业网点,各大购物中心都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本次购物节的开闭幕式就是在2010年新开业的两家购物中心,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的国金中心和卢湾区打浦桥地区的日月光中心举行的,而上海各大商圈的诸多购物中心也为购物节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监测,本届购物节28天,全市325家商业企业6150个商业网点实现零售额180.69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零售网点销售同比增长19.8%;餐饮网点营收同比增长31.2%。国庆黄金周期间销售同比增长24.4%。从各个业态来分析来看,呈现三大业态平稳增长,三大业态高速增长的趋势。一、百货店、电子电器店和大型综合超市三大业态平稳增长。作为购物中心产业的传统支柱业态,百货店和大型综合超市的营业收入一直在购物中心的总营业收入中占了较大的份额,但是随着购物中心的业态、业种组合逐渐趋向科学合理,业态,种类逐步丰富且搭配趋于均衡,合理。在上海购物中心发展的早期,购物中心业种的组合往往偏重于满足购物需求,购物的面积偏高,业态单一,购物的营业收入所占的比重过大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在2005年,百货店和大型综合超市在购物中心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32.3%和16.3%,到了2010年,百货店所占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21.4%,大型综合超市所占的比重也已经下降到了10.3%,而电子电器店所占的比重也小有下滑,从2005年的7.3%下降到了2010年的6.2。不过,虽然这三大业态在购物中心营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其本身还是保持着比较不错的发展速度。近年来,百货店在社区型和区域性购物中心中的发展十分迅速,说明了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商圈的外移,越来越多的市民们选择居住区附近的商圈进行购物,传统的市级商圈不再是消费者进行购物的首选,此外各购物中心的百货店在节庆日中的各类促销活动也客观上增长了百货店的营业收入;而作为社区型购物中心的支柱业态和区域型购物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大型综合超市也是购物中心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在2010年全面展开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也为电子电器店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在2010年,百货店、电子电器店和大型综合超市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为17.7%、21.4%和16.3%。二、专业专卖店、餐饮业和服务业高速增长。在2005年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对于上海购物中心营业收入进行统计伊始,专业专卖店就是购物中心中最为重要的业态,而且呈现越来越快的增长趋势,树立品牌,讲求个性的各式专业专卖店已经越来越为购物中心的主要目标客户群所青睐,而专业专卖店也希望借助购物中心的人气来拓展业务。而对于餐饮业和服务业来说,无疑刚刚结束的2010上海世博会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推力。在世博游客大量集中来沪影响下,上海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成为上海商业受益最多的行业。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餐饮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餐饮企业5至9月营业收入同比增幅36.4%,而在世博前的3月和4月,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只有16.6%和14.8%。世博带来的大量客流,使申城的宾馆酒店入住率居高不下,带动宾馆餐饮业的大幅上升。在各类餐饮服务中,宾馆餐饮的销售增幅最高,5至9月收入同比增幅达到了48.2%,与世博前相比,增速提高了26.6个百分点,其中西式餐饮5至9月收入同比增幅为38.4%,与世博前相比,增速提高了29.2个百分点,成为餐饮服务中上升最快的类别。而在2010年的上海购物中心中,专业专卖店、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35.4%,32.1%和44.2%,在服务业中,在经济危机时期相当低迷的住宿业,在世博游客大量集中来沪影响下,增长速度达到了42.8%,文化娱乐业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52.3%。而这三大业态在购物中心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38.1%(专业专卖店)、9.8%(餐饮业)和2.7%(服务业)上升到了49.5%(专业专卖店)、11.6%(餐饮业)和5.4%(服务业)。图6:购物中心各大业态增长情况从购物中心的类型来看,社区型购物中心的发展速度在四大类型购物中心独占鳌头,2010年全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6.3%。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社区型购物中心中,餐饮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73.3%和78.56%,而文化娱乐业(归属于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124.5%,这说明社区型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了社区居民进行家庭聚会,休闲放松的首选之地。另外百货店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达到了57.3%,这也说明了上海居民进行购物消费的重心已经渐渐地从市级商圈转移到了次级商圈之中。而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电子电器店和大型综合超市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平稳,达到了35.5%和28.13%;而专业专卖店相对于整个上海购物中心产业中专业专卖店业态的发展情况来说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为18.2%。而都市型购物中心受益于世博效应,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的游客们为都市型购物中心营业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份额。在都市型购物中心中,百货店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7.2%,而专业专卖店、餐饮业和服务业更是达到了38.4%,34.9%和36.7%。相对而言,区域型购物中心在2010年中的表现比较一般,全年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为21.6%,在区域型购物中心中,专业专卖店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分别为38.1%和43.7%;另外百货店和餐饮业则为28.4%和18.8%,而电子电器店和大型综合超市表现比较一般,为7.8%和-4.2%。图7:四大类型购物中心营业总收入增长情况连锁品牌选择购物中心作为主要拓展渠道知名连锁品牌是购物中心吸引顾客的磁石。购物中心可以通过引进连锁品牌来打造自身的经营定位,并且借助连锁品牌的知名度来吸引消费者。而零售品牌则依托购物中心加速发展趋势的形成,将推动购物中心与零售品牌携手开拓新局面。商业品牌通过与购物中心渠道合作,迅速打开市场,店铺数量增长,经营效益提高,购物中心正成为致力于长期发展的商业品牌的主力渠道之一,而各大品牌对于终端店铺标准的升级,使得购物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渠道建设的新空间。品牌塑造与推广,消费者增长的意识与品牌形成的号召力和品质。在2010年,各大国际品牌借世博之力,在上海各购物中心新设或增设专卖店和专柜,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品牌的旗舰店、形象店,如位于国金中心的苹果旗舰店等。如ZARA、H&M等世界知名快速平价服装品牌也加速在上海各购物中心布点。而餐饮业也在购物中心中大肆扩张,近两年来,上海各大商圈发展了一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