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食用菌是安康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具有高效、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食用菌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按照做特、做精、做高、做强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特制定本规划。一、产业背景(一)国家对发展食用菌产业定位高。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农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食用菌协会,于2006年12月专门成立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先后深入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广东等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调研,于2007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课题调研新闻发布会暨产业发展高层论谈,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评价为“小产品、大产业”一颗产业新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省农业厅于2011年6月21日在汉中略阳召开了全省食用菌现场会,在全省实施《百村万棚食用菌工程》,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力争在2015年,实现全省(重点是陕南)食用菌总产量10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二)经济效益好。据调查,种植香菇,每亩1万袋,一年春秋两季,每袋毛收入10元,减去每袋的原料、菌种和人工费约3.0-3.5元,纯收入6.5-7.0元,每亩可收6.5万-7.0万元;地栽木耳,每亩栽种1-1.2万袋,每袋两季可收入干木耳0.15公斤,每公斤价60元,每袋毛收入9元,每亩可收入10.8万元,减去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6-7.8万元。如开发夏菇生产,一年出菇三料,一亩地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种植猪芩,每平方米一窝,每窝三年产量8斤,每斤市场场价80元,每窝产值640元,按每亩栽种400窝计算,三年可收25.6万元,平均每年亩产值8.53万元,因此,发展食用菌是目前整个农业效益最好的项目。而且种植食用菌不需要好田好地,坡地、沟坎、林下均可栽种,不与粮油争地,农民积极性高。(三)食药兼用,营养保健。食用菌是蔬菜里的重要种类,而且是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的食品,有些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富含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游离氨基酸、海藻糖、甘露醇糖等养分,其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如猴头菌、灵芝多糖在保健品、药品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医学研究证明,猴头菌、灵芝具有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细胞衰老、抗癌、改善血脂、血糖等功效,灵芝还有美容养颜的功能。因此,在我省陕南县区,要把食用菌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四)市场需求量大。1990-2008年,世界食用菌年产量(鲜菇)由125万吨增加到1928万吨,增长15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鲜菇)则由5万吨增加到1350万吨,增长270倍,由世界食用菌产量的4%上升到70%,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超级大国。2005年以来,全世界食用菌贸易额稳定在20亿美元,我国出口贸易额约8亿美元,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4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食用菌还是一方“净土”,因此社会传流,吃四条腿(动物),不如吃两条腿(禽),吃两条腿不如吃一条腿(食用菌)的说法不断被人们所接纳。食用菌即是素菜又是晕菜,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即有营养,又能保健,市场需求很大。目前我市食用菌人均占有量不足6公斤,按需要量相差甚远。二、产业发展现状食用菌产业是个短、平、快项目,具有投入小、产出高,不与农业争地、不与农林争时等独特优势。因而,食用菌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增收的首选项目,其发展势头强劲、可续发展潜力巨大。(一)产业初具规模。目前我市食用菌生产以代料栽培为主,主要产品为香菇、黑木耳、平菇三大类,近几年引进开发了一批珍稀名优食用菌(如:秦巴硒菇、白灵菇、杏鲍菇、双鲍菇、鸡腿菇、姬菇等);药用菌主导产品为猪苓、天麻二大类,野生食用菌我市资源较丰富,每年外地客商来安康收购的品种仅牛肝菌、鸡油菌、红菇就达数百吨。到2010年底人工栽培的种类已发展到20余个。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食用菌生产14580万袋,总产干鲜混合总产量19219.5吨,总产值8.69亿元,菇农纯收入5.93亿元。其中:香菇6500万袋,干品总产量11000吨,产值6.6亿元,黑木耳2880万袋,干品总产量2872.5吨,产值1.72亿元,磨菇5200万袋,鲜品总产量5347吨,产值3743万元。全市现有三级菌种厂家6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龙头企业5个,其中宁陕2个、石泉1个、紫阳一个、汉滨区一个。(二)区域布局合理。(1)月河川道区:区域内食用菌发展较快,部分已形成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占全市40%左右,产品以鲜销为主,代料栽培,以香菇、平菇为主,重点分布在汉滨区恒口、大同、五里、关庙、城郊和汉阴月河、平梁、石泉池河等乡镇。(2)浅丘和低山区:主要分布在汉阴汉阳、双坪、上七、漩窝,紫阳汉城、双安、焕古、城关,汉滨区吉河、瀛湖、茨沟、县河、迎丰、旬阳棕溪、小河、城关,平利魏汝、老县、三阳等乡镇。发展规模占全市20%左右,主要品种为黑木耳、秦巴硒菇,其次为平菇和香菇。秦巴硒菇重点分布在紫阳和汉阴漩窝镇,产品以干销为主。(3)中高山区:包括宁陕大部分乡镇和石泉、汉滨、平利、镇坪、岚皋的部分乡镇,以宁陕发展规模最大,其次为石泉迎丰、两河、兴坪、饶丰和汉滨区沈坝、大河、叶坪及平利、镇坪少数乡镇。该区域总量占全市40%以上,主导品种为香菇,黑木耳次之,另有少量珍稀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栽培。药用菌主要为猪苓、天麻,重点在宁陕,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猪芩之乡的美誉。(三)产品供销两旺。近年来,食用菌市场不断拓宽,价格一路攀升(每公斤60元以上),宁陕、石泉县从90年代起,就具西北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之美誉,因此,福建古田、浙江庆元等地客商,纷纷来安康驻扎收购食用菌产品、同时地带动了我市一支食用菌营销队伍,特别是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凡来安康旅游者大都带回我市的香菇、木耳和天麻等土特产品,为该产品的销售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四)管理不断规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食用菌生产已建立起了以控制菌种、菌材两个阀门为主的管理机制,户均生产控制在6000袋以内,由食用菌办公室制定生产计划,乡(镇)、村按资源状况分配到生产农户,林业部门按户办理菌材指标,再按菌种生产单位与生产农户签定的《袋料食用菌栽培技术服务合同》,分配菌种、菌材生产计划,使其规范化生产,基本形成了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稳步增收的格局。(五)龙头企业发展较快。目前在全市注册的有“紫阳秦巴硒菇有限公司”、“安康市运坤菌业有限公司”、“宁陕县松夏菌业有限公司”、“宁陕县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个公司投资均在200-500万元以上,并注册了“松夏”、“天华山”、“秦巴硒菇”等食用菌品牌,形成了从制种到接菌、管护、生产、销售服务的服务体系,延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产业化经营,促进了食用菌产业效益的提高。(六)菌种供应有序。我市有三级种菌种厂60多家,年生产菌种在100万袋左右,主要生产香菇、黑木耳、密环菌,其品种有河南省泌阳、浙江省龙泉、庆元、福建省古田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的241–1、241–2、241–3号(七)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参与下,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市场引领农户、农户自发生产、自主销售的格局,形成了“龙头企业(公司)+技术服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已成立食用菌专业协会20个,会员3000余人,为广大菇农提供了较好的生产、销售、技术、信息等服务。(八)销售网络健全。在正确引导农户实施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规范食用菌产业销售市场,有效增加菇农收入,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通过外引内联,积极与市场对接,大力培育绿色消费市场,经多方努力,紫阳秦巴硒菇公司在北京建立了销售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宁陕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设立了销售窗口,在胡家庙和朱雀等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网络,进一步解除了菇农的后顾之忧,有效增加了菇农收入,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发展。(九)开展了地理保护建设。200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核准了“宁陕香菇”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紫阳秦巴硒菇通过了有机食品认定和认证,宁陕猪芩标准综合体2010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为陕西省地方标准,为打造安康地方品牌奠定了基础。(十)富硒菇开发初见成效。从各县送样的食用菌产品含硒量检测结果看,宁陕出产的野生牛肝菌干品含硒量达8.38ppm,出产的香菇3个点送样检测,含硒量分别达到0.25ppm、0.65ppm、0.45ppm,紫阳出产的秦巴硒菇含硒含硒量达到1.99ppm,石泉出产的桑枝食用菌(香菇)含硒量达到0.59ppm。目前,宁陕、紫阳、石泉已完成香菇富硒含量的检测工作,并顺利通过QS认证,为“安康富硒菇”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我市除宁陕、石泉外,其它各县区将食用菌还未真正纳入当地农业发展中的重点产业,全市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二)体制不顺,归属不明确,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历史上我市食用菌生产虽有市、县政府组织协调管理机构,但随机构改革,食用菌生产先后由多个部门管理过,地改市后,安康市食用菌生产办公室由市农发办移交给市林特局,县级有的在农办、农业局、林特局、科技局、供销社等部门,因许多业务不对口,又无具体人员抓,基本未开展工作。(三)资金投入不足。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市场和效益的驱动下,激发了许多企业和农民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产业发展基本条件现在已经具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缺乏资金投入,农民生产发展、基地建设、组建龙头企业、科研与示范推广、创立品种等都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致使全市食用菌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始终不能进入到规模化、产业化运营的良性发展轨道,产业优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四)菌种管理不严格,市场不规范,品牌效应不显著。我市目前对食用菌菌种尚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只有部分县区农业局将食用菌菌种生产和经营纳入了管理范畴,但发证后缺少监督检查,菌种生产“小、杂、乱”的现象较为严重,菌种市场竞争无序,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我市现有几家食用菌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不高,富硒、绿色品牌不响亮,没有做到优质优价,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四、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一)地域优越、交通方便。安康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差异大,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各类食用菌生长,野生和人工栽培的种类繁多,且品质优,为生产优质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我市境内有三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涵盖全市,直通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成都和西安大都市,机场正在扩建,水路直达武汉、上海,交通十分便利。(二)栽培原料丰富,蕴藏量大。我市具有丰富的作物秸杆、桑果树枝、森林间伐材料等农林废弃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原料。据初步估算,我市每年有作物秸杆90万吨,桑枝、果树枝、森林间伐树枝等约60万吨,按30%资源利用率和80%生物转化率计,可生产食用菌鲜品50万吨,若在品种结构上进一步优化,突出珍稀名优食用菌品种,按富硒食品质量标准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后,以富硒品牌销售,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结合我市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作物秸杆,发展以粪、草为原料的草腐型食用菌,不但可获得高附加值食用菌产品,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还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三)产业基础条件好。我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当地农民就有段木栽培银耳、黑木耳的习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多品种规模性袋料栽培,形成了安康的一项区域特色产业,许多农户靠发展食用菌脱了贫,步入了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