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西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思三创为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2月25日)王辉忠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要素制约突出等严峻考验,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实施“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和“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五年是经济实力较快提升、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60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翻番,达到78884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432亿元和658亿元,均增长1.5倍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总量跃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4.8%,农业规模经营率达到60%以上。启动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大宗商品交易所成立开业,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959亿元。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全面开发建设,宁波高新区、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分别居全省和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研发园区、和丰创意广场建成投用,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智慧物流产业园加快建设,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发展加速融合的五年。全面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15平方公里扩大到28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8.8%,全市全面小康实现度达到94.4%,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超过90%,在全省率先进入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杭州湾跨海大桥、绕城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成投用,城市轨道交通启动建设,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3亿吨和1451万标箱,居世界第5和第6位,栎社机场升格为4E级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一大五中”水源工程全面建成,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网络更加完善。中心城区“十大区块、八大系统”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初具规模,“五路四桥”和机场快速路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整治背街小巷、淘汰城区燃煤锅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编制实施余慈统筹和象山港区域保护利用总体规划,8个卫星城市建设试点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434个,完成农房改造1869万平方米。——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认真实施省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展11个区域12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加快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基本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优势进一步巩固,境内外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由422亿美元增加到982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境外设立企业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圆满完成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认真做好援疆、援藏、援黔工作。——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大力实施“六大民生工程”,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674元增加到340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8847元增加到1651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22:1缩小为2.06:1。城乡统筹的大社保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社会保险政策性全覆盖和城乡低保一体化。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教育发展进入全面普及阶段,服务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十大医疗卫生设施建成投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04万平方米,实施中心城区非成套房改造38万平方米,完成老小区整治89个,市区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由24.9平方米提高到3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51.9平方米提高到57.2平方米。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环保基础支撑明显增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人口、体育、档案、史志、扶贫、慈善、助残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这五年是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市软实力持续提升的五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精心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炼宣传“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城市形象口号,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宁波书城等重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城乡“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全面形成。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9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和阶段性改革任务,20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这五年是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谐局面不断巩固的五年。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和重大事项决定上的重要作用,人大工作和常委会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支持政协依照章程履行职能,完善重大决策专题协商、重大事项民主监督、重点协商议政课题成果转化机制,政协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与“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联络联谊,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工作全面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普法教育得到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深化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完善治安动态防控、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获得省“平安鼎”。——这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五年。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差额选拔、竞争性选拔等制度,干部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健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区域化党建工作,探索构建区域性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和协商议事组织“三位一体”组织体系。编制实施中长期人才规划,全面启动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率先推进廉政文化、“三重一大”保廉制度、基层廉洁工程和廉情预警机制建设,加大纠风治乱和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回顾五年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取得各方面工作的新突破,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中共宁波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甬部队和海内外“宁波帮”、国际友人,向所有为宁波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五年历程,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不管外部环境如何错综复杂,只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脚踏实地打基础,坚定不移抓改革,义无反顾促转型,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继续走在前列。不管发展形势如何困难重重,只要坚定发展信心,永葆创业激情,付出百倍努力,就一定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困惑,战胜一切艰难挑战。不管建设任务如何艰巨繁重,只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有效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广泛地凝聚各方面智慧力量,激发一切积极因素和创造活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回顾五年历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转型升级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承载辐射功能不够完善,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尚需健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改革进入攻坚期,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亟需加大创新突破的力度;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薄弱,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有待增强;反腐倡廉建设仍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消极腐败现象在有的领域还易发多发。我们必须勇于正视问题,敢于直面矛盾,善于突破自我,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要求今后五年是宁波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时期,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在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中明确发展方向,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找准发展方位,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谋划发展方略,始终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纵观当前形势,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有利条件看,我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长三角区域规划深入实施,浙江“三大国家战略”全面启动,这必将为宁波加快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增添新的动力。从困难挑战看,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宁波原有优势正在弱化,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加凸显。从群众期待看,宁波人民对城市地位、发展品质、城乡环境的关切更加强烈,这对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机遇不常有,抓住机遇走好关键几步,就能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发展;挑战不可怕,迎难而上战胜挑战,就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率先发展。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提振士气,主动应对、趋利避害,以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意志、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使宁波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让宁波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今后五年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弘扬“三思三创”精神,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成为发展质量好、民生服务好、城乡环境好、社会和谐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历届市委接力推进的战略任务;实现现代化,是全市上下不懈追求的共同愿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我们所要基本建成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应该是综合实力位居同类城市前列的经济强市,应该是城乡高度融合的现代都市,应该是以国际强港为支撑的亚太开放门户,应该是宜居和美的幸福之城、文化名城。到那时,宁波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努力成为发展质量好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临港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作用明显,港口综合竞争力全球领先,成为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贸易物流中心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