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试卷(题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7年试卷:1.名词解释:5个20分,2.选择题:20个20分3.填空题:10个20分4.简答题:2个20分5.计算题:1个20分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从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2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3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4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整个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5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表形态和物质成分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6走向——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延伸方向叫走向,其交线叫走向线。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7倾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它与走向正交。8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平面角,即最大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间所夹的角。9节理——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的位移。10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11背斜是岩层向上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12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是较新岩层,两侧部分依次变老。如岩层未被剥蚀,刚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表仅见到时代最新的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后,背斜山被削低,整个地形往往变得比较平坦。甚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13阶状断层: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倾向相同而又互相平行的正断层组合而成,其上盘依次下降呈阶梯状。14地堑:是由两条走向大致平行而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成一个中间断块下降、两边断决相对上升的构造。15地垒:由两条走向大致平行而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成一个中间断块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的构造。16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17震中:震源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称为震中。震中附近的地区称为震中区。18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到震中的距离。19极震区:强烈地震时,破坏最严重的地区。20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震源到震中的距离。21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传播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2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未来10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它是对地震危险性作出的综合性平均估计和对未来地层破坏程度的预测,目的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和抗震标准。23建筑场地烈度:也称小区域烈度.它是指建筑场地范围内,因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基本烈度降低或提高后的烈度。通常建筑场地烈度比基本烈度提高或降低半度至一度。24设计烈度:是指抗震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又称设防烈度或计算烈度。它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对基本烈度的适当调整。25泥石流:是一种含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特点:(1)密度大,在1420-2440kg/m3之间。(2)突然性的山区地质灾害。(3)破坏性。26地下水:地下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岩土体空隙中各种状态的水,它是地球上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与大气水、地表水之间的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即在各种自然因素影响下进行着自然界的水循环。27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叫泉28潜蚀或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称潜蚀或管涌。潜蚀较普遍的发生在不均匀的砂层或砂卵(砾)石层中,潜蚀包括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两种。潜蚀在自然条件下和工程活动中均会发生,人们习惯地把工程活动中发生的潜蚀称为管涌。根据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关系,可将管涌分为垂直管涌和水平管涌两种。29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称流土或流沙。流土一般发生在均质砂土层或粉土中。潜蚀和流土是可以转化的,潜蚀的发展、演化,往往可以转化为流土。30矿物:是在地壳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称为单质矿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称为化合物矿物。31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即解面)的能力。32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断裂面方向是任意的,断口的形态不会是平滑的,极据形态特征,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平坦状断口等。33岩浆岩:是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根据岩浆运动特征,分为喷出岩(火山碎屑岩、熔岩)与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和深成侵入岩)。34浅成侵入岩:岩浆沿地表裂缝上升到距地表较浅处冷凝而成的岩石。35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作用下,有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36变质岩:由火成岩或沉积岩或先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37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38岩石风化作用:由于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等的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发生崩解、破碎以至逐渐分解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39湿陷性黄土: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导致建筑物破坏,具有特性的黄土,称40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岩体是岩石结构体与结构面的组合。41结构面:系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一定厚度)的地质界面(或带),例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等。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为不连续面。42软弱夹层:指岩体中那些性质软弱,有一定厚度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与周围岩体相比,软弱夹层具有高压缩性和低强度的特征。其中最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是泥化夹层。43岩溶(喀斯特):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和地面流水以溶蚀为主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发育演化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种种地质现象,称为岩溶(或称喀斯特)。44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的水混合后,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作用叫做混合溶蚀效应。45渗透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称渗透压力或动水压力。46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当渗透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的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这种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现象称之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47下蚀作用:河流侵蚀河床底部岩石,使河床降低的作用称河流的下蚀作用。48侧蚀作用:河水侵蚀河床两壁或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和谷坡后退的作用,称河流的侧蚀作用49触变性:软土受到震动,颗粒连结破坏,土体强度降低,称流动状态,称为触变。触变容易导致地基失效。50流变性: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变形可延续很长时间,最终引起破坏,这种性质称为流变性。51地基强度:是指地基在建筑物荷重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二、思考题1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1)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作用地球上现有的工程建筑物都建造于地壳表层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地质环境包括地壳表层以及深部的地质条件,它们以一定的作用方式影响工程建筑物。例如: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导致的强烈地震,顷刻间可使较大地域内的各种建筑物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毁灭性的损失;地壳表面的软弱土体不适应于某些工业与民用建筑物荷载的要求,需进行专门的地基处理;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岩溶洞穴因严重渗漏,造成水库和水电站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甚至完全丧失功能;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因难于治理而使铁路改线等等。(2)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又会反馈作用于地质环境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使自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例如:滨海城市大量抽汲地下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造成海水入侵、市政交通设施破坏和丧失效用、地下水质恶比等;大型水库的兴建,使河流上、下游大范围内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库岸再造、库周浸没、库区淤积、诱发地震等问题,甚至使生态环境恶化。(3)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之间,处于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之中2简述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四种类型: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以及使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地震作用——由地震引起的岩石圈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石的全部地质过程。按其作用部位分为侵人作用和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地表以下一定坏境中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结构、构造或物质成分的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过程。按变质作用的因素和所处的部位分为接触变质作用、碎裂变质作风、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此外,尚有洋底变质作用.3简述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硬结成岩作用等类型: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产生的破坏作用,并把破碎分解了的产物搬离原地。按动力来源分为风的吹蚀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和海水湖水的冲蚀作用等。搬运作用——风化剥蚀后的产物被迁移到它处的作用。由于介质和环境的不同分为风的搬运作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冰川的搬运作用和海水、湖水的搬运作用等。沉积作用——当搬运介质的动能减少、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在生物的作用下,被搬运的物质在新的环境下堆积起来的作用。按沉积方式分为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由于动力性质和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风的沉积作用、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和海、湖水的沉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松散堆积物、岩块等由于自身的重量并在其它动力地质作用触发下产坐位移和变化的作用。按其运动方式可分为崩落作用、潜移作用、滑动作用和流动作用。硬结成岩作用——使松散堆积物转变成沉积岩的过程,按方式的不同分为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4简述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包括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绝对水平的岩层是没有。水平构造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校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上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未发生明显的变形。其特点是不同地点在同一高程上,出现的是同一岩层。倾斜构造: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定夹角时称为倾斜构造。倾斜构造常常是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也可以是大区域内的不均匀抬升或下降所形成的。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受力产生一系列连续的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是岩层塑性变形的表现。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断裂构造: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所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称为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种。节理——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的位移。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5简述活断层的基本活动方式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地突然滑动,称地震断层或粘滑型断层。另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称蠕变断层成蠕滑型断层。一般认为:粘滑型断层的围岩强度高,断裂带锁固能力强,能不断积累应变能。沿这种断层往往有周期性的地震活动。蠕滑型断层一般无地震发生,有时伴有小震。6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1)物质性质,最易产生滑动的为夹有软弱岩层的坚硬岩石和松软土层。(2)地质构造,岩层倾向与斜坡倾向一致时和岩体多断裂时易产生滑动。(3)斜坡坡度,超过边坡休止角时易产生滑动。(4)降水,水的浸润降低活动摩擦力,是导致滑动的主要外因。(5)地震,地震诱发滑坡是极为普遍的,震级在5—6级以上的引起滑坡。此外,人们采掘矿石,开挖渠道,如果施工不当,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也会产生滑坡。7滑坡的发育过程分为潜移形变阶段、滑移破坏阶段、渐趋稳定阶段三个阶段。潜移形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