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高考热点专题复习1.科举制的兴衰⑴隋唐:隋文帝-分科考试;炀帝-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贞观-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创武举、殿试;唐玄宗-高官主考。⑵北宋:①宋初:乡/省/殿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掌握;科目减少,进士为主;方法严密-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②王安石:废明经诸科,进士不考诗赋,专考经义、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太学考试优秀-直接受官。⑶明清: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⑷科举制评价:①进步性:A打破特权阶层垄断仕途局面,抑制门阀;B有利地主各阶层广泛参加政权,扩大统治基础;C读书、考试与做官结合,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官吏选拔任用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E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具有积极意义。②局限性:A考试忽视实用学问,不利科技发展创新;B后期八股取士,束缚思想,严重阻碍社会进步。2.农村经济政策调整㈠中国古代⑴春秋:①齐-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多少、田质好坏收赋税;②鲁-初税亩,按亩收税。⑵战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土地私有制。⑶秦朝:土地私有,按亩纳税;按人口征收户赋,捐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等。⑷两汉:编户制度,按资产承担赋税、徭役、兵役;田租较轻,赋很重,还有杂税杂役等。⑸隋唐:①沿用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隋部分推行庸;唐租庸调制;庸不再限年龄。②唐后期,两税法,资-户税,田-地税;夏、秋两次纳税。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⑹北宋:青苗法-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农田水利法-水利、垦荒;方田均税法-按土地实有数量和田质好坏收税;市易法-平抑物价。⑺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分担。⑻清朝:①康熙-更名田;永不加赋;②雍正-摊丁入亩,丁税摊入田赋中,人头税废除。③推广棉花、甘薯、玉米等,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商品化。㈡中国近代:⑴《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质是小农土地私有制)。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实质是绝对平均主义)。由于主、客观上的局限,基本没有实施。(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普遍存在)。⑵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全国,现价归原主,革命后涨价归国家,由全民共享(不是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而是将地主土地逐步国有化)。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⑶土地革命:1931年。①目的: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②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③性质:小农土地私有制。⑷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实质: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限制封建剥削)。㈢中国现代⑴建国初: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属民主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权属农民个体,仍然是私有制)。⑵1953年起:开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建立合作社,变农民土地私有为集体、国家公有(属社会主义革命,消灭私有制,土地所有权变成公有)。⑶1958年:大跃进片面强调生产发展高速度(属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调整超越生产力实际),农村经济走向高度集中。⑷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生产关系调整,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公有,经营权属农民个体);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属农村经济结构调整)。㈣世界近现代:⑴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消灭小农经济,建立大农、牧场资本主义经营方式。⑵法国:土地分小块卖给农民;《法典》保障小农经济,农业经营落后。⑶俄国:解放农奴,赎买小块份地,小农经济落后。⑷美国:《宅地法》保障大规模农牧场经营;解放黑奴,把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关系的农场经济。3.经济重心的迁移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①六朝:江东→整个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闽江流域。影响: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②隋唐:土地进一步开发,产量提高,圩田普遍。向山要田、围湖造田影响生态平衡。江南成为重要粮食产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扬州、成都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③原因:北方战乱,江南稳定;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民族融合,加速经济发展;南方统治者推行有利农业发展的政策;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势等。⑵中国近现代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原因:①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②交通和地理条件较优越。③近代较早开放,商品经济和近代工业相对发达(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都集中在东部)。④现代改革开放较早(开放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国家重视,政策优势;距离港澳台较近,海外侨亲多,引资较方便等。⑶近现代世界经济重心的迁移:①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商路和经济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各国。②美国的西进运动,开发了美国西部,促进美国东、西部经济全面发展。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世界经济中心逐步由西欧向北美转移;二战后初期,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完全确立。④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逐步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⑤90年代,经济区域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此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5.货币和金融的发展及其影响⑴中国古代:①春秋战国:封建商业兴起,诸侯国发行各种货币;秦统一后,以秦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②汉至隋朝使用五铢钱;唐高祖铸造“开元通宝”,作为全国统一通行货币,并且流通到日本等邻国。唐朝的柜坊是世界最早的银行雏形。③宋元货币发展,开始出现货币地租(募役法收取免役钱)。④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赋税统一收银两(一条鞭法、地丁银制度)。⑵近代中国:①英国等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农民的实际赋税负担加重,政府财政收入受到影响。为此,中国开展禁烟运动,引发了鸦片战争。②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付出巨额的白银赔款,严重影响商品经济和货币正常发展。③1912年,推翻清朝后,中华民国政府发行民国货币。④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大量发行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⑶现代中国:①建国初,投机商倒卖银元,抵制人民币,哄抬物价,同人民政府争夺市场控制权。政府通过“银元之战”等,打退资产阶级投机分子的进攻,稳定物价,取得人民信任。②1950年,政府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国家财政开始好转。⑷世界各国:①随着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对铸造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需求增大,欧洲掀起一股“寻金热”,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力。②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流入欧洲,货币增多,物价暴涨,形成“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③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从股市崩溃和银行倒闭开始,波及工商业和农业;美国“新政”以整顿金融为首要措施,重新恢复银行信用。④二战使英国经济严重衰落,英镑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难以维持。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⑤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⑥1997年,金融风暴袭击东南亚并波及东北亚,带来巨大损失。这是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巨大挑战。⑦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对欧盟各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起重要作用。6.交通运输⑴中国古代①秦朝:统一车轨、修驰道、开灵渠。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边疆地区开发。②汉朝:开通了陆、海“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③隋朝:开通大运河,在北方修驰道。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④唐朝:国内商路发达,设有驿站;大运河、长江等水路交通运输繁荣。造船业规模大、产量多,技术先进。陆、海“丝绸之路”进一步拓展繁荣,可直达印度、伊朗、阿拉伯等地。广州、扬州、登州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⑤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国,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⑵中国现代:①一五计划:一汽,宝成、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三条进藏公路等。②十年建设期间:兰新、包兰等铁路。③文革时期:成昆、湘黔铁路,二汽,南京长江大桥等。④改革开放后:京九、青藏铁路等。⑶世界近现代①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孤立状态,开始了全球联系。②19世纪初,蒸汽机运用于交通,出现汽船、火车等新的交通工具;铁路交通和水上航运迅速发展。推动工业化;便利全球联系,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③19世纪晚期起,电力、内燃机运用于交通,出现电车、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引发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变化;各地联系更加紧密,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④20世纪中期以来,航天技术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太空交通。7.能源问题⑴中国古代:①能源以木柴为主,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已经用于生产和生活(用煤冶铁、烧饭、取暖等;石油用于润滑、照明、制墨、战争等)②动力以人力为主,畜力、水力也普遍用于生产和生活(牛耕、筒车、水磨等)⑵中国现代:①石油:1956-1966建成大庆、大港、胜利三大油田,1965年实现石油自给。②电力:1956-1966农村用电增长70倍;改革开放后,建成葛洲坝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⑶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煤的需求量激增,推动采煤业发展,煤成为主要的能源碳。⑷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电力:实用发电机、电动机诞生,电力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交通和生活各领域(电动机器、电车、电灯和各种电器),与电力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进入电气时代。②石油:内燃机发明,并作为交通工具的动力被广泛应用(汽车、内燃机车、轮船等),对石油需求激增,带动采油、石化等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③煤碳:蒸汽机逐步淘汰,煤碳用于炼钢、火力发电等,仍占重要地位。⑸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用核能发电。由于传统能源日益枯竭和污染问题,核能作为新的高效能源,在世界能源的比重逐步增加。此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也进一步发展。⑹能源与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问题)①普法战争,德国割占阿尔萨斯、洛林,获得大量煤、铁资源,经济迅速发展。②1935意侵埃,国联制裁,但没把石油等战略资源列入禁运,使意侵略得逞。③二战,日本入侵东南亚(印度支那),美英制裁,对日实行包括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的禁运,沉重打击日本。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④1942年,德国为夺取苏联南部石油等资源,发起斯大林格勒战役。⑤20世纪60年代,为打破西方石油资本垄断,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70年代,逐步控制本国石油工业,提高油价,增加石油收益,一些产油国步入富国行列。1973年,为制裁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大国,采取大幅提高油价等措施,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⑥冷战结束以来,西亚地区石油争夺日趋激烈,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大国插手,先后爆发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局部战争。⑦核问题:冷战时期,美苏核竞争;当前,朝鲜半岛、伊朗等核问题形势依然严峻。⑺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①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能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造成传统能源日益枯竭。②②煤碳、石油、核原料的开采、运输和使用,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8.西藏地区⑴唐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仿唐制度,创制文字;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此后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8世纪,金城公主入藏和亲。9世纪,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元丹贡布《四部医典》。⑵元朝: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属宣政院辖地。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字。⑶明朝:称为乌思藏。设立卫所,征收贡赋,建立僧官制度。⑷清朝:五世达赖统一全藏,顺治帝赐其“达赖喇嘛”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五世班禅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设驻藏大臣。⑸现代:1951年,和平解放。一五期间建成新藏、青藏、康藏三条公路。1958以后,通过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1965年设自治区。援藏干部杰出代表是孔繁森。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9.台湾地区⑴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密切了台湾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