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力峰国资委研究中心博士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问题(上)目录一、引言•(一)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问题的背景分析•(二)员工持股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二、对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问题的再认识•(一)研究框架三、关于员工持股问题的理论、政策及实践四、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政策建议一、引言混合经济指整个经济体中,国有经济成分、民营经济成分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涉及企业的产权结构,既包括国有股权,也包括民营股权或非公有股权;混合所有制和混合经济不同关注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否适合做员工持股,要回到企业层面,同时又不能忘记整个经济环境。51)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不是新概念,重新认识的重要性何在?2)如何准确把握各种基于股权的薪酬福利工具的设计初衷及其理论实践背景?3)从哪些方面梳理过往的问题与教训?4)怎样理解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5)什么样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的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的问题导向二、对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问题的再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面临双重转型,同时还叠加着经济危机后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的巨大冲击,粗放的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已经进入上一轮改革的成本集中偿付期。急需深化改革,突破瓶颈,释放新的制度红利!(一)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问题的背景分析粗放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压低劳动力价格,高投资匹配劳动密集的出口导向模式到达瓶颈。一方面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改变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还处于深度调整期,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和布局需要再平衡,这需要时间和成本。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发达国家迟滞追赶的动机加强。1.转变增长方式倒逼改革9促进和保护良性竞争,重塑统一、公正、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重塑混合所有制经济合格的竞争主体。尊重经济规律,推进兼并重组,跨产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整合生产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顶层设计和细致优化升级版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从粗放的市场经济向精细的市场经济迈进。2.顶层设计改革的升级版10没有免费的午餐!有收获必有代价,利弊随行;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3.改革成本在累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粗放,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差距扩大。民生和法制问题突出,公众对治理官僚主义和腐败的诉求日益强烈。11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和低风险偏好的“中庸”文化主导了改革思维。计划经济市场经济4.改革的倒逼机制直接目的启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解决短缺经济问题。制度红利改革到了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需要顶层设计,释放更多制度红利。5.国企改革的起点与攻坚改革重点是发展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到目前为止,指导意见、细则没有完全出来;但逻辑不变,就是我们需要改革、需要更精细化的市场经济,要从粗放的市场经济走向精细的市场经济、法治的市场经济、更有包容力的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民营经济国有经济战略重组混合所有制企业粗放的市场经济走向包容的市场经济的金字塔结构渐近式改革范式: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初的直接动因是调动生产积极性和缓解商品短缺,奠定实用主义的逻辑起点。首先尝试的是控制权,然后才是动地方中小企业的产权,逐步推进到中央企业的子公司,逐级推进,从外部市场化到内部市场化。大型企业组织经济规模相当于一个国家,微观再造合乎逻辑。如中石油、中石化等500强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当庞大,这样的企业组织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它的微观结构?改革的有序性:大型企业组织的改革,混合所有制推进应逐层实施,这是我们的成功经验。不管在国有经济整体的顶层,还是大型企业组织顶层,都需要在保持国有的控制力的基础上,在微观层面和基层,让更多的改革红利释放出来;可以尝试包括员工持股在内的方式去调动积极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特征分析政策性补贴…市场准入税收要素价格优惠资源配置便利******政策性负担…战略性负担社会性负担******由于国家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国家不能完全清楚平衡政策性负担需要补贴水平,从而形成预算“软约束”(科尔奈)、业绩考核失真和激励兼容等衍生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正在向市场属性靠拢,而渐渐远离我们标称的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的与市场经济相容。混合所有制首先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其次混合的比例也直接影响到它对政策性负担的承担能力,以及政策的决定者会考虑给其相应的政策性补贴,这是个对等平衡关系。21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代理链条的差异在人民——政府——出资人机构(或代表)——企业私人——企业。1)企业按公司法注册,私法调整范畴,在法理上向私倾斜。2)国家所有权的背后是公权,私人所有权的背后是私权,在实践上公权比私权占优。3)私人所有权代理链条段短,反应直接迅速。4)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存在现实目标差异,这种差异还不仅仅是长短期利益平衡上的差异。1980-2002年各国工业部门雇员劳动报酬比重中国劳动报酬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图全国工资占GDP比重(1998-2006)25约束激励问题始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国企限薪酬的两难选择:回应社会诉求与薪酬福利的市场化取向。调整薪酬结构,规范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期望很迫切,但我国员工持股存在问题较多,观念和意识还很模糊。一些试点方案中,合伙创业、管理层持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概念混乱或被曲意使用,员工持股成为唯一的制度出口,大有再度被扭曲的趋势。(二)员工持股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全面深入地研究员工持股的理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系统回顾过往问题,理清政策导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关于员工持股问题的理论、政策及实践(一)研究框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必须正本清源还原各种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理性甄别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客观分析我国工业化进程、产业链层级和劳动市场差异,有的放矢,规范发展,员工持股才能有生命力。理论借鉴一二实践三政策四31导论理论篇借鉴篇政策篇实践篇理念和思路•从劳动价值论到要素价值论•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从激励理论到分享理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混合模式•我国员工持股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式与问题•案例•对现行政策的梳理•准确界定各类薪酬福利工具•员工持股的指导意见第一,从认识论缺陷与实践论发展的角度,分析从劳动价值论到要素价值论的反复过程;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追溯劳动价值的回归、资本化及确权。1.理论要点第二,从产业革命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变革分析劳动在GDP占比的下降趋势,理解“双因素经济论”背后给予员工资本性收入的宗旨。第三,从激励理论到分享理论的分析,区分了激励与普惠在制度设计导向上的差异。第一,经典的股权激励以期权(SO)为主要形式,以管理层和核心骨干为对象,以公司理论和激励理论为支撑;MBO和EMBO作为资产剥离和杠杆收购的工具,可用来实现私有化或所有权转移和退出。2.借鉴要点员工持股计划(ESOP)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双因素经济论”和“分享理论”,基本动机是普惠、分享和增加资本性收入。第二,存在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发展理念上区分导致产业发展和劳资关系处理方式上的差别。美英在员工持股制度设计和法律规制方面与德荷日的差别,美英由于实行了更具侵略性的劳动政策,在法律保护和调整上,比劳资关系处理较好的德荷日需要更强有力的措施。员工持股计划(ESOP)的初衷就是设计一种福利为主激励为辅基于股权的金融工具,目的是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在劳资利益上取得平衡和共赢;其成功实施前提在于广泛的社会共识、法律规制、税收优惠以及完整的程序设计等。3.实践要点以前员工持股模式的主要问题:一是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二是实践上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三是法律规制不完善;四是亟需系统完整的体系设计;五是相关配套措施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