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解析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答案】D【解析】“五行”为金木水火土,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然而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如图所示)却鲜为人知,即使是有些中学历史教师在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下也是茫然。这很符合每年全国卷历史第一题所谓“难”、“偏”的传统。如果平时学习重视课外积累,对五行知识略懂一二,解决此题也不是难事。首先要明确曹魏代汉是“相生”还是“相克”,通过“禅让”一词判断出“相生”应该是很自然的。千万不能把“代”笼统地看做是“相克”,要注意其具体的方式。然后根据“相克”关系即可解答。这几年两套全国卷历史第一题都是同一道题的不同问法。此题乃哲学(五行学)、史学的结合,极大可能与命题者的专业知识、研究方向有关。正因为此,每年临考前,几乎各校都在“打探”命题组成员。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答案】C【解析】A应是秦始皇统一货币时开始的;唐朝的钱币的材质仍是铜和铁,B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成熟,铸造钱币肯定是越来越精良,可问题是这不能成为“开元通宝”能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的原因之一。排除三项,答案自然是C。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前的货币不一,名称也各异)后“半两钱”这种以重量定名逐渐形成传统,如汉武帝铸“五铢钱”等,“开元通宝”显然是改变了这一传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前也有不以重量定名的,可未形成传统。另外,“开元通宝”是唐高祖始行的,并不是唐玄宗。根据“开元”,以为是唐玄宗的年号,很容易将“开元通宝”张冠李戴成为玄宗的功劳。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答案】B【解析】《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又和六朝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因而《文选》就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甚至与经传并列。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甚至有材料中所说的“《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出自陆游《老学菴笔记》)。王安石变法,以新经学取士,此后《文选》才不再成为士人的课本。A、C、D三项均可排除。15.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此题的解答完全依靠材料的解读,因为四个选项在宋朝均有可能成立,无法排除。这两句文言文即使不能完全读懂,只要抓住“具经经疏者百不一二”和“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就能大致知道由于雕版印刷术的盛行,士庶之家都有藏书。进而感叹这才是儒者遇到好的时候的幸运。能理解到这层意思,就可以知道雕版印刷术盛行,导致书籍由以前“百不一二”走向大众化,人人有“书”可读,无疑对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谓《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后山把菊花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逼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答案】D【解析】少数民族在其封建化过程中会积极吸取中原先进文化。题干材料“菊”和“重阳”是核心。无论是诗中的“菊花”,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了女真族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在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如材料中的登高、祭天、赏菊、饮酒等)。A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史实且材料也未提及。重阳节起源于战国,逐渐由汉族传入少数民族,所以C也不正确。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答案】B【解析】一般地,一个人的言行是其当时阶级属性的反映。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所以可以直接排除C(这是维新派的主张)。天赋人权即自然权利,是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人民主权说即主权在民是卢梭的《论民主》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把权力完全交给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然后再由全体公民把权力赋予给一个组织,即民选的政府。知道这些,再去看陈所说的话,就知道其主旨应为主权在民。D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而且革命党是反对君主的,不是“轻贵”的问题。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所给时间为1925年,主旨为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北伐战争时间为1926年至1928年,可排除B。土地革命的时间是1927—1937年,应排除C。1925年正是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这一年十月以前,各种惨案与斗争运动(如罢工)不断。在一系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队伍不断壮大。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老教材”试题,属于《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B项载客本站叙述的时间是1952年底,1950年上半年只是开始好转。C项与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增加没有直接的联系,D项只是一种表象,题干本身也是现象,不能由现象反映现象。A项直接符合题意,而且题干中的“12倍以上”体现在A项中“迅速“是非常恰当的。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1649年1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审判查理一世的时间,也是他断头的时间。查理一世所说的“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显示出当时的英国议会的组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王看来的“必须有”现在却不知“在哪里”。很明显,B项直接符合意思。A是容易误选的,可是仔细阅读,可知查理一世是通过说贵族在议会里不起决定作用或者是找不到来说明议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心是在议会,而没有具体说到贵族的变化,所以不选A。C、D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所以不选。21.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之初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用国籍的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英属北美殖民地B.法属美洲殖民地C.西属美洲殖民地D.荷属美洲殖民地【答案】A【解析】“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表明了一个新的民族的形成,而其组成是“荷兰人”、“法国人”等其他“不同国籍”的人。这说明这个新民族是通过不同民族的婚姻而逐渐形成。而18世纪70年代这个时间有暗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期。有这些信息即可选出A。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答案】D【解析】从选项来看,这道题问的是“该组织”的性质。那么必须要先知道“该组织”是什么。题干“1951年……煤钢共同体”直接告诉我们“该共同体”是由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的欧洲煤炭联营(材料中的“煤炭共同体”是别称)。那么有教材知识可知是一个经济组织,再加上“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则可知是独立于政府的。综上,符合的只有D选项。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时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答案】B【解析】本体的这幅漫画估计大家不会陌生的,这是平时习题、模拟题中经常出现的。所以这一题算是旧图旧题了,获取简单的信息。其实从题干中的对漫画的叙述“反映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由此可判断出此时处于美苏争霸的哪个阶段及双方处于何种地位等。那么解答此题便很容易。其实仅仅读图也可解答,图片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两位主角满头大汗、不分伯仲,也可读出答案是B。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材料三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人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3)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解析】此题材料,两中一外,一古两近,形成中外对比、纵横联系,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问的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从城镇的数量、功能、范围、分布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