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自卸汽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位自卸汽车汽11班:陈涛胡恒李博男【问题提出】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卸下,卸货高度都是固定的。若需要将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堆积得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为此需设计一种高位自卸汽车,它能将车厢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再倾斜车厢卸货。【设计要求和有关数据】设计要求:1)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2)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max见表1。3)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1。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max不得超过1.2a。4)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5)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后厢门和车厢的相对位置见图2。6)举升和翻转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7)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序号车厢尺寸(L×W×H)SmaxaW(kg)LtHd14000×2000×6401800380500030050023900×2000×6401850350480030050033900×1800×6301900320450028047043800×1800×6301950300420028047053700×1800×6202000280400025045063600×1800×61020502503900250450表1(尺寸单位:mm)【方案设计】一.举升机构设计要求:1.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max见表1。2.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1。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max不得超过1.2a。3.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方案一:平行四边形举升机构如上图所示机构,CBEF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杆BC在液压油缸的带动下绕C轴转动,从而完成车厢的举升和下降。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和维修;2.能够保证车厢在举升和下降过程中保持水平,稳定性好;3.液压油缸较小的推程能够完成车厢较大的上移量。缺点:车厢上移时,其后移量很大。为了保证车厢举升到最大高度时,其最大后移量不超过设计要求,需将杆BC、EF做得很长,甚至大大超过了车厢的长度,在工程实际中不能实现。方案二:L型举升机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车厢举升机构,L形杆BDE一端与铰链B相联(铰链B通过竖直杆固定在车架上),一端与车厢底部的铰链E相联,同时其上绞接一液压油缸2,液压油缸另一端与车厢底部的铰链相联。举升时,液压油缸1伸长,推动L形杆BCD绕铰链B逆时针转过角度,使E端上升;与此同时,液压缸2也联动工作,使车厢也转过角度,从而使车厢在上升过程中保持水平。随着BCD杆的转动,E点后移,同时带动车厢后移,当E点与B点等高时,后移量达到最大。优点:1.该机构充分利用了车厢前面的空间,使车厢底部的机构变得简单;2.该机构克服了方案一中后移量过大的缺点,机构的尺寸也较小。缺点:1.该机构最大的缺点在于车厢全部重量均有L形杆BCD承担,由于DE很长,所以BCD受到很大的扭矩作用。这就对L形杆的强度提出很高要求,同时也限制了车厢的装载量。2.液压缸1和液压缸2需要联动工作才能保证车厢的水平,使控制机构复杂。3.液压油缸的推程较大。方案三:剪式举升机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该举升机构是由长度相等的两杆AC和BD彼此铰接于E点;AC杆的A端和与水平的活塞杆铰接,并可在滑槽内移动;BD杆的B端与车厢底部为滑动铰接。当活塞F右移时,车厢上升,同时向后移动;活塞F左移时,车厢下降,同时向前移动。下面具体分析车厢的后移原理:如上图,设AE=BE=a,CE=DE=b,举升前1CAB,举升后2CAB,则有上移量:)sin)(sin(12baS后移量:2211cos)(cos2cos)(cos2baabaad化简后得)cos)(cos(21bad可见,后移量与a,b的差值有关,故采用此种布置形式时,铰接点E不能为两杆的中点。采用此种布置时,会使CD的距离较小,影响了车厢工作时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车厢翻转卸货时,这种影响尤为显著。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可将E取为两杆的中点,同时,为了使车厢在上移时能够逐渐后移,需要将C点换成滑动铰接,而D点换成固定铰接。如下图所示:最好用作图法将极限为之画出来。此时,由于E为两杆的中点,故在车厢上移过程中,A与D,B与C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同时由于A点向后移动,故车厢上的D点也随之后移,于是整个车厢就向后移动。设AC=BD=l,举升前1CAB,举升后2CAB,则有上移量:)sin(sin12lS后移量:)cos(cos21ld该举升机构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紧凑;2.能够很好的协调车厢上移量与后移量之间的关系,满足工作要求;3.机构的受力情况较好。缺点:液压缸水平布置时,在举升初始阶段,传动角很小,不利于工作。根据以上缺点,可以将液压缸改为竖直布置的形式,如下图:将液压缸竖直布置后,可以很好地解决传动角过小的问题,但不难想象,这样布置使液压缸的推程需要很大,不易实现。为了解决以上矛盾,可以采用以下多级举升机构:如上图所示,AD,BC,CF,DE为杆长相等的四杆,AD与BC,CF与DE铰接与中点G,H;A,F为滑动铰接。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以上方案液压缸推程要求很大的缺点,同时,由于原设计中安装液压缸处空间变得较小,故将液压缸布置在机构的中间部位。下面对该方案进行具体尺寸设计:根据设计要求,举升机构需要满足:车厢尺寸(L×W×H)SmaxaW(kg)LtHd4000×2000×64018003805000300500设AD=BC=CF=DE=l,初始位置0HAB,到达最大升程时1HAB由几何关系可得:)sin(sin201maxlS)cos(cos10la为了使整个举升机构不超过车厢底部安装空间,需满足dHl0sin2Ll0cos取450sin20l,联立解得mml1803,2.70,6.381二.翻转机构1.设计要求1)利用连杆机构实现车厢的翻转,其安装空间不能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2)结构尽量紧凑,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2.设计方案翻转机构是自卸汽车的关键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为此,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方案1:单缸直推式该机构示意图如下图:该机构的优点是简单紧凑。采用单缸时,容易实现三面倾斜。另外,若油缸垂直下置时,油缸的推力可全部作为车厢的举升力,因而所需的油缸功率较小。其缺点为该机构横向强度差,而且由于其油缸行程较大。方案2:杠杆平衡式如下图所示:该机构优点是结构紧凑,横向刚度比较好,举升时转动比较圆滑,杆系受力比较小,举升过程中油缸的摆动角度很小,油缸的行程也比较短。该机构缺点是机构集中在车后部,给车身的整体布局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推杆推动车厢翻转时,车厢倾翻轴支架的水平间内力非常大,因此,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方案3:油缸前推连杆式如下图所示:该机构的优点是横向刚度较好,举升时转动圆滑,三脚架推动车厢举升时,车厢倾翻轴支架的水平反力比较小,车架底部的受力也比较均匀。其缺点是油缸在车厢翻转过程中摆动角度稍微大了一些,带来一定的不方便。方案4:油缸后推连杆式该机构的优点是比较紧凑,其他优点同方案3一样。其缺点为油缸推动行程比较大,因此对油缸的要求较高。方案5:油缸液动连杆式如下图所示:该机构的优点是机构紧凑,举升时转动圆滑,举升较平稳。其缺点是该机构比较庞大,油缸固结在节点上,从而使杆件刚度要求较高。而且油缸转动角度过大,容易出现干涉。方案6:前推杠杆组合式其优点是结构紧凑,举升时转动平稳且圆滑,在举升过程中,油缸转动角度较小。其缺点是油缸的行程比较大。方案7:连杆放大式如下图所示:机构的优点是横向刚度好,举升时转动圆滑,三脚架推动车厢举升时,车厢倾翻轴支架的水平方向反力较小。缺点是该机构的三脚架比较大。三.方案确定根据以上各种方案的优劣点,综合分析后,选用方案3。三.后厢门打开机构设计要求:1.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2.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3.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其中,后箱门和车厢的相对位置如下:设计方案选择:1.方案一机构分析:该种方案是最容易想到的,因为设计要求中提到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所以,在本设计中,当车厢翻转的时候,后箱门是完全依靠自重下垂的,在车厢倾斜卸货的时候,后箱门是可以随之打开的,当车厢恢复水平的时候,后箱门也可以自动的依靠重力而随之关闭。另外,为了保持在后箱门关闭后,不会因为其他的情况而再次打开,我们在车厢的底部设计了一个倒锁(如上图中的蓝色机构所示),它在后箱门关闭后会自动工作把后箱门锁死,所以,基本的设计要求还是达到的。优点:该设计机构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思路也非常容易想到。缺点:该机构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第一,该机构在箱门开启之后就不能对箱门的位置进行控制了,使得箱门在空中有比较大的晃动,没有实现与车厢的联动;第二,该机构需要在箱体底部加装一个倒锁,而该倒锁就需要一套装置来进行控制,如果要实现自动锁死的话,就还需要设计一套机构或是加装传感器,这样以来,费用就上去了。2.方案二机构分析:该机构就是一个简单的4连杆机构,其中连杆1是和后箱门固连在一起的,3是一个可以绕车厢体转动的移动副。在车厢翻转时,通过联动机构使连杆2在3内滑动,从而推动1绕C旋转,从而使后厢门开启。(后厢门打开的联动机构设计在本节尾)优点:能够保证车厢门打开和关闭的准确位置,比较容易实现和车厢的联动关系,另外,计算也比较的简单。缺点:主要缺点就是2杆在转动的同时还要在移动副中进行滑动,所以,如果稍微有个地方润滑不好的话,就很有可能造成机构的自锁,使得后车厢门不能正常的打开。3.方案三机构分析:本机构完全由四杆机构构成,其中的一根杆2就是车厢的后门。另外两根杆1和3都是铰接在车厢体上的。当车厢翻转时,通过联动机构使杆3转动,从而带动后厢门2转动,完成其开启和关闭动作。优点:1.该方案的结构比较简单;2.该方案较易实现与其他机构的联动,能够确保车厢门的打开和关闭的时候的准确位置。缺点:本机构虽然原理简单,但对机构尺寸的要求较高。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选取第三中方案作为最后的设计方案。后厢门打开联动机构联动机构是将翻转机构和后厢门打开机构联系在一起的机构,用来保证两者间的配合工作和位置要求。根据以上选定的翻转机构和后厢门打开机构,设计联动机构如下:联动机构如图中红色部分。如上图所示,通过连杆DG和GH将翻转机构和后厢门打开机构联系起来。当车厢翻转时,通过联动机构使杆HK转动,从而带动后厢门JK转动,完成其开启和关闭动作。合理设计各杆的长度,能够满足车厢与厢门之间准确的位置关系。补充:我们注意到,在以上后厢门打开机构以及联动机构中,如果JK就是后厢门的话,后厢门将不能自由开合。但在实际中,经常需要在车厢不翻转的情况下,打开后厢门进行卸货、清扫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将JK换成一支架,然后在支架上焊接上两挂钩,将后厢门挂在支架上,这样,在上述情况下,只需卸下后厢门即可。如下图所示:【机构综合】1.方案选择根据以上各机构方案设计与比较,最后确定各机构方案如下:举升机构:翻转机构:后厢门打开机构:联动机构:2.整体布局如上图所示,为了便于举升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安装,在车厢和车架之间增加一凹形托板(如下图所示)。在凹形拖板的两侧安装举升机构(即在车厢两侧对称安装一对所选定的举升机构),在凹形拖板的凹形槽内安装翻转机构。这样,举升机构和翻转机构互相独立,并且可以并行利用车厢底部的空间,使结构紧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