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课件人文地理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解——人文地理第二部分人文地理(3)商业贸易116.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Ⅰ.商业的定义:·狭义商业指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饮食、旅店、理发、浴池、照相、修理)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的四个环节: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收购是前提,是商业活动的开始;储存、调运是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联结商品购销得必要流通纽带;销售是商业活动的终结,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要。Ⅱ.商业中心:⑴形成: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集市—→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①周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⑵商业中心职能: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国内与国商品流通的枢纽。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116.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⑶区位选择: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并且多以商业街和商业小区为组织形式。①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建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如西安);·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如沈大高速公路边的西柳服装市场)。②商业小区:建在住宅区内,可以经常、大量地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劳务服务。116.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117.商业网点的布局商业网点: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林牧产品粮棉⑴形成:自然条件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如山区、平原自然条件不同、产品种类不同,产生地域分工,导致地区间大规模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⑵密度: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分布。山区网点少于平原。⑶效益:①与距离生产地远近有关:靠近商品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商品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例如: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原因是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闽赣皖鲁苏浙沿江沿海等消费地)。远离商品生产地,降低效益。②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加速商品流通,商品冷冻技术的提高、包装技术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长途)。117.商业网点的布局117.商业网点的布局⑷组织形式:①流动形式:人口稀少地区,采用货郎担、大篷车流动服务形式(积累门槛人口);②固定形式: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地区采用固定形式如商业街、商业小区;③新形式: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出现又出现了电视、网上购物和无人售货机等办法。118.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Ⅰ.中国的商业中心分布:⑴历史上:我国有无锡(苏)、芜湖(皖)、长沙、九江四大米市,甘肃的天水是少数民族用马匹与汉族人民交换茶叶地方。⑵我国商业中心点分布: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工农业发达,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商品来源广,人口稠密,产品需求量大,水陆交通便利。⑶全国商业中心:·古代: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甘肃天水·现代:上海最大,北京次之,还有武汉、广州、重庆、沈阳、西安、天津及哈尔滨、南京、深圳、成都。118.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Ⅱ.我国的对外贸易:⑴历史上:汉代丝绸之路:西安→地中海东岸。明代郑和下西洋:刘家港→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⑵现代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是:·以前-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现在-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工业发展快,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既能满足国内需要,还能大量出口,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确定进出口商品)。其意义在于:工业产品价值大,出口可以换取更多的外汇,进口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商品,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118.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⑶目前对外贸易商品:出口:纺织品、服装、日用工业品、煤炭、机械、茶叶、稻米、土特产、工艺品、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90%是工业制成品。进口:钢材、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⑷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有: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各国。⑸主要外贸口岸:①沿海外贸口岸:上海(最大)、广州、天津(最大人工港)、大连。②边贸口岸: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的许多边境城镇(绥芬河、黑河、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畹町)。118.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119.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国际贸易和金融: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国际金融——以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⑴全球经济联系的发展情况:15世纪:欧洲商人经商,国际贸易在欧洲萌生,水平很低。18世纪中期:运输成本降低,原料与商品进行跨国界贸易;国际金融开始发展。19世纪下半期:扩大商品输出、借贷资本输出,对外直接投资不多。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19.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⑵日益密切的全球经济联系:最突出表现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原因:得益于科技进步,如: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①推动世界商品循环;②缩短世界距离;③促进全球贸易发展。)以及国际互联网(①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业务质量得到提高;②带来更多的贸易与投资机会。)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⑶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①国际贸易活动类型:经营服务型贸易(商品的交换,如内罗毕国际花卉贸易展销会);服务型贸易(不参与买卖,提供场所,商品信息交易,如日本国际图书展)119.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119.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②基本格局:·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及资本与技术,进口原料、燃料。近年,高科技产品增长率高于其他制成品,成为推动世界贸易主要动力。——在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如:软件出口最大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印度。·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近年制成品比重增加。——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③贸易不平等解决办法:加强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119.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⑷世界主要金融中心:①起源: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即国际金融起源于国际贸易。②金融市场:专门从事国际金融业务(长短期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及黄金、外汇买卖等)的场所。③金融中心:著名的有纽约、伦敦、苏黎世,重要的有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④金融网络:电子计算机、电视、电传等工具联系世界,一个市场波动,迅速波及到世界其他区。5.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120.文化景观的形成Ⅰ.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文化分类:·物质文化——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具有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精神文化——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风俗、制度等,有些精神文化也有物质形式。Ⅱ.文化景观的构成:区别于自然景观:即自然界的原有事物,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也要区别于文化现象,如街头表演。·文化景观概念: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文化景观分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景观——农田、道路、城市、村落、油田、棉田等。人类精神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长城、清真寺、金字塔等。120.文化景观的形成Ⅲ.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⑴功能性:即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都有一定目的,因而,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具有功能意义。如城市雕塑美学观赏、烽火台军事信息传递、寺庙宗教信仰功能、纪念碑。⑵文化景观最主要的特性是:空间性和时代性。a.文化景观的空间性的表现:①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文化景观是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同类文化景观,可能相差很大;功能意义不取决占据的空间大小。如:美国拉什莫尔山雕塑和常见雕塑大小差别很大。②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不同地区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如南北方的差异)。b.文化景观的时代性: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创造它的那个时代特征。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和转化(如长城、烽火台等)。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它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如: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不仅是佛教的圣地,还是当地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120.文化景观的形成121.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Ⅰ.文化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和空间。·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⑴自然对农业文化景观影响更明显。如,草原和茶园的不同,平原农田和山地梯田的差别。⑵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如,虫神庙、龙王庙、窑洞、藏袍等能推测当地自然环境。⑶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没有龙王庙不等于没有水灾。⑷应自然发展规律的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如,四川成都的都江堰。121.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Ⅱ.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文化景观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即可了解一地的物质文化环境,也可了解精神文化环境。例如:公共汽车站牌分布的疏密反映城市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地名景观反映语言文化的区域差异;北京的天坛、广州的五羊雕塑、唐山的抗震纪念碑等成为地方象征或标志性景观。(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122.文化源地Ⅰ.文化源地:是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文化源地的类型:①文化事物或者现象的源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表示的是一个或几个点状。如,语言、习俗、服饰、生产方式、制度等属于文化事物。如,造纸术源于东汉洛阳、1848年欧洲革命中心等属于文化现象。②文化系统源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呈现面状分布。文化系统指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产生地。它由许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现象构成。如,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古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希腊拼音文字。122.文化源地Ⅱ.文化区: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其空间特点:①范围有大有小,其大小与重要性没有必然联系;②边界有实有虚,政治文化区有明确边界,虚界可能发生重叠。③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狭义文化区的概念:仅指某种文化系统的覆盖范围。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体系。即:文化事物的组合→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如中国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许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它们所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这种文化区是历史范畴,不同时代分布范围不同。123.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Ⅰ.文化传播: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就是文化扩散,它与文化传承一起构成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过程:核心→向外扩展→长距离、跨地区扩散。123.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Ⅱ.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文化空间扩散的类型:分为:人的空间距离移动短的扩展扩散和人的空间距离移动长的迁移扩散两大类型。a.扩展扩散:是人们接力似的扩散,它又分为:①传染扩散: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已接受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如,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战浪潮席卷全美。学生向老师学习文化。留学学者归来在国内讲学。发广告。②等级扩散: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扩散。如,苏格兰的威士忌酒,由乡村传到城市。摇滚乐有青年人传给中老年人。电脑从科研人员普及到普通家庭。目前小汽车在中国的使用。③刺激扩散: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他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如,旱冰鞋。滑草、滑沙。流行时装。电脑文字由英语到现在的各种文字。123.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123.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b.迁移扩散:以人为载体,长距离扩散。它可能创造新的文化分布区。如移民、唐人街、造纸术、三大宗教传播、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文化扩散的实例分析]:·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贵族和学者向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属于传染扩散。天皇下令仿效中国唐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国学属等级扩散。·17世纪末彼得一世的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