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五号导弹核武器研制历史(4)(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风五号导弹核武器研制历史(4)7.02批特殊弹道飞行试验一院总体设计部针对东五01批飞行试验发现的问题,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了10项较大的改进措施,改进了一级火箭发动机的点火线路,对有关部件和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提高平台精度、解决恒温问题,控制系统关键部件实行备份,并进行了仪器舱超载荷静力试验等一系列大型地面试验。同时,还在酒泉试验基地进行全弹非加注状态、加注状态的振动试验,弄清了导弹在发射状态下出现抖动现象的性质和时机,提出了防止抖动的措施,使导弹质量的可靠性明显提高。1974年1月4日,经过重大改进的东五02批开始初步设计。6月21日至8月30日,东五02批弹体结构图纸完成设计出图,开始投产。02批投产后,又做了大量的地面试验,并组织了一系列专项技术的攻关,为型号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1977年9月27日,中央专委批准了《地对地洲际核导弹研制任务书》,明确规定了洲际导弹的性能指标、主要技术方案、研制分工和研制进度,要求1980年前完成洲际导弹的定型工作。1978年1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关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1980年前后,集中力量把洲际导弹研制定型,并进行改进。当天,七机部任命屠守锷为“东风五号”的总体系统总设计师。由于在国内靶场和落区条件下无法进行全程飞行试验,东五02批先进行的是特殊弹道飞行试验,即利用非全程弹道考核导弹各种技术性能和评定精度的飞行试验,包括低弹道试验和高弹道试验。低弹道试验是压低弹道倾角、降低弹道高度以缩短射程的一种导弹飞行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模拟正常弹道的再入特性。高弹道试验是抬高弹道倾角、升高弹道高度以缩短射程的一种导弹飞行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模拟正常弹道的主动段性能,评估和分析主动段飞行对落点误差的影响,鉴定制导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分离制导系统的工具误差。不同弹道下又可分别采用射程关机或速度关机方案,分别是指导弹按预定的射程或速度特征量关闭发动机的关机方式。为保证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综合试验弹在1978年6-8月初完成了运输试验之后,又在酒泉基地的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的两个工位进行了合练。9月下旬,七机部一院又组织工作队配合基地用合练弹进行了转运、吊装、瞄准、加注及供气等项操作的合练,同时解决合练中出现的若干协调性问题,使之达到设计要求。1978年10月5日,02批第一枚遥测弹在酒泉基地进行了速度关机低弹道飞行试验,获得成功。其一、二级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平台系统是067基地所属单位研制生产的。1979年4月5日,在酒泉基地再次进行了速度关机低弹道飞行试验,也取得成功。试验结果验证了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并取得了弹头防热、再入烧蚀和引爆控制系统的试验数据,并考核了导弹主动段精度和再入散布。1978年11月,用于高弹道飞行试验的导弹运到华北导弹试验基地。1979年1月7日,进行了首次射程关机高弹道飞行试验。试验落区均为四川梅雨,试验射程1569千米。这是首次从地下发射井阵地发射东五导弹。战略导弹的地下发射技术需要克服防震、压力脉冲、噪音、漂移、排焰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由于内井壁上的消音密闭门的闭锁装置设计不合理,首次发射试验中第一道密闭门被吹开,造成了严重的烧蚀破坏,使井内的主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修复工期达半年。10月18日,再次进行了射程关机高弹道飞行试验。这两次高弹道飞行试验考核了弹头姿态控制系统和突防系统。DF-5高弹道飞行试验弹道示意图1979年7月15日,在25基地进行了射程关机抬高型低弹道飞行试验,这是首次从25基地塔架发射阵地发射。11月26日,再次进行了射程关机抬高型低弹道飞行试验,因二级动力系统氧化剂提前耗尽,没有发出关机信号,其他系统工作正常,试验取得基本成功。这次试验首次使用了062基地总装测试的导弹,也是首次由二炮部队承担发射任务。这两次试验进一步考核了导弹主动段精度和再入散布。多种特殊射程、射向和关机方式的飞行试验比较全面的考核了东五导弹的技术性能,为进行全程飞行试验创造了条件。8.全程飞行试验1977年9月中央确定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列为“三抓”国家重点任务后,准备工作全面展开。1977年9月21日,张爱萍和钱学森在上海主持召开协调会议,参加会议的部门和单位有:8个部委、27个省市、4所院校、39个工厂、34个研究院(所)、军队有关部门的领导数百人。会议要求加快测量船研制、建造的进度,确定两条测量船均应于1979年底完成试航试验和特种设备安装调试,并进行海上联调,以待命执行试验任务。会议责成承担任务的研制单位以立军令状的决心确保任务的完成。为落实“三抓”任务,1977年10月,国防科委和七机部召开会议,研究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和定型的具体问题,决定再投产几枚试验弹。11月15日,中央专委办公室确定1980年进行的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为“三抓”任务的重点。同年12月,七机部召开洲际导弹研制的誓师动员大会,七机部部长宋任穷进一步明确,洲际导弹是“三抓”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一定要限期完成。1978年2月,在中央专委会议上,再次要求集中力量在1980年完成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完成定型工作。1978年7月12日,国防科委确定,东五全程飞行试验,从20基地向南太平洋发射,准备4发,争取成功发射2发,并确定了海上落区和备用落区,试验代号为580任务。1978年12月,国防科委组织制订了洲际地地导弹研制、试验靶场、工程测绘、陆上测控、陆海通信、水文气象、航空保障、测量船基地建设、远洋测量船队、护航舰队、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外交宣传等14个方面的工作计划或协同计划,要求各有关单位,大力协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张爱萍多次强调必须在1979年12月31日前完成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由于全程飞行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1979年1月,中央专委决定,在1980年适当时候,进行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要求各有关单位于1979年底做好一切淮备,随时待命。2月,中央专委办公室召开全程试验准备工作会议,安排落实了需要完成的71项重要工作,要求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1979年2月,郑天翔部长在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第一次调度会上宣布,全程飞行试验的指挥部设在一院,七机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张镰斧任总指挥。从这时起直至1979年底,郑天翔部长几乎每周都来参加洲际导弹的调度例会,现场解决问题。中共中央极为重视这次试验。1979年3月26日召开的中央专委当年第一次会议上,重点讨论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问题。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耿飘、余秋里等都做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与否,关系极大,一定要周到细致,认真组织,积极抓紧,争取明年4-5月试验成功。由于部分原材料不能保证按时供货,影响研制进度计划的实现,中央专委办公室于7月5日向全国18个省市发出紧急电报,要求尽快解决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关键材料。1979年9月14日,中央专委办公室要求各研制单位,对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弹的装弹产品,进行一次严格的质量复查,切实抓紧、抓细、抓彻底,确保产品质量优良,配套齐全,不带问题出厂。复查的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坚持产品优选上弹的原则,整个产品质量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大多数装弹产品是优质品。1980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国防科委关于上半年进行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请示,邓小平批示:“如准备来得及,以5月试射为好。”比较具体地确定了进行全程试验的时间。2月上旬,国防科委召开全程飞行试验前的最后一次洲际导弹工作会议,对进入直接准备阶段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协调,安排了总的协调计划和实施方案。2月12日,中央专委召开当年第一次会议,批准国防科委提出的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实施方案。这次全程飞行试验的洲际导弹,无论在射程和核弹头的威力当量上都比1975年的设计又前进了一大步。中央领导明确指出此次试验的意义:“把东五搞出来,尽管数量不多,但可以覆盖苏联全境,他要进攻我们,就要考虑考虑了。”有关单位会后就组织指挥、技术培训、保密和防干扰等问题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对防止国际干扰问题,还根据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对策预案。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特点之一是射程远、落区新。导弹从酒泉导弹试验基地发射场区起飞到达太平洋预定海域,要飞越地球经度超过70度,斜穿地球纬度48度,试验射程9000多千米。落区远离中国大陆,附近无海岛海岸可供利用,测量船队要在复杂的海况下,完成弹头再入段弹道和落点测量、打捞回收数据舱以及各种试验保障任务。选择全程试验落区曾花费很大精力。由于受政治、外交等国际社会因素,海情、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遥测、通信、打捞回收等技术因素的制约,选择落区的工作成为相当复杂的课题。为此,中央曾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投入这项工作。1976年3月到1978年10月,国家海洋局派向阳红5号远洋调查船四次远征南太平洋进行综合调查,为选定试验海域和海上水文气象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1979年4月,国防科委召开海上落区实施方案论证协调会,复核并研究了海上落区的瞄准点、残骸散布区、试验禁区以及原始基准,论证和协调了海上落区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再入测量和弹头测量技术实施方案、通信方案以及数据舱打捞实施方案。要求七机部对弹头及二级火箭残骸的散布区和试验禁区范围提出具体意见。特点之二是规模大、战线长。它包括测试发射、陆上测控、海上测量、海上护航与通信、气象、水文、航空、后勤保障以及组织指挥等10多个系统,涉及导弹研制、试验靶场、工程测绘、陆上测控、海陆通信、水文气象、航空保障、测量船基地、远洋测量船队、护航舰队、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外交宣传等14个方面的工作。直接参加试验任务的团、站、室、队达611个,各类参试人员近7万多名,参试主要设备6820台(套)。国务院30多个部、委、局,中国科学院和有关的高等院校,人民解放军各总部、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大军区,以及27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都直接或间接参与试验工作。参试人员和设备遍布中国大陆各地和广阔的国际海域,形成了一条近万千米长、上千千米宽的试验工作带。特点之三是技术复杂、综合性强。导弹测试发射系统、陆上和海上测量系统以及其他保障系统,都是由众多复杂的技术设备构成。所有参试人员和系统构成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点疏忽或一台仪器设备故障,都将影响整个试验任务的完成。1980年3月9日,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政委李耀文签发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动员令,并全面领导这一试验任务。国防科委副主任陈彬、张蕴钮、钱学森、朱光亚等实施具体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发射场区试验工作的领导,国防科委指派副主任马捷为驻发射场区特派代表,七机部副部长任新民为副代表,实施现场领导。七机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张镰斧,洲际导弹总设计师屠守锷率领试验工作队,四机部等有关单位也派出技术人员到试验基地参加试验工作。发射场首区试验队少部分人员先期随产品和设备去酒泉基地。3月30日,首区试验队大部分人员携部分设备乘专列离京开赴酒泉基地。洲际导弹运抵试验场区后,试验基地的试验发射人员和七机部、四机部的参试人员紧密配合,从3月25日至5月16日,完成了导弹和备份仪器的测试和推进剂加注前的各项工作。在试验准备过程中,他们始终把导弹的可靠性作为试验成败的关键,组织精心检测、排除隐患。各参试单位还广泛开展了预想预防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制订了应急处置方案。洲际导弹发射场区的发射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可谓慎之又慎。“580”任务中负责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洋船队于1980年4月26日齐集吴松口,并举行了誓师大会,国防科委及海军联合组织了隆重的出航欢送仪式。大会由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主持,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军委秘书长耿飙、国防科委政委李耀文、海军司令员叶飞、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国防工办副主任邹家华等出席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国防科委及海上编队党委的动员令,同时发布启航命令。整个编队分三个分队出发。远望一号和二号承担主要的测量任务,向阳红十号和五号完成与国内的通信接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