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2月28日)刘奇葆这次省委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站在新的起点谋划我省跨越发展,研究部署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对于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而实干奋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巨峰同志还要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具体安排。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部署,在新的起点上推进跨越发展党的十七大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战略部署。省第九次党代会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勾画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增添新的发展举措,努力开创我省跨越发展新局面。(一)全面审视省情,把握谋划发展的总体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今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达到1330亿元。这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标志着我省发展已站在新的更高起点。四川要有更大的发展,要赶上全国迅速发展的步伐,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视角对省情和发展环境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再认识,清醒地看到前进之中的困难、发展之中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从发展态势和环境看,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市场化国际化提升期,也是跨越发展爬坡上坎的关键期,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总量增长较快,但人均水平偏低,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任务更为繁重;改革攻坚向纵深推进,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很多,体制机制创新更为艰巨;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但尚需向宽领域、深层次拓展,充分开放合作的要求更为紧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总体水平不高,还有不少困难群众,改善民生责任更为重大。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奋起直追。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适应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的新期待,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好的质量,谋求更快的发展。正是基于3对省情和发展环境的再思考再认识,正是基于对民心民意的顺应和把握,省委提出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民心所向,科学发展是本质要求、根本途径,又好又快发展是奋斗目标、检验标准,三者有机统一,要全面理解、统筹把握。广东、山东、江苏GDP由1万亿元到2万亿元,仅用了5年时间,年均增速都是14%—15%。事实表明,抓住时机连续几年超速发展是可能的,总量大也可以保持快速发展。今年我省经济总量刚好过1万亿元,只要思路正确、举措得当、工作有力、作风务实,完全能够连续多年快速发展,尽快跃上2万亿元台阶。这个决心必须下,也完全可以下。四川是西部一个欠发达省份,要坚持能快就不要慢,能多快就多快,形成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二)创造和发挥优势,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化现实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我省加快发展的优势较多,水能、天然气、钒钛等战略资源全国第一,科教实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抓发展要充分发挥优势,更要善于创造优势。就四川区位状况来讲,有不沿边不靠海的先天不足,但更要看到独特条件和巨大潜力。从区域联系看,四川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从市场联动看,四川是4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从交通联结看,四川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审视区位特点,科学定位区位功能,通过创造区位优势,带动和发挥其他方面的优势,形成发展的强势,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两大明显趋势。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对欠发达地区来讲,谁抢先形成枢纽和合作平台,谁就抢占了先机,就能够整合更多的发展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优势相对突出的经济高地。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要顺应和把握这一规律,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一枢纽”,就是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三中心”,就是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四基地”,就是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此,要在做强自身实力上狠下功夫,显著提升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巩固和发展我省在西部经济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以及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三)突出着力重点,明确跨越发展路径抓发展,路径不能有偏差,要按照经济规律,踏着时代步点5走。发展思路要不断深化,发展重点要与时俱进。推进我省跨越发展,要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即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关键阶段。要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工业强省,以工业跨越带动全省跨越发展。抓工业,必须做大产业。要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和产业分工的角度,找准我省工业发展定位,科学选择产业,加强基础产业,做大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培育园区经济,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产业,努力发展千亿产业。抓工业,必须做强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伙伴等多种途径,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产业“旗舰”,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要做大做强列入省上重点培育的79户大企业集团,打造更多百亿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抓工业,必须做优产品。工业发6展规划和措施,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产业要落实到具体的产品。要实施品牌战略,依托骨干企业,在优势产业中发展一批附加值高、关联性强、市场潜力大的产品,重点抓好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前列的优势产品,形成优势产品链条,增强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现代工业的最佳载体。我省城镇化水平居全国第26位,城镇体系结构尤其不合理,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不够,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不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城市集群发展为主体形态,优先发展大中城市,集约发展小城镇,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要重点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等“四大城市群”,强化城市带动功能。加快建立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区域大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性服务业,重点要发展旅游、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实现产业互动,配套和支撑工业、城镇的快速发展。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一样,7都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大力度、统筹推进。要围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现代发展的理念和方式经营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要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养殖业,调整农业品种品质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实施重大农业科技专项,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要以现代基础设施支撑农业,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四是加强开放合作。要立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明确我省充分开放合作的战略定位,找准路径和抓手,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我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要根据我省区位特点和对外人文经济联系传统,明确对外开放的拓展方向。要突出南向,以西南出海大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为纽带,扩大与东盟和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要加强东向,依托通江达海快速通道,强化对欧美、东亚等地区市场的开拓。要畅通西向,开发中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通过重点方向的拓展,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优化外贸结构,发展加工贸易,坚持“引起来”与“走出8去”相结合,实现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大格局。多区域合作是我们面临的新兴机遇。要扩大区域合作,以市场辐射和经济带动为主题,努力加强西南协作和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要强化次区域合作,以互动共进为主题,共同建设成渝经济区。要促进泛区域合作,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合作,积极对接长三角合作,同时加强与中部省市的合作。要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以拓展市场、互补发展为主题,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与东盟的合作。要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开放平台,统筹谋划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建设,用好西博会、泛珠三角论坛等载体,增强开放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加强科技教育。四川科教资源深厚,但分布不均衡,中央在川单位强、军工强,地方弱、企业弱,科教优势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核技术等优势领域,着力攻克制约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产业化进程。要围绕整合科教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跨越发展,教育为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基础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9质量。特别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研究,总体规划,大力支持。要在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经济跨越发展培养大批实用人才。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满足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总体上看,我省交通不通畅、成本高、运力紧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交通问题仍然是制约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下大气力抓紧破解交通难题,以构建出川大通道为重点,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变“蜀道难”为“蜀道通”。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所有的交通规划和建设都要树立枢纽意识。要把合理形成交通枢纽作为我省现阶段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纲。抓纲带目,科学发展。为此,要着眼打造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适当调整已有规划,考虑得远一些,力度大一些,动作快一些。第二,要明确交通建设的重点,优先安排各类出川大通道,积极安排纳入国家大通道的项目。铁路建设能快就要快一点,出川铁路新建和扩能都要加快进度。与周边省份连接的高速公路建设也要加快。要扩建泸州和宜宾两个港口大吨位、集装箱码头,提高长江水道运输能力。要抓紧建设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开通更多的国际国内航线。第三,要创新机制,破解资金难题。建设大枢纽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10加大政府投入,更要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大力培育生态经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坚持发展富民,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