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都江堰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8年都江堰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2月12日在都江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代理市长徐富艺凯歌和灾后重建的壮丽篇章。一、万众一心,克难攻坚,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争分夺秒组织抢险救援。地震发生后,在市委的统一指挥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集一切救援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向峨、青城山等重灾乡镇和新建小学、中医院、聚源中学等重点部位展开自救,全力配合来自国内外的救援力量,争分夺秒抢救被困群众,竭尽全力救治地震伤员。经过18000余名救援人员、1000余台大型机具的昼夜奋战,4325名被困群众从废墟中获救生还,10560名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4732名伤员得到转移救治,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震后1个月内,通过城区应急安置点和农村自建过渡安置房,安置受灾群众42.9万余人,其中安置阿坝州受灾群众5806人。迅速成立救灾物资调配中心,紧急调运和发放生活急需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在上海、山西、重庆、安徽、河北等省市和郫县、双流、温江、新都、锦江等兄弟区县的倾力支援下,8月1日前,全市共建成过渡安置点197个、板房近10万间,农村自建过渡安置房5万余间,符合安置条件的17.7万余名受灾群众全部入住板房,率先完成了过渡安置。积极探索和完善过渡安置点管理机制,建立市、镇(乡)、安置点管委会三级管理组织架构,深入实施“四大工程”⑴,探索建立“四社联动”⑵服务体系,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力保障。——集中力量恢复城乡秩序。震后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确保抗震救灾人员、物资、车辆顺利通行。紧急调集大型工程机械,以最快速度抢通紫坪铺、龙池、青城后山、虹口、向峨等生命通道。震后1周内,基本恢复城区和各乡镇通讯,恢复城区部分区域供水、供电;震后不到2个月,城乡水、电、气、视、讯等设施恢复正常,城乡公交、商业网点、金融机构恢复营运。及时组织防疫人员2500人,不间断开展卫生防疫和动植物防疫,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着力开展震后次生灾害防范,成功处置白沙河无人区堰塞湖3处,紧急排除3座高危病险水库险情,拆除危险建筑(构筑体)123幢25万平方米。各位代表,在这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最大限度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最大限度处置了灾后应急工作,创造了大灾之后没有发生饥荒、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必将成为我们推动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必将成为我们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的不竭动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满怀感恩之情,向关心和指导我市抗震救灾工作的各级领导,向抗震救灾中英勇奋战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社工人员和志愿者,以及所有参加抗震救灾的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倾情倾力支援我市抗震救灾的各省区市、中央各部委和社会各界,向踊跃为灾区提供无私援助的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向积极为灾区提供宝贵支持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二、统筹城乡,谋划全局,灾后重建体系基本形成——精心构建科学的重建规划体系。汇集全球10家顶级规划设计联合体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成果,高水平编制完成了灾后重建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成了总体城市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城镇空间体系。编制完成了向峨、虹口、龙池等9个乡镇总体规划和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四性”⑶要求,组织1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农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大会战,编制完成了167个农村安置点规划方案;编制完成了市域教育、卫生、交通、通讯、文化、广电、电力、供排水、天然气等公共设施重建规划;编制完成了灾后旅游业重建概念规划、农业恢复重建规划、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灾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整了城市消防安全通道、避难空间、抗震设防标准等专项规划。——精心构建丰富的重建项目体系。紧密结合震后实际,围绕“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总体目标,编制完成了《都江堰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确定了以城乡损毁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恢复、城镇体系、生态环境恢复和次生灾害防范等为重点的910个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达1390亿元。目前,在建项目276个,竣工项目51个。——精心构建高效的重建工作体系。在成都市恢复重建都江堰市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上海对口支援指挥部的援助下,我们成立了由市级领导牵头、部门和乡镇负责、村组社区配合的若干工作组,分头推进城镇住房重建、农村住房重建、上海对口援建、重大基础设施重建、产业恢复等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重建工作体系和运转协调、对接顺畅、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三、凝心聚力,又好又快,城乡灾后重建全面推进——城乡住房重建成效显著。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自建”的重建思路,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充分运用于农村灾后重建,构建了“群众自筹、政府补贴、担保贷款、上海支援、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15亿元参与农房重建,探索创新了向峨乡棋盘村等10大农房重建模式,建立了建材保供控价工作机制,加速了农村住房重建步伐。全市发放农村住房重建及维修加固政府补助资金7.7亿元,农房重建开工32166户,占重建总数的70%,春节前1.3万余户4万余名受灾群众入住新居,84277户农房全面完成维修加固。打造了大观茶坪、蒲阳花溪、天马向荣、翠月湖清江等农房重建亮点,成为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城镇住房重建全面启动,出台了城镇住房重建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和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级领导包片、乡镇社区负责、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了政策宣传、受理咨询、登记审核、引导重建等基础工作。有序展开了幸福镇荷花池片区原址重建试点工作,顺利拆除试点区域内22幢122个单元1400户危房。落实了19个总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的安居房、廉租房项目,其中金江小区、幸福家园二期、慧民雅居等10个建筑总面积127万平方米的安居房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了173万平方米的城镇受损房屋维修加固。——基础设施重建快速推进。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主线工程顺利开工。成灌快速通道(沙西线都江堰段)、聚青公路、龙池隧道及连接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彭青路主体工程形成通车能力,沙西线北灌路改建、蒲张路老线整治全面完工,市域骨架路网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实施了城市西区20万吨自来水厂、青城山污水处理工程、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区供排水管网加速恢复建设,完成了外北街延伸段、柏条河中桥建设和二环路绿化改造,恢复了内二环路、柏条河桥、江安河桥、走马河桥、蒲阳河桥建设,启动了南桥保护性项目、幸福路南街段综合改造、光明街延伸段建设和向峨、虹口、龙池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功能在恢复中实现新提升。积极推进崇彭500KV、灌清(聚源-胥家)110KV电网建设,新建天然气管道90公里,建成了蒲阳-向峨天然气管线工程,接通了向峨安置点天然气,启动了农村12处通讯机房建设,新建14处乡镇移动服务中心,城乡能源和讯息保障达到新水平。——社会事业项目全面启动。落实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重建项目144个。建成都江堰中学新校区,新建小学、聚源中学、向峨中学、市医疗中心等67个项目开工建设,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计生服务站等22个项目加快推进,电视差转台迁建、体育中心田径场看台建设加快实施,综合社会福利院、友爱无障碍学校启动建设,建成乡镇残疾人康复站8个,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上海援建项目高效实施。中央确定由上海市援建我市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群众,以最高的热情、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展开对口援建工作,以项目投资总额65亿元、对口支援到位资金近13亿元、启动援建项目87个的显著成效,实现了“三个走在全国最前列”。上海市16位领导先后到我市视察指导对口支援工作,亲历亲为、靠前指挥,上海人民慷慨解囊、无私援助,上海各界踊跃参与、倾力支援,全方位实施项目援建、产业扶持、就业援助、社会服务、维护稳定等对口支援工作,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地推进了我市灾后重建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带动效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精心组织征地拆迁,快速完成“七通一平”,确保了对口支援项目顺利实施。充分依托援建平台,积极开展项目推介,引导两地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产业恢复提升。两地56家企业签订合作项目协议48个,投资额达40亿元。在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向对口支援指挥部的领导和同志们,向上海市1900万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四、突出重点,振兴产业,市域经济活力逐步显现——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速恢复。大力开展了二王庙、伏龙观、天师洞等重点文物修复和景区基础设施抢修,青城山-都江堰景区9月29日恢复开放,10-12月共接待游客32.32万人,实现景区门票收入1859.17万元。全市星级酒店、商务酒店、社会旅馆、农家乐恢复比例分别达到58%、36%、53%、38%,旅游接待能力稳步恢复。成功举办清明放水节、“关爱都江堰、感恩全社会”等活动。及时推出地震特种旅游线路,全面展示了都江堰震后依然美丽的形象。全年接待游客4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分别恢复到2007年的55%、54%。全市商业网点恢复面达90%以上,城乡商贸日趋活跃。——工业经济逐步复苏。加快推进企业恢复重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面达94%,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2.5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加快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工业集中发展区6.67平方公里土地储备。10万平方米复式工业厂房、污水处理厂、25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房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建园区道路13.3公里,蒲阳110KV变电站建成投运,迁改电力线路33公里,园区供排水、燃气管网进一步完善。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新引进工业项目40个,协议投资57.77亿元,比2007年增长35.5%,其中江瀚工业、晨明电动车等上亿元项目15个。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拉法基第三条生产线、普什宁江研发基地、浩旺机电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康祺家电产业园等项目恢复开工,遛洋狗食品、恒驰伟业、龙鼎镁铝等项目建成投产。——现代农业实现恢复性发展。恢复龙头企业40家、恢复面达93%。新增规模流转土地面积4万亩,新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家,新发展猕猴桃基地1万亩、茶叶基地2000亩,启动了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向峨“四个万亩工程”⑷试点示范建设。落实粮食直补和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惠农政策资金3358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以上。成功举办都江堰市优质农产品上海专场展销会,建立了特色农产品上海市场绿色通道,猕猴桃、茶叶、泡菜等农产品“零费率”进入世纪联华、城市超市等上海批发零售市场。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5个,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出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疫情测报网络和重大疫情快速扑灭机制不断健全。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灾后重建机制更具活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紧紧抓住“试验区”建设机遇,率先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并加快试点扩面。确权颁证全面展开,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60418本,农村房屋所有权证3482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326本,林权证443本。农村产权有序流转,率先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和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20个,流转承包地经营权842宗、林权6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35宗,产权流转资金总额突破6亿元。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启动耕保基金建设,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