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 第二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本章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发生的深刻变化。进一步了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搞清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1、两种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经济决策的权利的高度集中,国家计划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运行企业不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存在,没有经营自主权市场对经济活动基本不起调节作用,计划价格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商品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客观上,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大仁政、小仁政主观原因:当时理论上认为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苏联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创造了辉煌成就同时,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简单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比较顺利进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权利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上的严重的平均主义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的探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央地方国家生产单位生产者个人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毛泽东提出要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计划经济具有很强的资源动员能力;但存在信息问题,缺乏提高效率、促进创新的激励。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传递信息、鞭策经济主体提高效率、促进创新活动;但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等特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只有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思想、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党的十二大肯定了这一提法邓小平与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会2、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80岁的邓小平3、1992年南方谈话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1992年邓小平会见十四大代表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4、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1)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市场机制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3)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4)我国市场取向改革成功实践证明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经历这样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因为考虑到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为全世界各派经济学普遍接受。因为国内外都有一些人竭力利用关于市场经济的传统观念,把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歪曲为走向资本主义,并且力图把我国的改革引向这个方向。在没有科学地解决为什么市场经济同社会制度属性无关,为了不致因为陷于空泛的争论而影响市场取向改革的推进,在公开的文件中长期只是使用“市场调节”,而没有使用市场经济这个提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丰富内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各有长处、短处。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共性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市场规律起着支配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法治起着基础保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一种观点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党的文件给市场经济戴上一顶“社会主义”的“帽子”,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无非是官样文章。因此他们很少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称,而只讲市场经济的改革,或者简化为“市场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谓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就是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市场经济,是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的创举。这种结合最主要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相结合,一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历史上,市场经济都是同私有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而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那些不承认市场经济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的论调,根本原因是不承认市场经济可以和公有制相容。所以都强调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并且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真正实现产权清晰。如果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这种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不仅和我们改革的性质相悖,而且也谈不到什么理论创新和史无前例的创举。应当说到现在为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初步证明是可以成功的,但还没有被实践所充分证明。充分证明的标志应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经济中明显地发挥主导作用,全体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党的十四大以来,围绕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三个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标志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明显作用。一是工农业生产主要由市场决定。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价格已全部取消,工业品生产的指令性价格只局限于木材、黄金、卷烟、食盐、天然气五种。二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三是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四是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实现由指令性计划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转变;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3)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4)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市场失败与政府介入市场的理由:市场机制在一些领域无法发挥作用,(信息不对称与公共物品)、市场竞争的过程引起垄断,会造成效率的损失,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具有三种职能: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社会行政管理者和宏观经济的调控者。1、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专业执照、产品的安全标准、广告管理、经营范围、消费行为)、2、开发保护人力资源(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制度)3、保护自然资源(污染的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4、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兴产业6、调控宏观经济短期的调节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7、履行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职能政企分开、分离政府社会经济的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包括一般的商品市场、也包括各种要素市场。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的主体、培育要素市场、发展和健全各种中介机构、建立市场运行的规则。打破各种封锁和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确立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确立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有利于”标准确立过程:根本问题: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开始——党的十三大“补充论”党的十四大长期方针党的十五大“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外到制度内从法律上、经济上、政治上对非公有制经济三次定位法律上定位:1988年七届人大上提出要从法律上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经济上定位: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上定位:党的十六大指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注意两点:第一,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第二,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也不能因为是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就把它排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获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他们的共同意志和需要。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性质的资本联合、融合或参股而形成的经济成分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领域主要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3、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姓“社”姓“资”区分。股份制是公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