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农村科技服务港工作总结2007年是深化首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之年,也是我市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的开局之年,农村科技服务港紧紧围绕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集成服务“三农”的公益性、中介性和综合性的科技服务平台作用,按照“抓住一个核心,激发两个活力,实现三个突破”的总体思路及年度目标计划,努力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农村科技服务港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2007年度各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进展及成效以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为基础,整合科技服务资源;落实六项保障工作,对接科技服务;突出重点工作内容,实现工作方式刷新(一)、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搭建科技服务资源平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势,成功整合了市农科院信息所“农业语音信息服务系统”资源,建设了专业化的协调员信息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开展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1、完善农村科技服务港网站。完成农村科技服务港网站建设工作,网站各项服务功能运行正常。在原有的服务功能基础上,根据协调员需求增设市场行情、科普专栏等板块,增强了市场化信息服务。同时在服务港网站的基础上,建成农村科技协调员专业网站,搭建了一个协调员、专家、政府多方互动的网络沟通平台,实时向社会发布科技成果和农民科技需求信息,并通过专家参与,促进各种问题的解决。2007年通过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342篇。报道了农村科技协调2员工作措施及成效,集中展示了优秀协调员的先进事迹。2、开通短信平台。搭建了农村科技服务港短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手机的作用,通过短信中心提供的下发和上传功能,实现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的定制、点播、以及与互联网的互动,为政府、农村、农民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根据服务港重点工作内容,通过短信平台开展了产业技术信息服务、产业市场行情信息服务、需求解答服务、业务通知等工作。2007年通过短信平台共发布3455条信息,其中短信需求12条;根据农民需求发送答复信息350条;重点针对农大三号蛋鸡、林地食用菌发布的技术信息650条;市场行情信息2092条。3、强化语音呼叫中心服务。与市农科院信息所共建“农村科技协调员热线电话”,汇集市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多家科研院所专家参与科技咨询服务工作,针对农民语音咨询电话,农村科技服务港通短信平台、专业网站、电话回复、上门服务等方式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科技需求。(二)、以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为核心,推进科技服务工作1、需求调研把握农村需求是服务港开展工作的着眼点,也是服务港开展推广服务的动力。从完善农民科技需求沟通渠道、构建农村科技需求反馈网络着手,通过科技需求热线(51501853/4/5/6)、农业语音呼叫系统(51503939)、爱农信息驿站、短信互动平台等多种途径,及时掌握各类农村需求,建立了快速反应和全程跟踪的技术服务机制,同时,整合内部工作资源,建设需求OA平台,不断完善了“需求→资源→3推广→需求”的闭环工作方式,提高了科技服务效率。与农科院信息所合作共建的农村科技语音热线(51503939),搭建了农民个体需求反映通道。全年共接到语音咨询电话540余个,涉及到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服务港通过语音中心、短信平台及上门服务等方式较好的解决了科技需求。通过爱农信息驿站信息渠道收集农民需求共计1500余条。以爱农信息驿站大调研为主要工作手段,建立快速绿色需求信息反应通道,责成服务港专人负责驿站工作对接,及时获得区县各驿站站点需求信息并进入服务港需求解答工作流程中。为驿站及其带动联系的农村科技协调员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服务港以专家授课、田间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共性及个性需求予以解决。服务港通过农村科技需求热线、短信平台等途径共接到农民需求电话100余个,主要来自房山、昌平、密云、怀柔、延庆、大兴、门头沟等郊区县,咨询问题主要是镇域或村域的共性技术需求,尤其以门头沟、怀柔的科技需求数量居多。2、资源凝聚广泛凝聚社会有效资源,为农民提供实惠的服务是服务港的宗旨,紧密联系在京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在发挥各单位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单位的优化组合,集成服务。服务港与中央在京院所、北京市属高校院所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对接,建立了科技资源协调库,包括涉农高校院所十余家,以服务农民、建设新农村为共同目标,集中各单位科技优势为农村、农民服务。同时,注重梳理关键技术,明4确重点,在转化和推广的过程中强化技术的集成应用,着重发挥技术的综合示范作用。(1)、对接科研院所资源,加快成果、知识转化应用为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港的核心服务能力,服务港广泛凝聚各类科技资源,与中国农大、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中央院校和市属三院(市农科院、农职院、农学院)建立了合作联系,并就农大节粮型蛋鸡、立体草莓、林地食用菌、微孔矿物肥等一批科技成果进行了示范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2)、广泛凝聚企业、中介资源,探索市场化服务模式针对有机肥、农业装备等投入品新成果的推广,积极与阿姆斯、嘉博文、京圃园、颐永堂等一批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和设施农业协会、京鹏环球温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资源建立业务关系,探索依托科技协调员,以市场化运作形式,开展相关成果的推介、培训和宣传。同时,凝聚了BSI、SGS、方圆认证、新世纪认证、科环、技术交易中心、持国技术评估事务所等一批科技中介,在标准化推广、技术评估和技术交易等业务方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3)、依托职能局等政府资源,为科委工作提供服务组织农业局、林业局等资源,就设施农业节水、病虫害防治、蔬菜新品种、耕地质量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和技术选择进行研究;主持负责2008年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凝练和建议方案的细化工作,为科委软课题研究和重大项目立项提供支撑。53、技术推广成果推广是服务港的核心工作,通过大量的需求调研分析,针对北京市农业、农村生产现状,服务港从各高校和院所筛选出了农民正在应用和有潜在需求的52项(套)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协调员实用技术展示及推荐主题活动,向广大农民介绍推介系列实用技术,吸引众多农民前来参观学习。针对农民普遍需求,凝练出了10项重大科技成果,编制详细推广方案,作为服务港今年重点向农村推广推介的技术。2007年开展了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草莓新品种及立体栽培技术三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已推广至房山、怀柔、门头沟、平谷、昌平、密云、延庆7个区县33个乡镇,累计发放鸡雏17万只。预计农民增收510万元。培养和带动了100余名协调员。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了“科研院所+支部+协会+股份制”、“科研院所+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科研院所+公司+农户”等多种推广模式,同时成立了专家和30名协调员组成的“京郊节粮蛋鸡养殖技术服务队”,负责蛋鸡养殖管理、疫病诊断等技术服务。服务港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为协调员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市场行情信息提供等多种服务,组织12次养鸡技术培训班,开展养殖户之间跨区域的横向交流学习活动,编印并发放了600份节粮蛋鸡用户手册。服务港还以北京工业设计中心为依托,为蛋鸡合作社提供农产品深加工包装及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产品市场化包装。6“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项目已在房山、通州、怀柔、延庆、顺义、门头沟、大兴、密云8个郊区县进行推广,品种涉及长根菇、大杯伞、秀珍菇、香菇武香1号、特大毛木耳、高温平菇等7个品种,推广面积达2000亩,培养农村科技协调员近100名,农村科技服务港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协调员联系制度,开展食用菌制种技术、林地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培训共30期,累计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开展现场指导栽培技术咨询服务达100余次,指导农户1000户,编印并发放1000份资料。通过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了林地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水平。“草莓新品种及立体栽培技术”,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确立在顺义三高、昌平南邵和通州宋庄各建一个立体草莓示范观光大棚。目前,该技术推广正在按照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技术服务是服务港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农民语音留言和热线电话,服务港及时组织专家到生产一线,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问题,全年累计下乡90余次,直接收益农民3000人次。例如,2007年2月28日上午11点,农村科技服务港接到彭德生的紧急电话,反映该协会27家养殖户近10万只30日龄的雏鸡不同程度的存在咳嗽、打呼噜等病症,而且陆续有死鸡出现,养殖户心急如焚。服务港迅速组织禽类疫病专家在当天下午1点钟赶到养殖现场。专家们在了解发病前饲料、用药,分析雏鸡粪便及鸡舍周围的环境,并对病死鸡进行了现场解剖后,排出了禽流感等传染性疫病的可能性,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专家还抽取血样,带回实验室分析后,指明了病因,及时提出7解决措施,遏制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为养殖户避免了巨大经济损失。2007年4月18日,服务港组织中国农大果树栽培专家来到门头沟雁翅镇太子墓村,针对苹果大小不一,品质不高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专家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树体管理等具体措施,以提高果品品质和商品果率,并就果农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农业推广教授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在房山、延庆、密云三个区县五个乡镇都建立了推广教授工作试点,这些推广教授根据当地产业特色,组织相应的专家、技术成果为乡镇经济发展服务,把推动乡镇发展作为教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乡镇已显示出推广教授的作用。4、科技培训围绕协调员队伍建设,服务港从提高协调员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准三个层面开展培训,力求培养一支生活在农村、服务于农村的新型农民代表,更好地实现农村科技协调员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传、帮、带作用。2007农村科技服务港依托在京涉农高校及农业企业,通过教授下乡和协调员进大学的方式,举办果树、肉鸭、柴鸡、信息检索、植保、疫病防治等多种培训班(活动)120多次,累计培训协调员3500人次。启动了农村科技协调员培训行动计划,联合北京市农科院、北京市供销学校、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三家单位,采用卫星直播、网络直播和双向视频方式开展实用技术、技术转移及市场营销三个模块的系列培训活动。组织农村科技协调员交流活动,分别在昌平、密云开展新能源、新技术展览,宣讲农村科技8协调员建设工作和服务港服务职能。如:2007年3月30日,依托市农学院举办了为期2天的“首期农村科技协调员农业科技信息检索能力培训班”,60名来自延庆县、昌平区农村科技协调员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协调员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解决生产、生活中科技难题的能力;2007年4月4日,联合门头沟妇联开展了“节粮蛋鸡养殖关键技术”的培训,在门头沟区筛选了10个村20名妇女能人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使养殖户全面了解了节粮蛋鸡的特点、鸡蛋品质、鸡的疫病、养殖温度等问题,为节粮蛋鸡的成功养殖奠定了基础;2007年7月16日,为了更好地开展京郊节粮蛋鸡的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京郊养殖户的饲养水平,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节粮蛋鸡养殖技术培训班”,怀柔、密云、延庆、门头沟、昌平、平谷、房山7个养殖区县的蛋鸡养殖科技协调员共计近40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同时,以此次技术培训为契机,通过整合专家资源成立了“京郊节粮蛋鸡养殖技术服务队”,以专家为队长、协调员为队员,这支服务队的队员们在取得“真经”后,将向周边养殖户进行知识传播、技术传授、科技推广和信息传递,进一步影响和带动其他农户通过饲养节粮蛋鸡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5、创新型乡镇建设按照年初选定的11个创新型乡镇作为建设目标,根据乡镇规划要求,服务港积极组织科技力量推动创新型乡镇发展,采取个人承包制形式,每个员工负责1-2个乡镇,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内容。通过全年工作,每个乡镇的工作都有一定进展。在房山琉璃河利用农大推广9教授的科技实力,对肉鸭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仅肉鸭强行换羽一项技术,就能延长种鸭使用年限,节约开支一倍以上。同时利用当地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食用菌、养殖节粮型柴鸡,用科技和人才促进了乡镇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