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淮安市小学语文业务培训淮安市教研室杨献荣二、阅读教学的程序和方法每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努力落实年段教学目标——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每篇课文一般用两个课时教完——树立强烈的效益意识课内外阅读一起抓——树立大语文教学意识听说读写一起抓——树立全面的训练意识课内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二)引导初读(三)评价初读(四)练写生字(五)布置作业(一)导入课题目标:引起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要求: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方法:温故、释题、激情、设疑、故事、创境、演练(二)引导初读。目标:整体感知,粗知大意。程序和方法:1.限定时间,训练速读。让学生限时默读课文。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要严格要求。速读能力的核心要素是读的速度、记忆能力和读后概括文章内容的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读,只用眼睛扫视,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去,不回读,读完课文后,不看书,想一想,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什么感情?二要区别对待。默读时间的限定,应该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和课文的长短灵活确定。学生速读课文时,教师行间巡视,督促和指导学生按照默读要求读书。默读时间一到,即让学生合起书本,自说或同桌相互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三要相机评点。评价浏览结果时,教师要对学生默读行为是否规范以及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进行必要地评价和指点。四要适时迁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速读的要求自觉地落实到平时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形成动力定型,逐步养成习惯。2.给足时间,训练朗读。学生在速读课文时跳过去的字词,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在课文整体的语境中识记和初步把握意义,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读书,有利于学生自我监听、矫正直至读准记住字音以及对词句意义的感知。一要给足时间。学生朗读课文时,要识记字音,感知词句的意义,读通句子,没有时间保证是不能很好完成的。二要热情帮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举手示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范读,促进学生对生字读音和语句停顿错误的自我矫正以及解析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或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继续认真读书的热情;或将课文中难以读正确的词语、句子提取出来,个别和集体读一读,读错及时纠正。(三)评价初读目标:巩固字音、读通课文、理清文路巩固字音的方法:1.出示不带拼音的两类生字词。先让学生自由认读,不会读的,依据拼音读准,多读几遍直到认识记住为止;再指名读,教师相机评点;最后齐读。2.读通课文的方法整体反馈。这个阶段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并不要求有感情。教师可以让所有要求读书的学生都站起来朗读课文,这样,在同一时间内,有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展示,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更便于师生从不和谐的声音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特别注意点:不要先定人定内容。不要开火车读。3.理清文路的方法目标:让学生懂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别写了什么。这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方法:1.给段落大意,学生依据段落大意,来填段落大意的自然段序号。2.让学生补充段落提纲中的某一两段段义。3.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分段,归纳段义。(四)练写生字。目标:把既识又写的生字写正确,写美观。程序和方法: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独立分析记忆字形。2.教师精讲其中最容易写错的字和最难写美观的字。3.学生描红,强调每一个笔画一笔描成,笔笔到位。4.学生临写。每个生字临写两个。照着红色的范字写,范字的笔画写在什么位置,你就写在什么位置,范字的笔画写多长写多粗,你就写多长多粗,照葫芦画瓢,要写像!临写好一个,拿自己写的字和范字比较,找出写得不像的地方,临写第二个字时主意把写得不像的地方写像。5.用本子把范字和自己描红临写的字遮住,听写生字,力求写正确、写美观。6.对照范字,自我批改。在写正确的字上打勾,在写得像范字的字上加五角星。写错的字订正。(五)布置课外作业1.习字:用课堂上的习字方法习字。在语文书上描红,在自己的本子上,照着书上的范字临写两遍,再默写一遍,不仅要写正确,而且要写得像范字。2.读书:(1)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看看学习的生字新词,在字典词典中有几个意思,在课文里应该是什么意思。(2)读老师推荐阅读的文章或者是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三)熟读课文。(四)书面练习。(一)复习导入。目标:巩固识字习字效果。内容:1.听写既识又写的生字,要写得正确美观(像范字)。(必做)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选做)(二)精读课文目标:凸现重难点,训练默读。默读是正确理解语言材料的快捷途径。默读时,发音器官被抑制,有利于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还可以停下来,重复看,反复想,理解可以更深入;默读由于比朗读少了外部发音和听觉器官“核准”的程序,眼脑直映,注视次数少,知觉广度大,速度比朗读快。程序和方法:1.精选内容。选择那些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点段落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语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凸现教学的重难点。2.精当设问。默读思考的问题少而精,以问促读,以问促悟。教师和学生要从体会词句含义和作者遣词造句的特色方面设疑,凸现教学提问的着眼点。(要和书面测试中的阅读分析题靠拢)3.限定时间。限时默读,学生有紧迫感,思维活跃,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读边用笔圈划,读写姿势正确,解决不了的问题,举手示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4.交流成果。默读时间到,同桌先交流思考结果,相互取长补短;再组织全班讨论。(三)熟读课文。目标:强化朗读;揣摩写法。方法:1.关于有感情朗读有感情朗读课文是学生外化语言文字感悟结果的一种方式,能“活”化文本,使学生在整体语境的“沐浴”中定位角色(仿佛自己就是作者或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进行积极的心智活动,并在情感体验和感情表达的交互作用下,进一步感悟和积累语言。(1)适度示范。教师采用师生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启发学生读好课文。但不要把师生的范读和课文录音当作“标准件”,不能要求学生学着师生范读或课文录音中的语调、语气、语速读书。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在有感情朗读课文方面必然存在差别。不必强求统一。这也是尊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独特感悟的具体体现。(2)以情助读。教师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一样,把学生引领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或角色中去,给学生解说课文角色当时的处境,启发学生体会角色当时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入境生情,努力让读书成为“情”的自然流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进行感情的渲染和激发,以情促读。朗读的技巧是在朗读的实践中形成的。空泛地给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只能使学生鹦鹉学舌,装腔作势。如果在评点学生的朗读时,适当渗透一些技巧的传授是可行的,因为这是针对学生的朗读实践所作的指导,由于学生有感性方面的体验,通过教师的点拨,就能促进学生认识上的提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过来,这些从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也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实际的朗读水平的提高。2.关于学习文章的表达特色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又要引导学生揣摩、学习文章的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即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带孩子“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张志公语)。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时要严格遵循,认真落实。1.通过比较阅读,把握写作的特色。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钻研教材时,教师要将所教课文和学生学过的同题材、同体裁,或者同组、同册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所教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也就显而易见了。2.对照课标,筛选教学的内容。课文写法上的特色,不是和盘托出,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年段阅读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取舍。选取那些符合年段教学要求的写作特色作为教学内容。否则,将出现教学越位或者不到位的情况。3.依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一般情况下,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精妙的内容适宜和体会语言文字情意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教学,这样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因此可以放在精读课文阶段落实。对于文章行文思路、篇章结构的教学,要分步实施,“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之后,应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文章写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别写了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当体情悟道的工作完成之后,要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写作的用意。(四)书面练习。目标:迁移运用。内容: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设计一些仿写句子,仿写段,仿写篇的练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知识,迁移运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课内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训练1.听力训练。听是信息输入的另一条重要通道。听力的高低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听是贯穿课堂始终的,听老师讲解、点拨、评价,听同学发言等。经验证明,听力强的学生发展比较快,因为他们能够从这个通道获取、同化、内化许多促进自身成长的有效信息。这样说来,听力的培养就显得很有必要!(1)通盘考虑听力实践的目标。结合读说写培养学生听的记忆、想像、概括、理解等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2)寻求合适的听力训练材料。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寻找和教材内容、写法特点密切联系的有一定趣味性和文化内涵的语言材料,作为课堂上实施听力实践的补充资源。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从事听力实践的兴趣,有效完成听力实践的目标,又能为说读写特别是读的实践做好知识、方法和情感方面的铺垫。(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点拨语。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客观上教师的预设,是不能穷尽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的,但上述各类言语预设充分些,对教师从容、高效地驾驭课堂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师的这些教学语言尽力做到:既能使教学环节紧凑,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拨乱反正、指点迷津,又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魅力,促进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的教学和文化素养的综合表现!(4)率先垂范。教师要过语言关,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生动的表达,课文要在课前认真诵读,教学语言中拿不准的字音课前要查查字典;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神情专注,不打断学生的讲话,以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熏陶学生。(5)将听写词语、听写语段这样的常规训练形式引进阅读教学的课堂。汉字有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听写时,学生要根据听到的语境,判断词语和语段的大体意义,并从头脑中检索出相应的汉字、词语书写出来。这既是听力的训练,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经常听写词语、语段,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会越来越扎实。2.说的训练。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读书有了疑问,有了体验,有了感受和感悟,通常是靠“说”来表达的。不少教师把“说”作为外化学生阅读感悟结果的唯一通道,造成课堂上一问一答式的状况,教师问得多,学生说得滥,就有失偏颇了。单打一,不仅教学形式呆板,还会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挤占学生涵泳语言文字的时间,影响“读”和“说”的质量提高。备课时要正视此类问题,避免上述不良状况的发生。(1)拓宽表达渠道。就阅读教学而言,学生读书感悟结果的外化渠道是多元的,还可以用读读、写写、画画、演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来交流、展示、欣赏和升华学生的读书成果。(2)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带有辩论性的话题,在读书思考,充分涵泳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争论,因为要“辩”,所以就自然“听”得专心,因为听得认真,思考得充分,也就说得有理有据、丝丝入扣。这就把听的实践和说的实践结合起来,互促互进,和谐发展。(3)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去粗取精,并思考最佳的解决方法。问题要提在教学的重难点上,提在语言文字本身上,关于语文的问题尽量少提,如果提出了,就要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即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其中。疏通课文内容,理清表达顺序的问题,一般文章中都有现成的答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