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单位: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化学)考试科目:化学教学论考试分数:2012年5月14日2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姓名单位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化学)2012年5月14日题号分数签名12345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3《化学教学论》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1关于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目的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C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2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3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高中学生至少修6学分的化学课程;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4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A)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实验;C物质的化学变化;D物质构成的奥秘5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C)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计10分)1、氢气和氟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2、观察方法就是指看的方法。(×)3、挂在教室墙上的化学家画像也可以认为是课程。(√)4、新课程中,讲授法也可以用。(√)5、进行实验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探究形式。(√)4三、简答题(共计40分)。1、怎样理解化学教学的“两贴近”?(5分)答: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学以致用,所做实验与理论贴近,理论实验互相促进。2、怎样理解“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分)答:“教教材”,将教材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很少给学生留下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它关注的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漠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它过于强调知识的预设,忽略知识在师生“对话”中的动态生成。可以说,“教教材”使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说到底,它着眼于课本,反映的是“以本为本”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则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领会、探讨课程与教学,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加以利用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钻研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教材的“深加工”,对教材的理解与创造。教材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知识上的线索,为学习提供导引和参考,而教师的理解、处理、驾驭和超越教材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3、“做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请发表你的看法。(10分)答: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是做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实验还要依靠老师的精心设计,合理的安排,以及安全的保障,否则学生同样会对实验失去兴趣。54、作实验就是探究吗,探究就是做实验吗?(10分)答:做实验不一定就是探究,探究也不一定都是做实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5.下面的一段话是对某化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片断的描述,请你分析,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否“到位”?(10分)一位化学老师在为高一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题目中,共给出“空气质量”,“白色垃圾问题”等7个题目供选择,考虑到学生不会写调查报告而准备提供范例,要求2周后交调查报告,从而完成课程计划。答:该教师的指导很不到位。制定研究计划是保证课题按时完成,保质保量完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研究计划一般包括:1、课题题目2、研究目的3、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怎样做。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等。4、研究程序研究程序就是研究的实施步骤、时间规划。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5、人员安排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6、成果形式指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成品制作。67、经费预算8、设备条件该教师安排的课题太大,不具体,研究目的不明确,没有说研究方法,没有指导学生用什么程序去做,没有进行人员的分工,成果形式也没说,也没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指导很不到位。四、论述题。(40分)1.实施新课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考试、资源、教师的素质等,请你谈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20分)答:实施新课程,教师角色要转变,教师应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首先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其次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再次教师是研究者。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有,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2.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20分)【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7【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1)获得二氧化碳,有哪些可利用的途径(至少举出三种,类型尽可能不同)?可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也可以用碳酸钠和酸反应制取,也可以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吸收水后来收集制取。也可以用铝盐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制取。(2)分析该教学片断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采取的有老师讲授,老师展示,老师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观察思考。(3)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本节课上,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强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再是只记忆结果,而是通过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探究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性的,印象特别深刻,更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学习后面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原理时,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勿需教师再费口舌,这就是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所在。新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学生不仅探究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探究了与人息息相关的空气、西红柿、黄瓜、饮用水、饮料、洗发精、护发素的酸碱性,探究出厨房用洗涤剂与卫生间用洗涤剂酸碱性的不同,学生可以在日常用品中自由的选择后探究,畅所欲言,表现了非常高的热情。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学生习惯于用科学的思维来对待身边的现象和问题。所以说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