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专业真题一、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l.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的调控机制是A.非自动控制B.负反馈控制C.正反馈控制D.前馈控制【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反馈控制系统的理解。从控制论的观点看,体内的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三大系统。在非自动控制系统中,只有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作用,而无受控部分对控制部分的反作用,所以该系统无自动控制能力。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可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受控部分也能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因而该系统具有自动控制的能力。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在负反馈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可通过其反馈信息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后者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减弱;相反,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过低,则可通过负反馈使其活动加强。所以,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在正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作用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继续按原方向加强,结果导致“滚雪球”效应。前馈是一种先于反馈的控制方式,即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因而能及早纠正可能出现的指令偏差。故正确答案是B。本题难度为0.962。2.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取决于A.各自平衡电位B.细胞的阈电位C.钠泵活动程度D.所给刺激强度【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理解。细胞在兴奋过程中,离子跨膜流动是由于膜上离子通道开放允许离子通透而引起.此时的离子跨膜流动属于顺浓度差的经通道易化扩散。膜内外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通道开放后出现离子流的基础,这一基础是由钠泵的不断活动造成的。驱动离子跨膜扩散的力量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即电化学驱动力。某种离子电化学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膜电位与该离子平衡电位的差值。平衡电位与膜电位的差值越大,电化学驱动力越大.离子流量越大;反之,平衡电位与膜电位的差值越小,电化学驱动力越小.离子流量越小。细胞的阈电位和所给刺激强度均与兴奋的引起有关,而与细胞兴奋时的离子流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A。本题难度为0.431。3.能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A.足够强度的单个阈刺激B.足够持续时间的单个阈刺激C.间隔小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D.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答案】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骨骼肌收缩外部表现的理解。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可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刺激必须达到阈值)时.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个单收缩。由于收缩过程要比动作电位时程长得多.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可与前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可引起不完全强直收缩,而间隔小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则可引起完全强直收缩。故正确答案是C。本题难度为0.775。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A.CSFB.GHC.IGFD.EPO【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关红细胞生成的知识。备选项中的CSF、GH、IGF、EP0分别是集落刺激因子、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英文缩写,集落刺激因子是调节粒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生长激素是具有促进生长和物质代谢的腺垂体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诱导多种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主要由肾脏产生的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故正确答案是D。本题难度为0.905。5.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C.防止血小板激活D.螯合血浆中的Ca2+【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关血液凝固及其控制的知识。体内外抗凝物质的抗凝机制有多种,如4个备选项中所述的都是,但枸橼酸钠是Ca2+的螯合剂,它可与Ca2+结合而除去血浆中的Ca2+,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抑制凝血酶活性的物质有抗凝血酶Ⅲ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肝素则主要通过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故正确答案足D。本题难度为0.652。6.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A.心输出量B.射血分数C.心指数D.心脏做功量【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这对心脏泵血来说是增加了心脏的后负荷。心脏后负荷的增加可使心输出量暂时减少,但通过异长调节和等长调节等机制使心输出量很快得到恢复,以满足各器官血流量的需要。心输出量不变则心指数也不变。但在后负荷增加的情况下仍维持正常心输出量,心脏的做功量将明显增高。持续高血压在尚未引起心室腔扩张或心力衰竭时,射血分数一般不会改变,如果改变应为射血分数下降。故正确答案是D。本题难度为0.829。7.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A.微动脉B.直捷通路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真毛细血管【答案】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有关微循环的知识。在微循环中,除毛细血管(包括真毛细血管和通血毛细血管,后者也称直捷通路)外,血管壁都有平滑肌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平滑肌都受自主神经支配,即其活动受神经调节。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神经分布很少,其舒缩活动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当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时,其后的真毛细血管网开放,使局部代谢产物被血流带走,于是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其后的真毛细血管网关闭,此时代谢产物在局部组织积聚,又将引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血管床的交替开放。故正确答案是C。本题难度为0.766。8.下列选项中,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是A.肺气肿B.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C.气道阻力增加D.惯性阻力增加【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肺通气阻力的理解。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前者包括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后者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黏滞阻力。弹性阻力本身无法度量,一般用顺应性来度量,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所以,题干中的肺静态顺应性只与肺弹性阻力有关,而与气道阻力与惯性阻力无关;肺气肿时肺静态顺应性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弹性阻力增加,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故正确答案是B。本题难度为0.725。9.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P02和PC02变化幅度的肺容量是A.深吸气量B.功能残气量C.肺活量D.用力呼气量【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有关各种肺容量的知识。深吸气量是指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人的气体量,等于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指标。功能残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约2500mL。吸气时,肺内P02不致升得太高,PC02不致降得太低;呼气时,肺内P02不会降得太低,PC02不会升得太高。所以,它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P02和PC02变化幅度。肺活量是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它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用力呼气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它不仅反映肺活量大小,而且反映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故正确答案是B。本题难度为0.808。10.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感受器是A.中枢化学敏感区B.包钦格复合体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有关H+对呼吸调节的知识。H+是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的有效刺激物。它既可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也可作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再通过一定的神经通路产生呼吸运动加强的效应。但动脉血中的H+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所以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调节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是压力感受器,包钦格复合体是呼吸中枢之一,后二者都不能感受H+而改变呼吸运动。故正确答案是D。本题难度为0.464。11.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A.盐酸B.前列腺素E2C.丙谷胺D.内因子【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的掌握。胃液中除大量水分外,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黏液和内因子等成分。胃蛋白酶是以酶原的形式分泌的,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盐酸,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也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前列腺素E2是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丙谷胺是缩胆囊素-B/促胃液索受体的颉颃剂,因而具有抑制胃酸的分泌,内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故正确答案是A。本题难度为0.819。12.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可引起A.血糖降低B.脂肪泻C.胰腺炎D.恶性贫血【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胰液作用的掌握。由于胰液中含有三种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肪)的消化酶,因而当胰液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不能完全被消化,但糖的消化一般不受影响。由于脂肪不能被消化和吸收,所以可引起脂肪泻。胰腺炎是由于胰蛋白酶原在胰内被激活所致。血糖降低、恶性贫血也与胰液缺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B。本题难度为0.867。13.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小肠反复进行分节运动.其主要作用是A.充分混合食糜和消化液B.将食糜不断向前推进C.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D.促进消化液继续分泌【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小肠分节运动的理解。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肠壁的牵张刺激可引起该段肠管一定间隔距离的环行肌同时收缩,将小肠分成许多邻接的小节段;随后,原来收缩的部位发生舒张,而原来舒张的部位发生收缩,如此反复进行,使小肠内的食糜不断被分割.又不断地混合,小肠的这种运动形式即为分节运动。可见其主要作用是使食糜和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和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但并不明显推进食糜。起推进食糜作用的运动形式是蠕动,小肠内能促使胃肠激素和消化液分泌的刺激因素主要是体液因子。故正确答案是A。本题难度为0.769。14.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的食物是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无机盐【答案】C【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和环境温度。在主要的营养物质中.能提供100kJ能量的蛋白质所产生的特殊动力可达30kJ,能提供相同能量的糖和脂肪所产生的特殊动力分别为6kJ和4kJ,而无机盐则更少。故正确答案是C。本题难度为0.734。15.在肾小球滤过中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B.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D.足细胞足突间裂隙膜【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掌握情况。肾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内皮下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为70~90nm的窗孔,小分子溶质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基膜上有直径为2~8nm的网孔,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交错对插,在突起之间形成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4~11nm的小孔。三层膜结构上的网孔以内皮下基膜的为最小,因而是决定肾小球滤过最主要的机械屏障。此外,三层膜结构表面都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阻碍分子直径略小于滤过膜上最小网孔且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通过,从而构成滤过膜的电学屏障。故正确答案是B。本题难度为0.593。16.肾脏近端小管对小管液中有用成分重吸收的特点是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B.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少C.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D.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掌握。在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中,以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为最多,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也最多,近端小管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量占滤液中总含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