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要点市中区人民政府2007年3月7日一、2006年度工作情况2006,市中区科技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谋突破、求创新、增亮点、创精品”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重点,着力抓好区域主导产业的培育、支柱产业的提升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全区科技工作实现了新跨越。(一)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以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节能技术为重点,强化高新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步伐,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29.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84%,同比增加7.57个百分点。全区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2-(二)加强高新技术项目的筛选储备,积极申报落实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区科技局会同区有关单位成立了调研组,针对企业项目需求及技术难题开展专题调研,为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派人员到天津北方技术市场、北京知识银行、中国技术市场等专业技术中介机构及有关院校、科研单位收集项目。目前已有70余项高新项目,已分批向重点企业推介,受到企业的欢迎。二是积极筛选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协助区内企业共申报科技计划18项,争取上级科研补助经费62万元。其中济宁长城挂面有限公司的“荞麦营养型挂面技术”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济宁先清医药科技公司的“法罗培南钠及其片剂”列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计划,获省科技厅专项经费35万元;区农管站与科技局共同申报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列入了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三)认真组织参加第七届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新突破。区科技局精心组织,做了大量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加强与有关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意向,同时将从高校科研院所收集到的80余份最新科技成果汇编成册,发放到部门企业供其对接。在本届博览会我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3项,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关系11家,引进技术合作意向8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4项。济宁先清医药科技公司与-3-山东新华医药公司合作的“丙泊粉及其注射液技术合作”项目,已经对外转让,获技术转让费近200万元。济宁大道网络公司同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签订了技术转让“轮胎超压、低压报警装置”、“虚拟仪表盘控制系统”项目被列入博览会重点项目。(四)实施知识产权带动战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建立了济宁市市中区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制定了工作制度,明确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对企业专利申报授权及专利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加强了对基层企业专利申报的指导。利用专利资助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今年专利申请量为301项,同比增长41.98%,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到1773项,居全市第一位。培育了专利明星企业3家,樱花五金集团公司吴宪亮同志获济宁市十佳专利发明人。春秋植物蛋白公司的花生低温脱脂综合加工技术、樱花五金集团公司的胶排钢钉获济宁市十佳专利产业化项目。2006年市人大对我区《专利法》实施情况的视察活动中,得到了市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五)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上有新突破。一是建立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加强和规范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管理,制定了《济宁市市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按照管理办法制定的标准,在骨干企业特别是利税过千万元企业中逐步-4-建立各类研发机构。今年内已有16家骨干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二是建立完善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大了对科技中介服务、技术转让、技术评估、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力度。继续加快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项目库建设为载体,提高项目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年内入库项目已达到30项以上。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力度。二、2007年工作要点2007年,市中区科技工作已建设科技强区和创新型城区为载体,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基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提高创新创意能力,转化创新成果,为市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20%,专利申请量增长2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为达到目标,市中区科技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强化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步伐。2007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亿元,增长25%以上。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家。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重点发展为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提供-5-衍生服务的信息、科技中介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慧博科技市场为龙头,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建设古槐电子产品一条街;以万通科技市场为龙头,鼓励企业开发软件产品,提供数字化服务,建设仙营数码广场。通过“一街一广场”建设,形成城区高新技术服务业的两大亮点。为济宁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达到22家,用足用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建立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加快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施,集成各方面的科技资源,将各种技术成果信息发布推介到基层、企业。支持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技术咨询、技术经纪等服务机构的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力提高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一是要重点抓好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签约项目的实施,定期调度,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及专利项目,在计划立项、项-6-目经费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争取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项。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力度。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技交流活动的同时,根据我区企业实际情况及需求,继续组织相关企业团队,赴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智力密集区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发展新的合作伙伴。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我区发布最新信息,现场考察,洽谈合作。(四)坚持把引进储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放到突出位置,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科技专项,提升企业竞争力。针对市中区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部分有一定规模且具有研发实力的企业,瞄准国内和国际同行业一流目标,论证、引进、创意、包装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的新上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重点扶持。2007年,力争筛选引进各类科技成果30项以上。进一步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合作,强力推进工程机械、生物制药、五金制品、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科技专项,对重大创新项目给予积极扶持,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及保护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鼓励创新、加快专利申请的新政策、新措施。鼓励支持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转化实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增强自主创新意识。2007年力争城区专利申请量增长25%。鼓励企业引进-7-专利技术和产品,实施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加强科技法制宣传,推动科技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加强对科技知识、科技创新实践的宣传,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舆论环境。-8-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2007年3月7日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我区经济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区委、区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意见》。努力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和机构,促进了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提高。2006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74%,同比增长了-9-59.95%,同比提高了5.55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二位。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吸引外资和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2006年区级科技经费达到了525万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经费的提取达到2.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5%。依托资源、企业技术优势,着力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领域,加快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006年全区先后开发了智能电器、高级润滑油、三效先锋、浮化石墨、新型电动轿车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二是加快传统产业嫁接改造步伐。按照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培育特色、淘汰落后的总体要求,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机械、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更新技术装备,改革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层次。三是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活企业内在潜能与活力,大力支持山东华仙甜菊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博特丝杠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山东迅达通讯材料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引导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办工程开发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截至2006年,全区共有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专利-10-明星企业8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9家。四是发挥园区科技辐射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园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加快任城经济开发区和安居、二十里铺等经济服务区建设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博特丝杠、源根油脂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研发-中试-创业”的产业创新链,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条件。二、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推广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靠科技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选派2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并先后引进新品种130多个,重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4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把农业科技园建成农业高科技成果的中试基地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全区已建起农业科技示范园8处,示范基地15处;新增省级水稻优质高产基地1处,省级苗木科技示范基地6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华仙甜菊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兰氏木业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