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2008.5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2.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3.关于我国唐朝时期的商业,表述正确的是A.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C.市场交易开始使用纸币D.商业市镇大量兴起4.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①以官办手工工场为主②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③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④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B.明朝国力的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6.“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7.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的主张是A.废除君主制B.建立总统制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8.右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9.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③《新民主主义沦》④《论十大关系》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10.右图中的“童谣”应出现于A.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1.1950午,毛泽东曾说:“有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上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情况的。”这一讲话是为了A.纠正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激行为B.利用官僚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2C.完善社会土义民主政治D.团结民族资本家进行经济建设12.美国已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同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13.“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任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14.对右图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②藏族人民当家作主③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④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A.①②③D.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下列不符合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内容的是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B.双方均不谋求在亚太地区的霸权C.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积极促成世界多极化16.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7.下列哪一政治文献的颁布实施,表明了议会至上原则在英国得以确立A.《大宪章》B.《大抗议书》C.《权利请愿书》D.《权利法案》18.英国宪章运动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这说明A.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私有制B.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英国工人阶级普遍接受C.工人阶级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化学工业的建立20.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A.丘吉尔和斯大林B.罗斯福和列宁C.罗斯福和邓小平D.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21.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A.沙皇统治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体制时期22.“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A.报纸和广播B.铁路与飞机C.电影和电视D.网络与漫画23.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4.世界银行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成立初期,其贷款的主要对象是A.西欧国家B.亚洲国家C.拉美国家D.非洲国家25.历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3办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请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推断这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A.“欢迎回家”B.“永远的朋友”C.“点燃心中之火”D.“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二、必做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7分,第30题12分,共计6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4分)(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6分)(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2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2006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希腊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2)古代希腊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并分析促成这一核心理念形成的社会原因。(4分)(3)结合宋元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分析东西方文明彼此交融的影响(6分)28.(12分)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些止标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世纪20年代,国北网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2分)两党革命纲领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2分)4(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4分)(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了祖国大陆。在当前形势下国共两党发展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4分)29.(17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西方文明尘》([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中的几段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卑,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1)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5分)材料二“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2)结合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6分)材料三“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3)导致这—时期人们“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经济、政治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材料四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3分)30.(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但后来,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81个,形成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材料二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干部精简运动,全国共精简81万人。精简下来的干部大多数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另一方面中央收回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到1965年底,国务院的机构数达到79个,为建国后的第二次高峰。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等。又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5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2003年以前的改革开放时期,政府既创造环境,又在直接创造财富;新的时代发展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是,“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1956年、1960—1964年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改革的结果有何共同之处?(6分)(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与前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从建国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三、选做题。本大题有两小题,第31、32两题同样分值,均为9分。请考生从下面的两道选做题中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答题。31.(9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中国先后改革---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这两次改革的条件有何相同之处?(3分)(2)这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2.(9分)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成就这两位伟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3分)(2)结合史实分别概述这两位伟人的主要历史贡献。(6分)6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123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