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暑期“空中课堂”培训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8年暑期“空中课堂”培训资料第一讲源洁流清形端影直------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有医德,当演员的有艺德,做教师的有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其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誓言:我宣誓,我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育人为本,敬业爱生;传承文明,启智求真;为人师表,弘扬正气;终身学习,勇于创新;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1.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描述2、如何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1)关于教师职业的隐喻分析蜡烛论。“教师是蜡烛,奉献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别人。”园丁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工程师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桶论。“教师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2)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析(1)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明显专业性的职业。(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多样性;影响学生发展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教师劳动的内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劳动过程高度的综合性与丰富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的示范性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直接的教育意义。(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养成1、教师需要有职业道德(1)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2)自身发展的需要。徐特立先生认为: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易遇,人师难寻。”(3)由“知性教师”转向“德性教师”的需要。(我们的知识完全可以应付工作的需要,但我们的德性不一定经得起考验,况且这种考验是持久的、强烈的。)(4)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教师的德性及其养成1)教师德性的含义。第一,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负担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第二,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第三,教师的德性还表现为,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2)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1)教师善。教师善,指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学生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善的两个要件:第一,教师善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二,教师善的动机与结果应该实现统一。(2)教师爱。教师爱的三元素:“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3)教师公正感。教师公正就是指教师把每个受教育者应该得到的合理需要、合理评价给予他。教师要具有正大光明、质朴和公道的品质。(4)教师责任感。教师责任是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与承担就是教师的责任感。3)教师德性的养成(1)致知。“致知”是个体通过深入地明伦察物,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感情,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前提。(2)内省、反思。内省是一种个体自觉进行道德反思的过程。(3)践行。践行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4)慎独。“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在身居独处或个人单独行动时,要随时警惕自己,决不能因别人不知道,而做出违反道德的事。3、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注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第二,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第三,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第四,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4、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新《规范》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人文性、时代感,强调了教师的爱与责任,时时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第二条是“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第三条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五条是“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第六条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5、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宏观条件、学校内部客观状况、学校气氛、人际关系和总体环境影响等。1)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2)不尊重学生。3)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4)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5)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三、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现代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2)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要之间的冲突。3)在教育过程中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竞争矛盾日趋激烈之间的冲突。4)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2、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2)对待学生的道德。3)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4)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成员的道德。3、专业化视野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学生观和教育观(1)学生观:学生是人(能动体、具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学会学习和学会生活的人。——“学生活知识,学生存技能,学生命意义”。(2)教育观。“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探险”。2)创新意识与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3)协作精神与能力。4)自主观念与实践。5)发展意识与能力。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但也是清苦的,需要我们每们教育工作者做出巨大的奉献。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老师;我们干着同一种职业——教师;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教育。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塑造灵魂;我们拥有同一个心愿——当好人师。第二讲以人为本教人求真-----新课程的灵魂与素质教育摘要: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新观念,改变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对推动课程改革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目标评价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重要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将是科学技术,而最激烈的应是人才竞争。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基础教育改革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完全适应,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推进课程改革和开展科技教育迫在眉捷,刻不容缓。过去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学业成绩只是能力的一个方面。传统的智力理论局限于课业学习智力的范畴,将发展智力局限于传授知识,认为智力是由语言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因素组成。实践证明,这些仅仅只是智力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全部。传统的智力理论可以较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但难以预测个人在生活及事业上的成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重视智力的开发,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直接负面的影响,而且他从理论上支撑了学校教育的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的体系,并最终导致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科技素质差。二、自主互动,形成平等的师生观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不是将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和情境性。新课程标准计划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怎样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生生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学内容不再是教科书,课程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结合本地经济和实际开发课程资源,要以活动为载体,体现丰富学生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教师不要当教科书的奴隶,要做主人,要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要贴进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增进学生生活体验,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联系,进行STS教育,开展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他感兴趣的知识,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天赋,发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实践、去研究、去探究、去获得第一手资料,探索未知世界,让学生自主发展。3、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又是人成长的起点,由兴趣产生志向,由志向升华为理想。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玩中学,学中玩,愉快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并讨论,引起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责任感。让学生感受成功,通过活动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和合群、利他社交品质及众多社交技能。教师与学生平等走进课堂,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和做一个积极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更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形成平等的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