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结构施工图纸及变更设计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02/92)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6、《建筑分项施工工艺标准手册》7、《钢筋工手册》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二、工程概况1、巴彦淖尔市西区中学主楼、教学楼、连廊。建筑面积分别为14253㎡、34679、1700㎡。建筑高度分别为23.9m、18.0、8.0。建筑高度分别为6层、4层、2层2、本工程的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食堂局部有筏板基础,抗震3、本工程基础所用钢筋的类别有Ⅰ级、Ⅲ级,具体数量见下表:35序号钢筋类别型号序号钢筋类别型号18720210822312925414103251611φ861812284、机具准备现场设备表设备名称单位数量钢筋切断机台4钢筋弯曲机台3对焊机台/电弧焊机台/型材切割机台1滚轧螺纹机台4调直机台3三、结构设计要求及一般规定(一)材料:本工程采用Ⅰ级钢筋(HPB235)、Ⅲ级钢筋(HRB400)。35质量应符合国标《钢筋混凝土热扎带肋钢筋》要求GB1499—91。(二)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基础、基础底板有垫层者为40MM,无垫层者为70MM;现浇梁、框柱:25MM;现浇板:20MM;构造柱:25MM四、钢筋进场验收(一)、材料进场及检验1、工程科在工程开工之初要提出整个工程的钢筋需求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度要求提出年度、季度和月钢筋需求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批后,由项目部材料科根据需求计划及时供应钢筋。2、钢筋出厂时,应有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每捆(盘)上挂有两个标牌(注明生产厂、生产日期、钢号、炉罐号、钢筋级别、直径等标记);进场时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3、进场钢筋检查:(1)外观检查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钢筋每1m弯曲度不应大于4MM。(2)力学性能试验35热扎钢筋以不大于60吨的同规格、同批号钢筋为一批,从每批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截取钢筋试样,严禁用电焊或气焊切割。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如果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号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作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二)、原材料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向检验。4)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35锈。五、钢筋的加工要求及下料1、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污漆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钢筋的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和调直过程中除锈,也可以用机械方法除锈2、如采用电动除锈机除锈,还可以采用手工除锈(用铁丝刷、砂盘)。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3、钢筋调直对圆盘钢筋,在下料前必须进行调直处理,可用调直机进行调直处理,也可用卷扬机冷拉调直。(1)调直机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圆盘钢筋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要正确掌握调直模的偏移量和压辊的压紧程度,调直的偏移量,根据其磨耗程度及钢筋品种通过试验确定;调直筒两端的调直模一定要在调直前后导孔的轴心线上,这是钢筋能否调直的一个关键。(2)质量要求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表面不得有明显的擦伤,抗拉强度不35得低于设计要求。4、钢筋下料与切断(1)钢筋下料根据图纸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编写钢筋下料单,钢筋下料单是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制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钢筋下料单由施工队钢筋工长编写,报项目部技术科审核,审核通过后的下料单才可以用于指导钢筋下料。配料时,应统筹考虑,先下长料后下短料,降低损耗。钢筋加工时,应严格控制钢筋的弯折角度和几何尺寸,对形状复杂的钢筋应先试弯,经复查各部分尺寸无误后,再成批下料加工。钢筋下料应先考虑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位置,钢筋加工应按构件编号进行,将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钢筋分别捆绑堆放,并挂牌标志,以免混乱。(2)钢筋切断根据钢筋下料单,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在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档板。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情况。(3)质量要求35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为±10。5、弯曲加工(1)弯钩弯折的有关规定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Ⅱ、Ⅲ钢筋末端作900或1350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见下图一)平直部分平直部分平直部分D图一、钢筋弯折(2)弯曲成型工艺①划线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如弯起钢筋),根据钢筋料牌35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时要注意: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也可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见下表七),其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钢筋端部带半圆弯钩时,该段长度划线设增加0.5d(d为钢筋直径)。表七、钢筋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角度3004506009001350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0.5d0.85d2d2.5d②钢筋弯曲成型钢筋在弯曲成型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调整好心轴的大小和可变挡架的位置。在加工成批钢筋之前,先试制1—2根,量出加工误差,并作出调整,确定后,才可以大批量加工。(3)箍筋和拉钩的加工制作①箍筋和拉钩的端部要做135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箍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为10倍箍筋直径和75MM中的较大值。(见下图2)图二、35中较大值梁、柱封闭箍筋中较大值拉筋柱、梁、剪力墙箍筋和拉筋弯钩构造②箍筋调整值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量外包尺寸)或和(量内皮尺寸)。见下表八表八、箍筋调整值箍筋度量方法箍筋直径(MM)4—56810—12量外包尺寸40506070量内皮尺寸80100120150—1704)质量要求35①钢筋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②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③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为此,对Ⅱ级及Ⅱ级以上的钢筋不能弯过头再弯回来;④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见表九)表九、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全长±10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箍筋边长±55、钢筋加工的要求(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规定,参见前面。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应大于75MM。检查数量: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于3件。35(3)、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要控制好调直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不宜大于1%。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六、钢筋的安装及要求(一)钢筋下料加工前应先按图纸筋表和结构设计几何尺寸、数量、规格、型号、形状进行下料加工。(二)、下料时应考虑材料的合理利用,先下长料后下短料。(三)、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绑丝逐点绑扎,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四)、按图纸设计保证受力钢筋在下,分布筋在上,进行绑扎。(五)、柱钢筋优先采用和机械连接或对焊,如必须采用搭接时,要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说明,非震区45d,震区60d。(六)、柱钢筋锚固长度应符合图纸设计尺寸,全部锚入梁内。(七)、柱钢筋的箍筋应按图纸进行加密,间距要与图纸相符,在支模时应垫出保护层,保护层一般为25mm~35mm。(八)、本工程≥16的钢筋连接方式采用机械直螺纹套筒连接。(九)、梁、板底筋保护层为25mm应垫水泥块或25mm的瓷砖片,严禁垫钢筋,梁二排筋应与一排筋间距大于25mm,钢筋净距应大于25mm或10d,当一排筋无法满足最小净距时设二排筋。(十)、钢筋焊接完毕应清理焊口,并检查是否焊好,抽取三根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5(十一)、柱采用对焊完毕接头如有弯曲,其角度不得大于4度,否则用钢锯,锯开重焊,接头焊接完毕应无裂纹,和钢筋表面无烧伤现象。(十二)、钢筋焊接前应先除焊口范围20cm的锈、污泥等,如发现钢筋接头弯曲提前校正。(十三)、当有主梁、次梁时,次梁钢筋底筋应伸入主梁底筋上侧,架立筋放在主梁架立筋上,应在钢筋交接处设保护层。(十四)、梁钢筋应放在模板中间,并与模板采取加固,以免振动时主筋移位。(十五)、XJB所有负筋均支设马磴,按板厚制度,比XJB低35mm~45mm。(十六)、预留构造以及墙压筋改成植筋。(可植筋与预留并用)(十七)、预埋件按图纸设计形状、尺寸、数量、位置、规格进行预埋,位置与图纸完全符合。(十八)、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接钢筋焊(搭)接接头对于梁、板、墙构件不大于25%,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不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须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大于50%。(十九)、箍筋对一般结构做不应小于90°弯钩,对抗震区应做135°弯钩。(二十)、在钢筋安装中允许偏差:(1)绑扎钢筋网长宽±10mm;(2)受力钢筋间距±10mm,排距±5mm;(3)保护层基础±10mm,柱梁±5mm,板墙±3mm;35(4)预埋件距中心线允许位移5mm,水平高差+3mm;(二十一)、柱的箍筋应绑扎牢固,防止钢筋移位。(1)板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2)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与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