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讲座一、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启示1.试卷结构分析去年我省试卷共六块17题。其中古诗文阅读27分:默写6分,文言文阅读一15分,诗歌鉴赏6分。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16分:名著10分,经典6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其中多选题5分,表述题两道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15分:其中多选题5分,表述题两道10分。语用题10分:其中下定义3分,时文短评7分。作文70分。题型、赋分与样卷及省检卷基本一样,只是样卷中文言文的信息检索题改为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省检一与省检二也做了这样的调整)。2.命题思想及质量分析(与《考纲》《考试说明》省检卷之吻合度商榷)客观地说,2009年福建高考试卷忠实地贯彻了09年福建省语文科《考试说明》的精神,毫无悬念地再现了省质检的模式,使当年参考的广大学生心理平静情绪稳定。若一定要讲变化,那最大的变化就是作文试题的变化。2009年4月省质检的作文试题是直接命题,题目为:请以“十八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而09年6月的高考试卷的作文试题则是半命题的,题目为:题目:这也是一种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比起省检题,高考试卷的作文题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文体的选择都有了更有广阔的空间,思路显然也通畅得多,表达也更加灵活自由。把“十八岁”直接拿来当作文题目,虽然颇有创新之感,但写起来有很多困难,所以相当多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是不像议论文、不像记叙文、不像说明文、也不像散文的四不像的自由体文章,尽管也偶有好作文,但永不如高考的优秀作文多!尽管试题表面上看起来挺幼稚,似乎更像中考为初中生拟的作文题,但是因为没有把题目完全定死,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欲望、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根据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思考、甚至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填入恰当的词语,构成完整的适合自己写的题目。这就为每一位学生留下了足够多的自由与最宽广的空间。其实质与08年的新材料作文题是一样的: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与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磁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寻话题、寻材料作文,回归到作文教学的真谛,写作是自我生命的需要,是自主表达的要求。于是就有了这也是一种“永恒、承诺、爱、问题、幸福、力量、芬芳、危机”等等优秀作文。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便就可以在横线上填写诸如“学习、阅读、竞争、犯罪、胜利、节约、浪费、互动、冲刺、文明、自觉”等等词语,就可大大拓宽作文的题材(这还不包含加进“好”与“坏”等词所拓展的内容),所以这是一道将命题作文的限制性与开放性结合较好的试题,整体上说,其写作范围广、学生入手快、人人都会有话说,能很好地展示中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是09年的卷子令大家失望的是错误太多!仅我所看出的错误就有:①第4题的翻译,将应该解释为“又”的“且”字译成“况且”。原文: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母亲因生计所迫,劝张自新不要读书;而张自新以亡父之命为由,坚持要读书,但他考虑到家计的艰难,也向母亲表明绝不因为衣食的问题让母亲受到困扰,这两件事是同等重要的,所以这里的“且”只有并列的意思,没有递进(即更进一步)的意思,不能像参考答案那样译作“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此处“且”可视作发语词不译);否则,若母亲的担忧更为重要,张自新就不必坚持读书了。②第6题的D项的“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伸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表述,让人产生误解,似乎是因为“西蒙斯”,马斯洛娃拒绝了涅赫柳多夫的求婚。而实际上,马斯洛娃拒绝了涅赫柳多夫的求婚与西蒙斯没有任何一点关系。③第14题——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命题者所给出的探究要点竟然是: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大家看看,有没有任何一点涉及到了“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这一命题的!而试卷第7题的⑴题的表述——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值得商榷。仅从语感上判断,这是个歧义句,它既可理解为贾珍请出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即为何请(“请”在这里是一般动词,不能理解成兼语句中带兼语的祈使动词“请”),请的过程;亦可理解为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有着复杂定语的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并列短语“原因和过程”,而修饰语则是一个连动句,涉及两个动作,一是请出王熙凤到宁国府,一是让王熙凤协理秦可卿丧事;而直观的语言感觉就是两个动作分别联系两个并列短语。只有从细致的语法分析中,人们才会意识到受同一个定语限制的“原因和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并列关系,而且从事理上说二者还暗含着一个先后的因果关系,因此只能是同一事件的“原因和过程”。命题一旦出现错误,受到损害的一定是聪明的学生,因为只有他们才会发现错误,而且他们的答案一定不符合错误的标准。这是我们命制模拟试卷时一定要注意的原则!但不管怎么说,命题错误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尽管这个问题的性质非常严重,但它都不影响我们对这份试卷与《考试说明》、省检卷吻合度的判断,即它严格地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制试卷考查学生,这就告诉我们,2010年的复习应该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而模拟测试就当按照省质检的样式进行。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结论。二、2009年课改实验区试卷分析1.09年新增加的课改区语文试卷除福建外,还有辽宁、天津、安徽、浙江。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将改革评测标准人民日报4月27日报道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2009年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戴家干认为,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就是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综合性评价。“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有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但高考不宜太难。”戴家干说,实际上,从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间,高考试题总体上保持稳定,难度略有下降。戴家干介绍说,新课程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现在已有将近20个省从初中到高中全面推开。自2007年开始,山东、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分别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2009年,辽宁、天津、安徽、福建、浙江也将实行新课改高考,再加上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上海市,今年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将达到11个。明年,北京市也将实行新课改高考。(本文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记者袁新文)先说新加盟课改实验的几个省市的试卷。其中辽宁卷与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海南、宁夏两省命制的试卷基本一致,将全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个部分。第Ⅰ卷阅读题包含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四块,第Ⅱ卷表达题包含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两块。其中应特别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古代诗歌阅读从07年始就提高到11分,与些同时,古代诗文阅读提高到36分。而我们福建古代诗文(含文化经典)的考分则从08年的31分也增加到33分(尽管文化经典阅读少了4分,但第一块文言文阅读则将虚词题换成翻译题,增加了6分)。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国家加强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浙江卷、安徽卷不设选考题卷。浙江卷语知与语用合编,共七题24分;现代文阅读社科文选择与表述合编,小说阅读只有表述题;文言文阅读一出现词类活用的考察;阅读二选文也是《论语》;作文为可写读后感的材料作文,阅读的是歌词《绿叶对根的情意》。安徽卷将古代诗歌阅读题提高到8分,语知与语用合编,共六题24分,出现了组短评成对联的试题;作文是关于弯道的新材料作文。文学类读本除天津卷(选楚岩的散文《老屋》)外都选择了小说,安徽卷选宗璞的《董师傅游湖》、辽宁卷选贾平凹的《遗璞》、浙江卷选(英)大卫·洛契佛特的《魔盒》。天津卷与非课改卷没有什么两样,不是以不同的语文能力为标准将试卷划分成两卷,而还是以是否选择题为标准将试卷划分为第Ⅰ卷与第Ⅱ卷;若一定要说有所变化,那只是与未进行课改实验的06、07年的福建卷一样,现代文阅读增加为三大题,社科文、自科文及散文,全卷试题多至25题。2.老课改区的试卷未见变化,山东、广东、宁夏、海南还是老样子,只有江苏卷仍显与众不同。他们首先把语文试卷的分数提高到200分,增加了50分;其中正题卷为160分,附加题卷40分;而作文也由原来的60分提高到70分。表达了他们对目前社会上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语文教育应当重视母语教育的呼吁!其次是全卷的试题比08年试卷减少了一题,共26题,其中8道是附加题。第三是对全卷结构做了调整,分为正题卷与附加题卷两个部分,正题卷一共七个板块,分别为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必做题(文学类文本)、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作文;附加题卷有三个板块,分别为文言文阅读板块、名著阅读板块、材料概括分析板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做为必考题,这也是江苏卷与其它各套实验区试卷不同的地方。从2007年到2009年,不论是山东卷、广东卷还是海南宁夏卷以及09年新增的福建、天津、辽宁、浙江、安徽等省市的试卷,它们所设的阅读必考题都是社会科学类文本的阅读。江苏省的这种设置显然是要强调语文课程内容中文学内容的重要性,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设置的五个选修系列文学类至少占了两个系列的比重看,这样的做法也更符合新课程实验的精神。当然究竟孰是孰非,我们没有争论的必要,但至少它们透露出一个信息,对于新课标的解读不再只有一元称霸了,多元解读将是对多元智慧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社会多元共存的文化认同。我们的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份试卷的附加题卷带给我们的启示。附加题卷的第一块文言文阅读板块,选材取自杜牧的《答庄充书》,三道题分别为给文言文断句,从材料中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以及指出材料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不仅考了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句读,而且还检测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名篇名家的识记情况。也许老师们会说后两道题所检测的都是一些不能体现学生能力的试题,但只要我们认真体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的理念及课程目标,我们便知道只有通过高考的检测,学生及老师才会将“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落到语文教学的实处。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丧失了知识基础,能力就是建立在空气中的海市蜃楼。因此,适当地检测学生对我国古老文化与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该视为对积累一定量的知识的肯定的一种信号。附加题卷的第二块是名著阅读板块,试题所涉及的文学种类包含小说(《呐喊》《边城》《三国演义》《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红楼梦》)与戏剧(《雷雨》),其中既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还有外国文学作品。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与福建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