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关于家园合作的探究--参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中关于家园合作的探究》研究报告一、研究名称:《幼小衔接中关于家园合作的探究》二、研究报告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衔接三、研究报告摘要: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四、研究报告正文:(一)研究的的背景和意义:幼儿即将进入小学,这对于一个幼儿来说,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必然要面临新的问题,开始新的人际交往,幼儿也要努力适应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衔接工作做得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临近幼儿园毕业,许多家长还为子女即将入小学投入可观的精力和财力。有的家长对教师说:“你们可以多教一些小学的知识,让孩子早一点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可见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存在误区,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读写算等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而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排到末位,对幼儿情感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却不太关注。另外家长对幼儿园开展了哪些幼小衔接活动的情况也不清楚,对此类活动更是不了解,所以幼儿园单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针对这一情况,我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依托我园的课题《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策略研究》,进行《幼小衔接中关于家园合作的探究》的子课题研究。旨在为了帮助家长和幼儿充分做好入小学的各项准备,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必须家园密切合作,优化幼小衔接教育。(二)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方法:1.研究目标:⑴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交流,教师和家长都能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⑵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⑶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并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了解。⑷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新的突破。2.研究思路:⑴通过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从幼儿园的大环境中与班级小环境两个方面来创设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孩子年龄小,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环境的熏陶。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观赏的养成好习惯的图画与标记。大班的孩子还一起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之中,教师将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一些好习惯养成的提示标记展示在班级里各个游戏区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来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2)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是我们教师对孩子进行好习惯培养的途径。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关键期,在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年龄段开展有针对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亲子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3.研究内容:⑴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教育理念,具体要求。在家园合作优化幼小衔接教育方面形成基本的模式和具体内容。⑵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幼儿对入小学产生兴趣,对小学的生活制度、学习形式、规则要求等有初步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入学心理准备。⑶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⑷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建立三个关键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强化对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⑸提高幼儿多种学习能力。(自主阅读的能力,积极思维的能力,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4.研究方法:⑴调查法:对幼儿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对幼儿、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寻求解决的对策。⑵观察法: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注重仔细观察幼儿的个性与发展,教师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家长沟通。⑶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三)研究过程:幼小衔接,家园合作尤为重要。只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才能有效实施家园互动方案,才能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⑴多方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我们开展了“幼小衔接讲座”、“走进小学”、“小学老师来上课”,“家庭庆祝会”等活动。我们通过请小学老师做讲座、毕业班家长谈体会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到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孩子入学不适应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预约去年毕业的学生家长,针对孩子报名时的情况、入学后的状况谈前期在幼儿园参加幼小衔接活动的体会,将幼儿园设计幼小衔接活动的理念传达给现在的大班家长。提供调查问卷,了解家长需求,事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了解、进行归纳梳理做成文本资料。其次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联系:同小学老师交流,及时把家长的困惑反映给小学老师,让讲座内容更符合家长需求,纠正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偏差。最后预留足够的互动交流时间以满足家长的提问需求。通过讲座,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小衔接内容及其重要性,了解到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互相配合,要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好习惯使孩子获益一生。⑵家园合力,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初步的责任感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开展了“成语点名”、“清晨播新闻”、“小小记录本”、“能干值日生”、“养蚕达人”等活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里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家长的紧密支持和配合,就以“养蚕达人”为例:班级开设养蚕角,照顾蚕宝宝的重任就落在了孩子们的肩上。但是在管理中,经常会发生忘记喂桑叶或桑叶太多,不能及时清理蚕盒的现象。因为管理方法是个抽象的概念,对教师强加的方法孩子们往往迫于权威会遵从,但是在操作中经常会发生“忘记”的现象,可见孩子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因此我们改变自己,相信孩子的智慧,让他们自主地制定管理方法,并且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喂养活动中。首先是幼儿和家长亲子合作。周末幼儿和家长一起将蚕宝宝带回家进行喂养和整理,家长在周末继续督促孩子做好记录,探索喂养的好方法。其次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观察记录有哪些好方法,尝试用绘画和文字符号表征的方法做观察记录。讨论喂养蚕宝宝的好办法,提供幼儿所需材料,鼓励幼儿尝试自己选择好方法。活动中惊喜地发现,责任意识正逐渐地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孩子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学会了在探究中和同伴合作,懂得了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也敢于在大家面前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的方式。而我们的家长也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好办法,提醒孩子完成观察记录,使得我们班的养蚕角真正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口。⑶家园合力,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家园合力开展了“准时上幼儿园”、“寒假计划书”、“课间十分钟”、“我的小书桌”等活动。每个活动家长都积极支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制定寒假计划书”活动。寒假中,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普遍都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于是我们特意邀请了班级家委会代表参与共同研讨,探讨如何在假期里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合理安排寒假生活。首先是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幼儿和家长一起讨论怎样过寒假最有意义,从生活、学习、运动、兴趣、安全等方面具体分析寒假中的各种细节。幼儿用绘画和文字符号表征的方法进行计划书的制定,家长不能代替幼儿完成计划书,而是在假期中督促孩子按计划完成,并做好记录。然后是幼儿和老师的交流。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提出希望幼儿在寒假完成的任务。组织幼儿交流计划书。从计划书的讨论开始,幼儿、家长和老师就始终联合起来行动,通过一次次的讨论、修改,幼儿们在家长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并在假期中实施。家长由于参与了寒假计划书的整个制订过程,在寒假中他们能及时鼓励和督促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五、研究实施情况:研究将幼儿园大班幼儿确定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实践研究,同时广泛向家长宣传,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当中来,有效地促进了家园共育,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互动交流策略。幼儿园教师、幼儿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学生开展经常性的互动、交流、研讨,让老师们互相听课、评课,研讨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2.专题研讨策略。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自己认为把实施研究划分为一个个专题进行研究,这样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于是我进行了以下一些专题的研究:(1)问题研讨专题:与小学老师一起针对“幼小衔接中学生学习、社会、生活习惯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思考,清楚了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明确了以后所要解决的学生学习、社会、生活习惯的问题。(2)家长指导专题:用“半日开放”“家长进课堂”等活动为家长进行指导。通过这一专题的活动,家长对学习习惯培养的观念明显改变,平时能比较重视培养与督促,家长与教师的配合意识也明显增强。3.家校联系策略。幼儿园的教育没有家长的配合,家庭教育没有幼儿园老师的指导,教育就形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产生效果。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家园联系策略相当重要。为了获取家长的支持,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家园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特别是把衔接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及时向家长宣传,转变家长的重知识轻习惯的观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做法是:(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习惯的表现。(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课堂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5)要求家长在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学习物质与环境等方面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六、研究的成果:1.幼儿方面:通过研究的实施,幼儿园探索出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孩子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基本能做到认真倾听,能带着问题听清老师和同伴的发言,尽量不打断他人的发言;基本能借助一定的条件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或现象,在他人的帮助下乐于去发现问题,能积极思考他人的问题;合作的意识明显加强,我行我素的行为收敛了;2.教师方面:通过研究,教师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不再只关注孩子的游戏教学和学习内容的传授,而是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各个方式训练和培养孩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