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2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知觉第二节社会印象第三节行为归因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社会知觉的特点。理解社会知觉实验的现实意义。•2.掌握社会印象形成的规律及其实践价值。•3.掌握社会归因的类型及其规律,能够运用于实际现象的解释与说明。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知觉与社会知觉二、社会知觉的特点三、社会知觉实验及其现实意义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知觉与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定义•知觉的定义?请举例•社会知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客体形成的直接性整体性的反映。•(二)与知觉的区别•第一,规定社会知觉反应的条件是社会生活环境。第二,社会知觉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特性。•二、社会知觉的特点•直接性整体性选择性心理惯性等。•三、社会知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一)关于社会知觉反应显现性的研究•反应显现性是指知觉者在临场条件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凹凸不均的知觉反应特点。•1.食物剥夺实验与结果•2.关于社会知觉阈的实验研究•阈值或叫阈限,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引起刺激反应所需的最小限度的刺激量。•阈值与知觉反应的敏感度成反比。•3.关于社会知觉防卫的研究•回避欲求障碍的知觉倾向,叫做知觉防卫。•(二)关于社会知觉反应倾向性的实验研究。•1.关于社会知觉反应倾向性的几个主要实验研究。•2.关于价值影响知觉对象大小的实验研究。•(三)社会知觉反应显现性与倾向性研究的社会意义。•第一,关于知觉反应显现性的实验研究,揭示了社会生活丰富与否对社会知觉反应的重要性。•第二,关于社会知觉反应显现性原理,说明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对提高社会知觉敏锐度,十分必要。•第三,社会知觉反应倾向性原理,也说明社会知觉主体本身的人格品质对于社会知觉反应的重大影响。•【思考: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说明上述研究与结论的现实意义。】•[附加内容]:•四、社会知觉的类型:•1.对人知觉•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因果知觉•5.自我知觉第二节社会印象•一、社会印象形成的要素与规则•(一)社会印象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社会印象是指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2.特点:间接性综合性固执型•(二)社会印象形成的要素•1.认知者•认知者的人性论、经历经验、兴趣、价值观及认知系统的特点等都影响到对人印象的形成。•2.被认知者•言谈举止、知名度等•3.交往情境•(三)社会印象形成的规则•1.一致性原则•2.评价的中心性•3.中心特性作用•4.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5.消极否定信息的加重作用•二、社会认知偏差•(一)第一印象效应•(二)晕轮效应•(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四)定型效应•【思考:规则与偏差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印象整饰•(一)定义与作用•1.定义•人们在交往中总是要选择一定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以给他人留下一个独特的印象。这种有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就叫做一些整饰。•社会心理学家对印象整饰的解释。如,考夫曼的喜剧理论。•2.作用•从其积极方面而言:•第一,它可以用来调节与润滑人际关系,使人们的交往能够顺畅地维持下去。•第二,人们有时也靠印象整饰来维持自己的真实面目。•就其消极方面而言:其可能会成为谋获私利的手段。•二、印象整饰的心理效应•(一)得寸进尺效应•(二)失尺得寸效应第三节行为归因•一、定义•所谓归因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二、行为的原因•(一)内因和外因•1.内因指导致行为产生的个体本身的特征。如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意图、努力等。•2.外因指导致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如,环境、机遇、工作的特殊性、他人的影响等。•3.规律:当人们把行为者的行为归结于内因时,就会增加人们预测其行为在类似情况下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反之,人们就很难断定在类似情况下其行为是否会再度出现。•(二)稳因和非稳因•1.稳因即稳定原因,指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容易变化的各种原因。如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品质、工作的难度、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等。•2.非稳因即非稳定原因,指导致行为的相对容易变化的各种因素。如行为者的情绪、努力程度、机遇、多变的环境等。•3.规律如果把行为归为稳定原因,那么它可预测行为的再度发生。且比内因的预测功能更强些。[为什么?]如果把行为归为非稳定原因,则不容易预测人的行为。•三、凯利的多线索归因原则•(一)考察的三个方面•1.环境刺激指行为者对之反应的事件。•2.时间表示行为者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刺激的反应。•3.人指被观察的行为者以外的人对环境刺激在不同时间作出的反应。•(二)三种信息•1.区别性信息表示的是有关行为仅仅是对某种环境刺激的反映,还是对多种环境刺激的反应。•2.一贯性信息表示被观察的行为者对某种环境刺激作某种反应的频率、稳定性程度。•3.一致性表示其他人在相同环境刺激下的行为与被观察者的相似状况。•4.规律•(1)一般把高区别性的行为或高一致性的•行为看成是外因所致;低区别性或低一致性的行为看成是内因所致。•(2)高一贯性的行为被认为是由内因引起的,低一贯性的行为则是由外因引起的。•四、归因偏差•1.观察者常常过高估计行为者内在因素的重要性,贬低情景因素(外因)的影响。•2.行为者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为外部因素。(自我服务偏向)•3.行为者不能冷静分析而把失败归为内因,并因此失去自信。(自我损害偏向)•问题:归因理论与偏差的实际意义?•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社会知觉的特点。理解社会知觉实验的现实意义。•2.掌握社会印象形成的规律及其实践价值。•3.掌握社会归因的类型及其规律,能够运用于实际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