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鲁经信电子字〔2011〕281号关于印发《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2—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推动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十一五”成绩“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健康稳步发展,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产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1.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类企业数量为3165家,比2006年增加了1500家,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1810家。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1.8亿元,居全国第四位,比2006年增加3861亿元,年均增幅为18.5%。高性能服务器、热敏打印机、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高端特色优势产品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国内外市场占有—3—率进一步提高。2.产业区域优势明显,产业聚集优势突出。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为制造业基地、沿胶济铁路线铺开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其中,青岛的家用电子和通信产品,济南的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产品,烟台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通信产品,威海的传真机、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产品,潍坊的电声器件、光电子产品,淄博的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产品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末,我省共有省级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29家,其中国家级4家,共入驻企业8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3家。通过推进我省基地(园区)建设,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基地(园区)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3.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一代通信及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3G)、平板显示、射频识别(RFID)、半导体照明及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浪潮华光、歌尔声学等一大批光电子重大项目陆续启动,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封装等产业链基本形成,成为带动产业快速增长的新生力量。4.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省信息产业企业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级各部门支持,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截至“十一五”末,全行业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3个、国家级和—4—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7个,重点科技成果近4000项,申请专利2.2万项,拥有国家名牌29个,省名牌84个。高端容错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网络及通信装备、光电子及新型电子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新突破。一批“高、精、尖”的军工电子技术产品和信息系统装备研发成功,为国防建设和航天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5.电子信息产品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省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带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推动了传统高耗能产业的节能减排,催生了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有待调整,龙头企业偏少,主要产品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尚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二是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光电子、汽车电子、射频识别(RFID)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产业规模偏小。四是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领军人才的内外部环境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5—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以及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大的特点,不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都十分重视。目前,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呈现六大特点:一是分工日益全球化;二是日益追求生产规模化、产品设计个性化;三是跨国公司发展迅猛,依靠其核心技术和资金优势,逐渐成为行业主导;四是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五是核心竞争集中在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垄断;六是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产业结构软化”趋势逐步出现。“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战略机遇。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际金融市场趋稳,全球贸易和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加快,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继续,市场需求不稳定,同时国际产业链上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基础逐步巩固,工业品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山东省委和省政府打造蓝色半岛经济区、黄河—6—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文化强省等战略相继部署,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成为国家级发展规划,要求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信息化在与工业化融合、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等领域的融入进程明显加快,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以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创新效益型转变;优化发展环境与区域布局,壮大核心基础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以信息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积极开拓市场,实现产品市场向内、外双向拉动型转变,努力实现我省信息产业由大省向强省转变。(二)基本原则1.开拓创新原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打造拥有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7—2.可持续发展原则。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快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3.内外并重原则。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引资、引智、引才并重,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4.协调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在产业聚集发展上的比较优势,加强基地(园区)建设,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以胶东半岛为龙头,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并向两翼拓展的信息产业带持续发展,初步建成产业发达、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地方特色明显的高端产业聚集带。(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全省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做出更大的贡献。—8—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45万亿元,保持年均增长16%以上。四、发展重点(一)重点发展领域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和网络、高端计算设备、数字视听、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光电子、应用电子等八大产业领域,积极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国际竞争力。1.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以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信息安全和其他应用电子产品领域为依托,以整机和系统应用为带动,设计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专用芯片和大容量存储芯片等集成电路产品。引进先进集成电路生产线,积极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和相关支撑产业,形成上下游配套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2.新一代通信和网络产业领域。开展对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三网融合关键技术、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与制造,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相关园区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实现光通信产品、新一代通—9—信终端、海量网络存储系统等产品的产业化。3.高端计算设备产业领域。积极发展高端容错计算机、特种用途计算机等行业专用计算机产品,加快实现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产品,大力发展计算机外围设备和配套件产业,拉长产业链。4.数字视听产业领域。积极推进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搭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共性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平台,集中力量突破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芯片、数字视频处理芯片、数字音响、电声器件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液晶电视、有机电致发光电视、激光电视、三维电视等数字电视及数字电视一体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面板模组及相关零组件的研发和制造。5.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的契机,重点发展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的新型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片式元器件、超级电容器、多功能新型接插件、光通信器件等产品。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领域,重点推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高压定相器等新型电力电子高端芯片和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智能功率模块和用户专用功率—10—模块等模块产业化。6.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领域。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等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材料、半导体衬底材料,液晶显示器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电容式触摸屏材料以及高档电解铜箔、覆铜板、电子级玻璃纤维、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电子涂层材料、能源和环境纳米材料、氧化铝陶瓷基片等新型材料,大力推进绿色环保电子材料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7.光电子产业领域。紧密结合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半导体照明领域的大功率LED/LD的封装、LED外延片、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支持LED外延片生长、LED背光源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鼓励研究利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新技术,开拓光伏产业新增长点。8.应用电子领域。围绕石化、电力、钢铁、机械、交通、医疗、纺织、建材等重点领域需求,支持射频识别(RFID)、汽车电子、电力电子、船舶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及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领域的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大力发展用于大型机械装备和大—11—型成套工业设备升级、换代和新品制造的电子信息产品。(二)加快实施十大重点专项1.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建成20-30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重点培植3-5家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使之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加快济南、青岛两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建设。努力推动以12英寸、65纳米以下生产工艺为主导,以量大面广的整机用芯片产品为首选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晶圆生产线和封装测试生产线建设。发挥我省在芯片封装、测试等相关领域的优势,面向国际封装测试业务和省内配套,提高封装、测试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培育成为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基地。充分发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