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5日165501551浅谈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点1_学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摘要:提到李白,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朗朗上口的背上几首的。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权钱相争,尔虞我诈,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表现出一种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试想李白如果不坚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性格,又怎么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正是其狂放的性格和高度的自信,才使他蔑视权贵,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惊世言语。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诗歌中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其诗歌创作中山水诗更令人拍案叫绝。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提纲:一、李白生平介绍二、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一、李白生平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出生于一个富裕,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从这记载中可以知道他早期曾受过很好的教育。而在他的诗中也非常明确的陈述了他的家世。在《上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云: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而蜀中又是一个道教气氛浓郁和有着任侠风气的地方。这对李白有着很大的影响。他学剑、干谒、任侠、访道。“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上韩荆州书》)青年时代的李白已经显示出性格豪放不羁,飘逸不凡,并有求官从政,隐逸求仙的志向。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隐居读书,漫游求仙和任侠生活中度过。二十多岁时,李白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游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李白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施展,建立经邦济世的功业,即《将进酒》中所咏唱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出蜀漫游,在祖国广阔天地里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爱慕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特别是第一次长安之行,加深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具体感受。在长安,他奉召入宫,以为机遇已到。在《南京别儿童入京》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京后供奉翰林是其一生最得意时期,在这里他看到官场黑暗,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在《行路难》《蜀道难》《梁甫岭》等诗中都集中地体现了他这一时期愤激不平的情绪。《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不久因性格狂放和行为孤傲不羁,触怒了朝中权贵,遭到谗毁,被迫离开长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继续漫游各地,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思想深度有了重要的突破,名篇叠出。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而后又遇高适,怀古登临纵酒射猎之后,举行入道仪式。这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既悲愤不平,对朝廷充满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仕。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没有消退。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回后又闻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又想从军报国,无奈半道病还,过了一年,李白病逝,年62岁。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所以他创作了许多山水诗,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并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二、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李白是一个性灵派的诗人,他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重直觉,并且感情炽热。同时代的老诗人贺知章赞誉他为天上的“謫仙人”,后人又尊他为“酒仙”“诗仙”。他继承了“屈原”、“二谢”的优良传统,又独抒自己狂放飘逸的性灵,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约占李白诗歌的五分之一,和同时代的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王昌龄等,把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李白的山水诗,自然形象气魄雄伟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想象力丰富“欲上青天揽明月”,又融入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独特体会,韵味雄浑深沉,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正如老诗人贺知章所赞“可以泣鬼神矣”,又如李白自己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开创了山水诗的又一先河。李白的山水诗总是和诗人当时的心绪相默契,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他追求自由光明和个性解放的精神,对庸俗丑恶不肯妥协的傲岸性格,在他的山水诗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李白在盛唐山水诗坛上占据了令人瞩目的地位,成为我国山水诗的一座高峰。当然,李白兼备众体,他的山水诗也有幽静秀丽的一面。李白的山水诗中人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呈现出盛唐气象,充满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风雄奇豪放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想像力丰富“欲上青天揽明月”,语言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远远超出一般的山水诗人,开创了山水诗风的又一先河。说起唐朝山水诗人的代表,世人马上会想到王维、孟浩然,很少有人提到李白。李白山水诗的成就,在中国山水诗诗史上占具特殊的地位。李白的山水诗,以匠心独运的艺术风采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没有李白“我心飞翔”的山水诗,就没有唐代山水诗独立高标的地位。他推动了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文学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凡名山大川进入他的视野也就融进他的诗魂。他完全用自己的心灵任意挥洒驰骋。因此他的山水诗也就拥有自己的灵魂,有一种“謫仙人”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如天风海涛,变化莫测,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他的山水诗不仅描写了蜀道、庐山、黄山等名山,黄河、长江等大川,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还描绘了自然界的明月、白云、青松、翠竹等景物,形神兼备,妙机天成,显示出李白对自然山水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山水诗展现了新的风貌。葛景春先生分析李白的山水诗时说:“他的阅历之广,胸襟之阔,胆识之高,才学之富,和气度之大,都要比二谢,王孟等人为优。如果说二谢和王孟的山水诗是幅风光秀丽的山水画,那么李白的山水诗就是雄浑的山水交响乐。李白的山水诗呈现出的主要美学风格是雄健的阳刚之美,是清雅壮丽。”下面,我们就李白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从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一)李白的山水诗总是表现出奔放豪迈的艺术特色,体现出他的率直狂放李白的山水诗总是表现出奔放豪迈的艺术特色的精神和独立不羁的个性。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1、李白的山水诗中艺术特色,在雄伟瑰丽的景物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李白的山水诗中艺术特色,在雄伟瑰丽的景物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见出他独立不羁。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杜甫对李白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以自身的个性去改造眼前的山川大河,将这些景物理想化。他往往是从把握整体的方向入手,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以主观情感上需要山水的形象进行刻画,创造出独特的诗歌意象,显示出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何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描绘了一个美轮美负的神仙世界: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莺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此盛大而热烈的场面,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这首诗以神仙世界的光明美好来反衬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表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思想。2、积极浪漫,阳刚之美.李白的山水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描写哪些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景观,展露了李白独特的个性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充分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蜀道难》正是这一特色的代表作:《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名。歌词内容多写入蜀道路的崎岖和蜀地形势的险要。诗人运用浪漫主义夸张手法,通过奔放雄健的语言,将远古神话和蜀道山川熔铸在一起,把人带进神奇惊险的天地,领略祖国秦陇、陇蜀一带奇险,壮伟的风光。全诗围绕“高”、“危”二字。畅酣淋漓地描写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情景,气势磅礴,音调激越而富于变化。宋人欧阳修贺李白说:“李白落笔生云烟,千奇万险不可攀。”(《太白戏圣俞》)。李白在《蜀道难》中确是用惊人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巨型蜀道山川的画卷。诗的一开头三个叹词连用,再加上“危乎”“高哉”叠用,以强烈的咏叹振起全篇,为整个诗篇奠定了雄放的主旋律。接着写蜀道诞生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离奇神秘的色彩,引起人们探险猎奇的极大兴趣,为进一步描写蜀道之艰险埋下伏笔。接着极写山势之高危,六龙回车,冲波逆折,鹤飞不过,猿愁攀援;又以“悲鸟惊飞,古木森然;子规悲啼,朱颜凋损”来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愤。经过一连串的烘托铺垫,诗歌对蜀道的描写进入高潮:“高峰绝壁,枯松倒挂;飞湍轰鸣。砯崖转石。”这真是一个惊心魂的画面:高耸的山峰离青天不到一尺。巨大的枯松倒挂在绝壁之上。与这静止的画面相呼应,则是飞湍和瀑布争相喧嚣,跌落深潭,撞击崖壁,冲击转石,发出了万壑雷鸣。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产生了一种排山倒海、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最后诗人表现了对社会和时局的某些担忧和关切。这一切,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题旨。写尽了蜀道的神秘、雄伟、奇险;甚至恐怖,但给人们的感觉却不是知难而退,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更激发了人们探险猎奇,征服自然的热切愿望。《蜀道难》成为描写蜀道山中最光彩的篇章!(二)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生活在唐朝由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热烈的向往之情。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又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水。那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在江中波动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谧,衬托出一叶扁舟出游时思念故人的情怀,神采飞动,韵味淳厚,昔人曾誉为“太白佳境”。再如:《渡荆门送别》: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渡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