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政治主观题精选㈠1.“二战”是人类历史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占世界80%的人口被卷入其中,直接参加作战的兵力达1.1亿人,552935万人死亡,其中平民744758万。然而,在战争初期,西方强国一度奉行绥靖政策,对德国、日本的侵略野心采取姑息态度,不惜牺牲小国、弱国或他国利益,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给果害人也害己。后来正是以打败法西斯侵略为共同目标,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超越国家利益、超越社会制度和政治信仰,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强团结合作,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政治常识的知识就如何构建和谐世界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要点:(1)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我们要构建和谐世界,就必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为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4分)(2)历史告诉我们,通过武力来实现本国利益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构建和谐世界,就必须遵守国际法,遵守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坚持反对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4分)(3)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不应以牺牲他国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构建的和谐世界,应是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相互信任、共保安全的和谐世界。(4分)(4)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我们要构建的和谐世界,就必须强调在国际交往中要坚持求同存异,尤其是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时,一定要加强国际合作。(4分)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分)(3)、结合材料三,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答案要点:(1)、材料一反映了“十五”期间A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至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2004年至200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县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4分)(2)、第一,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第二,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三,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6分)(3)、第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公平,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或收入悬殊,防止两极分化。要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措施,确保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第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8分)3、阅读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表1:2005年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1136673354246426025071221表2: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年份1978年1990年1994年1996年2005年基尼系数0.180.340.370.4240.45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材料一由于农村居民支配收入较少,不少农村适龄儿童因无力支付学杂费而辍学,农村青少年按受义务教育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1)结合表一和表二,联系我国分配制度分析当前我国应怎样维护社会公平?(6分)(2)结合材料,从政治学角度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6分)答案要点:(1)、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②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③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6分)(2)、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接受教育的权利,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较低导致了部分适龄儿童不能接受义务阶段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是在保护其合法权利。②政府必须履行政治、文化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推进农村教育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政府应有的责任。③政府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对贯彻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6分)4.(32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专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同时,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运用经济常识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论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才能做到这二者的统一?(12分)答案要点:①既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择优汰劣等功能;树立追求效率,竞争创新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4分)②又要通过宏观调控解决社会共同职能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保证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或答:通过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悬殊,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4分)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来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分)5、中国是过去20多年里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实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5到6倍。因此,党的“十一五”规划将“先富论”转变为“共富论”,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⑴、党的“十一五”规划将“先富论”转变为“共富论”的主调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⑵、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重视贫富差距问题的客观必然性。答案要点:⑴、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先富论”认同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贫富差距和不和谐的现象也存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党的“十一五”规划将“先富论”转变为“共富论”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从认识随实践而发展的角度回答亦可)。⑵、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贫困差距问题。6、材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核心是“和为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社会的“不同”多起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然而,和谐同于共生共长,不同于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正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材料二:利益分配不公是危害社会和谐的最突出问题。在国际上,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GDP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贫富落差,由此导致人际对立对抗、社会动荡动乱。“拉美陷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材料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⑴、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的方法?⑵、选用问题⑴中的某一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⑶、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常识说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意义。答案要点:⑴、体现了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矛盾分析的方法。⑵、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应该允许个人有不同的具体价值选择。和而不同,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大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考生可运用任何一种矛盾分析的方法回答问题。表述与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观点正确,结合材料紧密,条理清楚,均可)⑶、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很好地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共叙中非友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未来发展,共同谱写下新的友好篇章。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北京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两个成果文件,确立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对中非未来3年合作进行全面规划,取得了丰硕成果。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确立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答案要点: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利益决定了我们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并政策(2分)②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所以我们要发展与非洲的合作,维护世界和平;(1分)③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团结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1分)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1分)⑤国家之间的分离聚合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确立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1分)⑥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确立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会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