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的几个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土木系第一部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基本框架与进展概述第二部分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前沿综述第三部分不对称信息下工程招标与合同的激励第四部分21世纪初的项目管理第五部分造价工程师如何应对WTO后的挑战内容纲要§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1.2现代工程造价理论的基本框架§1.3工程造价理论的进展及发展趋势概述第一部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基本框架与进展概述§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1.1.1工程造价及特点(一)工程造价的两层含义第一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是从投资者—业主或项目法人的角度来定义。在投资活动中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形成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这些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必须对建设成本从前期就开始全过程控制与管理。从性质上讲,建设成本的管理属于对具体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范畴。第二种含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前提,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由需求主体—投资者和供给主体—承包商共同认可的价格,双方通过市场谋求有利于自身的工程承发包价格,并保证价格的兑现和风险的补偿,因此双方都需要对具体工程进行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工程价格狭义理解:工程承发包价格。两种含义最主要的区别: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在市场追求的经济利益不同,因而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目标不同。从管理性质看,前者属于投资管理范畴,后者属于价格管理范畴。从管理目标看,降低工程造价是投资者始终如一的追求。两种含义的理论意义:为投资者和以承包商为代表的供应商的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两种含义的现实意义:为实现不同管理目标,不断充实工程造价管理内容,完善管理方法,更好为实现各自目标服务,从而有利于推动全面的经济增长。工程造价实质含义与工程承发包范围和内容相对应:《合同法》第269条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筑法》第18条建筑工程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工程造价的含义及理论范畴理论框架研究重点工程投资工程价格工程成本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参与主体投资者、业主业主、承包商承包商全团队主要阶段前期投资决策阶段招标投标、合同实施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全生命周期管理侧重点投资主体决策行为分析建筑市场管理、价格管理成本管理集成化管理§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二)工程造价的特点: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1、工程造价的大额性2、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3、工程造价的动态性4、工程造价的层次性:5个层次—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5、工程造价的兼容性(三)工程造价的职能:价格职能的反映和表现一般商品价格职能;特殊的职能:预测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调节职能。(四)工程造价的作用1、建设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2、建设工程造价是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3、建设工程造价是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4、工程造价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5、建设工程造价是合理利益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1、计价的单件性:产品的个体差别性决定每项工程都必须单独计算造价。2、计价的多次性:合同价属于市场价格的性质,是由承发包双方根据市场行情共同议定和认可的成交价格,不等同于实际工程造价。实际造价是指竣工决算阶段,通过为建设项目编制竣工决算,最终确定的实际工程造价。项目建议书阶段:编制初步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决策∨实施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作为控制拟建项目造价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核实施工图造价是否超过初步设计概算;招标投标工程: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确定合同价;工程实施阶段:按承包方完成工程量,以合同价为基础,合理确定结算价;以上均为预算造价竣工验收阶段:编制竣工决算,体现工程实际造价3、造价的组合性:分部组合而成。计算过程和计算顺序: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分项工程是能通过较简单的施工过程生产出来的、可以用适当的计量单位计算并便于测定或计算其消耗的工程基本构成要素—工程量清单。在造价管理当中,分项工程作为一种“假想的”建筑安装工程产品。1.1.2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4、方法的多样性计算概、预算造价的方法有单价法和实物法等。计算投资估算的方法有设备系数法、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等。5、依据的复杂性由于影响造价的因素多、计价依据复杂,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以下7类:(1)计算设备和工程量的依据。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2)计算人工、材料、机械等实物消耗量的依据。包括投资估算指标、概算定额、预算定额等。(3)计算工程单价的价格依据。包括人工单价、材料价格、材料运杂费、机械台班费等。(4)计算设备单价的依据。包括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进口设备关税等。(5)计算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依据,主要是相关的费用定额和指标。(6)政府规定的税、费。(7)物价指数和工程造价指数§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一)范式的定义与功能1.范式的定义范式(paradigm),源于希腊文,有“共同显示”之意,由此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规范等意。范式在理论分析中的广泛使用可以追溯到库恩1962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将其视为科学研究活动开展的基础以及科学研究的哲学工具和实用工具,进而描绘出基于范式及变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图景。2.范式的结构和层次范式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范式系统中第二层次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中的基本定律和理论。它们构成了范式特定的思想内容。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范式中处于第三层次的是模式、方法和技术。3.范式的功能(1)规范功能。库恩看来,范式不仅是纯粹认识论上的知识体系,而且是知识的社会形式,即一定社会集团的信念和行为规范。(2)纲领功能。库恩认为,范式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并且毫无限制地为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3)认识功能。库恩指出,一个人要成为某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并掌握这个科学共同体的范式,必须做习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1.1.3工程造价范式的转变§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二)范式转换范式转换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常规科学时期。(三)从工程概预算到工程造价的范式转换1.工程概预算体制的形成与范式的建立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程概预算体制是在l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工程概预算体制的建立基于以下几个条件。(1)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是工程项目的唯一投资主体。(2)建筑业不是生产部门,而是消费部门。(3)将对工程建设投资的控制简单地理解为投资的节约。计划经济政府管制价格为特怔的工程概预算体制的“旧范式”(1950年-1980年)有以下特点:①实行定额制度(标准消耗量、费用定额等);②消耗量与单价长期固定不变;③概预算是计划价格的基础;④工程项目分派制度;⑤不承认项目备、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别。2.工程概预算定额制度的危机及旧范式对危机的同化以下分别对工程概预算体制改革的两个主要阶段进行介绍。(1)基于概预算定额制度工程计价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量价分离”。将过去完全由政府计划统一管理定额计价变为“控制量、指导价、竟争费”。但对建筑产品是商品的认识还不够,改革主要围绕定额计价制度的一些具体操作等局部问题展开,没有实现“市场形成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最终目标。§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2)第二阶段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工程造价计价方式的改革。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标投标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内地建设市场基本形成。工程概预算旧范式改革只是在旧范式下对原有概预算制度反常现象的同化,解决不了市场出现的根本间题。对工程概预算体制的改革只能说是“旧范式的张力所致的同化现象”。比如对工程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即标底依据定额和政府公布的市场信息价确定,投标报价的评定以不能超越标底一个固定幅度。但这种变化是在旧范式指导下进行,而许多“反常”又无法用旧范式来容纳或“同化”,因此,客观上呼唤新范式诞生。(四)工程造价的“新范式”新范式的研究方法各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单一运用转向了各学科的理论与工具的综合集成运用。在集成化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集成管理方法。第一个集成管理方法是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是一种可行性较强的集成管理方法。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根本出发点是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第二个集成管理方法是全面造价管理。但20C90年代以来,研究仍处于概念和原理的研究阶段,没有能够给出具体的能够指导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方法和具体技术方法。这也是未来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集成化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工程项目造价系统为完整的研究对象,以促进和提高企业长期综合竟争力为目的。在集成化(系统)管理理论、现代成本理论、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经济学中的市场与价格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激励理论、公共投资理论、项目管理理论、标准化理论、成本理论、财务及评价理论、公共管理、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信息技术集成理论方法的综合支持下,在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构成工程造价系统的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分析、考核,不断实现工程造价约柬的一系列方法、技术的总和。§1.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一)我国传统固定资产投资学的基本特点作为理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我国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学(简称投资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以后,各种版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学著作陆续问世。这一时期投资学的基本特点如下。(l)以政府投资作为研究对象。投资学既研究政府的微观投资决策,又研究政府对投资的宏观管理,侧重于国家作为宏观管理者对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布局管理的研究。(2)以投资资金的宏观运动作为研究主线。在研究政府投资的大前提下,投资学通篇以研究投资资金形成、资金筹措、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回流的一般原理和运动规律作为贯穿始终的红线。(3)以增量投资作为研究范围。各种版本投资学的研究都限定在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上,都与新建、扩建、改建、重建等经济行为联系在一起,并分别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和管理的一般理论,基本不涉及企业原有存量资产的调整和重新组合等投资行为。(4)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这与我国长彻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5)偏重于定性分析。原有投资学都用相当的篇幅阐述投资管理原则、安全性质等定性分析内容,定量分析不多。尤其在新建项目的定量论证和重新改造的项目经济适应性等需要作出定量分析和界定的领域,往往轻描淡写或避而不论。这是投资学体系的一个重大缺陷。1.2.1工程投资理论§1.2现代工程造价理论的基本框架(二)传统投资学在新体制下的局限性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在投资领域,投资管理方式及其外在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投资学已经无法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实践,主要表现在:①政府投资主体研究的单一性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越来越不相适应;②“见物不见人”和定性不定量分析方法与投资行为多样化的矛盾日益突出;③单一增量投资的研究范围与存量资产调整组合型投资的事实形成强烈反差;④计划性的理论框架与业已形成的投资市场难以兼容。(三)工程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体系1.工程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象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资学新体系,首先应该把投资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下来。投资资金的运动无疑是投资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投资资金运动的起因是资金投入者及其行为。资金的筹集和投放,都与投资主体的目的、动机、方向、运作等投资行为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