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月15日在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张中伟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十五”工作回顾过去五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省委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动员和组织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要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圆满完成了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可喜步伐。(一)过去五年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比2000年增长69.8%,年均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4.1:36.5:39.4调整为20.2:41.6:38.2。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措施,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确保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五年间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达1246.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1.6倍。2002年以来,通过取消涉农收费和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减轻农民负担104亿元,人均减负163元。近两年,兑现粮食、良种和农机具三项补贴12.4亿元。在全国率先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3400万吨左右。肉类总产量由2000年的641.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949.2万吨。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23元,比2000年增加899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工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和营销力度,搞好运行的综合协调,保持了工业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200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比2000年增长1.4倍;预计实现净利润3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0%左右,比2000年增长3.5倍左右。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改善基础设施和进入条件,加强旅游精品建设,连续召开三届旅发大会和首届冬旅会,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支柱产业地位正在形成。2005年旅游总收入721.3亿元,比上年增加155.1亿元,比2000年增加463.2亿元,增长1.8倍。着力培育住房、汽车、文化、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改造提升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大力开拓城乡市场。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比2000年增长78.4%。物价基本平稳,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加大依法治税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公共财政建设。2005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8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比2000年同口径增长1.4倍;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比2000年增长1.4倍。优化信贷结构,注重风险防范,妥善处理农村合作基金、供销社股金等遗留问题,金融运行基本平稳。2005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0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比2000年末增长1.2倍;各项贷款余额67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7%,比2000年末增长66.4%。(二)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缴入地方金库的国有土地收益比“九五”时期增长19倍,土地市场、矿业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5%,比2000年提高13.8个百分点;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集中精力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加快,破产兼并、主辅分离、军工脱困等项改革初见成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初见成效。粮食流通新体制基本形成。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金融、价格、流通等项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实行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上收县管,在21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培育发展外经贸主体队伍,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11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川落户,比2000年增加48家。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1.9亿美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816亿元,比“九五”时期分别增长13.4%和7.5倍。出口161.9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3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不断扩大。新增加德、韩、泰、法四国驻蓉领事机构。(三)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五年抓住国家发行国债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五年共完成11647.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1倍。电力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300万千瓦,新增600万千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759公里,新增759公里,完成三州通县油路4276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009公里,新增288公里,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完成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2005年旅客吞吐量达1390万人次。民用航空支线机场达到9个,其中新建九黄等4个,改扩建2个。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瀑布沟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溪洛渡、锦屏一级电站正式开工。实施三州移动通信扶贫工程,民族地区通信条件明显改善。电话普及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38%,实现了全省乡乡通电话。加强城镇规划和管理,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城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城镇化率达到33%,比2000年提高5.3个百分点。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6万公里,新增5.5万公里,投资12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农村居住、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条件明显改善。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2153.3万公顷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累计退耕还林87.9万公顷,其中五年来退耕还林67.9万公顷。退牧还草256万公顷,荒山造林16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达到163个,面积占全省幅员的15.7%,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4.23%提高到2005年的28.98%。实施以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整治重点排污企业863个,严肃查处沱江水污染事故,出川水质明显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18.6和8.7个百分点。(四)过去五年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加快发展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十五”期间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1684.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6倍。取得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78项,专利申请36279项。驰名商标达到23件。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德阳重大装备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2005年,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7.7%,比2000年提高4.7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78.3万人、高校在校生105.1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24.4万人、57.1万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有效防控了非典、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五年共安排建设2596个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工作有所加强。对327825人次农村扶助对象实行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2000年下降2.2个千分点。建成了沫若艺术院、巴金文学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大熊猫被选定为北京奥运吉祥物。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太阳神鸟”被确立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4%和96.7%。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地方志、档案工作取得新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重点打击抢劫、抢夺和盗窃活动,有效遏制刑事犯罪多发势头。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双拥、优抚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开展食品、药品、农资等专项整治和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中介欺诈等行为,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加强审计和质量技术监督,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狠抓责任、机构、人员、经费、措施“五落实”,关停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和小煤窑,严肃查处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五)过去五年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五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2.8元,比上年增长8.6%,比2000年增长4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86元,比上年增长8.8%,比2000年增长42.3%。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十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229.7万人,151.2万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6%。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衔接,养老、医疗、失业及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保障能力增强。各级财政共筹集低保资金39.7亿元,158.5万城市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在134个县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得到加强。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23.1亿元。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实施“万村扶贫”规划,深入推进“五大扶贫工程”。五年中央和省共投入扶贫资金147.1亿元,解决了124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安排各类救灾资金26亿元,重建倒塌房屋75万间。实施农村人饮工程和红层找水打井,解决了583.6万人的饮水问题。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等重大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我们审时度势,妥善应对,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牢牢把握主动权,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取得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川部队、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切的体会: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使政府工作充分体现时代的要求和全省各族人民的愿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始终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增长才能一年比一年快,近三年经济总量才能一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三是始终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不动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通过“三个转变”实现资源变资本,全省上下才像今天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四是始终坚持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不动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