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信贷现状问题及风险分析摘要汽车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对其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潜力巨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消费者诚信问题、金融机构问题、信用担保公司问题、汽车金融公司的限制问题等正制约着这一市场的蓬勃兴起。关键词汽车信贷现状与问题汽车信贷风险正文一、汽车信贷(一)什么是汽车信贷汽车信贷就是汽车消费信贷,即对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司为购车者提供相应的信用保险。所谓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是一种由汽车经销商自筹资金,经销商作为贷方向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务。1993年,中国北方兵工汽车贸易公司第一次提出汽车分期付款概念,首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先河。199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汽车金融管理条例》,四大商业银行被授权经营汽车贷款业务。(二)发展汽车信贷的必要性在国家统计局分类中,汽车工业是一个包含了6个子行业的大行业。汽车行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产业。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是“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据统计,2009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可见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刺激汽车消费的主要政策包括:费改税、车辆购置税下调、放宽汽车信贷、加速汽车报废、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措施,其中放宽汽车信贷的发展空间最大。据统计,2010年3月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仅有7.8%,2011年受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车贷成本上升,致使汽车消费信贷比例一直维持在10%以内。然而来自世界主要国家汽车消费贷款的统计数据显示,贷款购车最盛行的西班牙占比高达80%,其次是美国、英国均为70%,德国、日本分别为60%和50%,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占比也高达65%。可见,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我国汽车信贷存在的现状及问题然而目前中国汽车销售中,最多只有10%~15%涉及汽车信贷,而全球市场的这一比例平均达到70%。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汽车经销商有40%倒闭,80%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这种银行坐收利息,汽车厂商出售了汽车,对于汽车消费人而言,是花未来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三方都满意的事,为何面临瓶颈。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1、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明朗。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办法》、《指导意见》等来规范汽车信贷市场,但这些都是些政策性的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由此造成的车贷市场秩序不稳定,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再者,虽然政府对汽车工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但因为我国在汽车金融方面栽过跟头,所以在政策方面非常谨慎。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但是对于汽车信贷,仅提到一句完善汽车消费信贷。2、我国汽车信贷的贷款提供方比较单一。从国内汽车金融市场的格局看,我国仍处于汽车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占据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导地位,其占比高达80%以上。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商业银行由于有政策的支持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政策的限制不能与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不公平的竞争就使贷款来源无形中趋于单一化。从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看,2007年当年汽车消费贷款的89.2%由商业银行提供,仅有6.9%的汽车消费贷款由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中,其中仅有318亿元来源于汽车金融公司,只占到其中的20%。3、个人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着汽车信贷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然而2010年中国的储蓄总额却达到了GDP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显示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仍是消费观念。三、风险分析(一)主要风险汽车信贷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办理汽车消费贷款的流程是首先进行客户风险的审核,通过审核后到银行办理汽车消费贷款合同的签署,银行审核通过后放款,客户拿到还款资料之后,按银行下发的还款清单上的日期金额开始偿还贷款。在此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业务流程漏洞风险。(二)我国汽车信贷的主体及经营模式汽车信贷,是汽车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欧美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我国的汽车信贷始于1998年,发展历史还很短。汽车信贷是目前仅次于房贷的第二大消费信贷品种。目前,商业银行、汽车销售商与汽车金融公司构成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主体。三者之中尤以商业银行的力量最为强大。在三者的联合作用下,目前的我国汽车信贷的三种主要经营模式有:1、以银行为主体的直客模式该种模式以商业银行、专业资信调查公司、保险、汽车销售商四者联合。银行直接面对客户,在对客户进行评定信用后,银行与客户签订信贷协议。协议客户可以在银行的汽车贷款消费机构获得一个信贷额度,并用其在汽车市场选购。2、以汽车经销商为主体的间客模式该种模式的主体由银行转为了汽车经销商,由经销商、银行、保险三方联合进行的一种经营模式。此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由经销商为购车者办理贷款手续,负责对购车者的个人信用进行调查,以其自身资产为购车者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并代银行收缴贷款本息。3、以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间客模式该模式由以专业汽车金融公司为主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对购车者进行个人信用评定和调查、担保、审批工作,向购车者提供分期付款业务。(三)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从我国汽车信贷的三种主要的经营模式看,虽然服务主体不同、经营方式各异、流程也不同,但是都是由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来发放贷款,这就会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和风险--消费者贷款不还怎么办?虽然有保险公司和汽车经销商分散风险、作担保,但是一旦出现消费者贷款不还的情况,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要同保险公司、汽车销售商进行协调、磋商追回余款,而且还需额外耗费成本,最终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要蒙受一定的损失。根据分析,目前汽车消费信贷存在两大类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可分为政策性风险、内部人员操作风险、系统性风险等。而外部风险包括:政策性风险、合作者风险、市场风险和借款人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内部人员操作风险、合作者风险和借款人风险等。(1)内部风险:政策观念不强,违规经营造成政策性风险;内部人员的操作风险;系统性风险。(2)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是综合出现的,因此要全面地考虑问题。是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成,所引起的借款人风险。国家汽车政策、汽车金融政策以及汽车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导致了政策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也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汽车信贷业务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合作者的诚信和能力问题也是影响汽车信贷业务的重要原因。目前激烈同业竞争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上就是我国汽车信贷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和风险,但是任何时候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只有通过问题的一个个的解决,风险的分散和避免,才能进步和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一)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央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如国家发改委等)应加大对汽车信贷市场的监管,同时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央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应联合各相关政府机构对国内汽车信贷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法、制度体系建设,修改或对目前的一些法规进行解释和强调,结束目前无法可依的混乱现象。其他方面,目前的法规政策严重束缚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比如汽车金融公司的地位比较尴尬及其公司制度、资金来源问题等等,不然在国外充当汽车信贷主力军的汽车金融公司将无法在国内发展壮大。对于汽车信贷市场,还应加以引导和创新。如早有专家提出的汽车信贷证券化的问题,就应该予以重视和引导,丰富金融工具,合理避免风险。(二)从微观角度即从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参与者的角度,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严于自律,发展汽车信贷市场。密切关注国家汽车政策变化,严防政策性风险。时刻关注汽车市场变化,以免引起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合作者的合作与管理,避免合作单位的信用和欺诈风险。加强贷前调查和完善贷款签订手续,严防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汽车经销商的欺诈风险。重视贷后调查工作,确保贷款的真实性和及时做好问题贷款的保全。加强同业合作,共同规避风险,开创我国汽车信贷良好局面,共同维护这个大环境。参考文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汽车贷款管理办法.2004.王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风险控制与博弈分析.人民网.2006.王傲.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众商务(投资版),2O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