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2008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分析一、试题总体评价1.命题指导思想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依据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2008年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实验教科书,河南省教育厅颁布的《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地总结20年来我省高中政治毕业会考命题的经验教训,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基础教研室《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基本规范》,围绕《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与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时事政治》的规定,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我省普通高中的发展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进行命题。命题过程中,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高中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新路子,力争使试题既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进高中政治课教学、稳步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2.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命题过程中,我们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照顾知识覆盖面,全面考查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必修模块的知识掌握情况,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及“考纲”的范围和要求,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力求做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试题具体考查内容详见下表:2河南省2008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题型知识类型题号考查内容分值合计选择题时事政治1河南粮食总产在全国的地位2分4分48分100分2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的白皮书2分经济生活3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分14分4外汇汇率2分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分6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2分7我国税收的性质和特征2分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分9投资理财的途径2分政治生活10国家的含义、性质、构成要素2分14分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2分12国务院与全国人大的关系2分13我国的政治制度2分14民意上网: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2分15共同利益:各国进行合作的基础2分16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2分文化生活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分16分18传统文化的特点2分19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分20文化与人的关系2分21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2分2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分23对待落后文化的正确态度2分2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2分非选择题时事政治25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6分6分52分经济生活27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及其相互关系8分16分29(1)建设低碳型社会的经济学意义4分30(2)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4分政治生活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6分16分29(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4分30(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6分文化生活2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途径6分14分29(2)倡导低碳生活新理念2分30(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分所占比例时事政治10分占10%经济生活30分占30%政治生活30分占30%文化生活30分占30%33.试题难易程度(1)题型设置: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共30道小题。其中,第I卷选择题为最佳选择,即下列各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占总分值的48%;第II卷非选择题涵盖了简答、材料分析、研究型学习、论述等题型,共6道小题,占总分值的52%。两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例约为1:1。(2)试题难易比例:试卷中,基础题约占70%,中档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4.命题设计特点总体上看,本试卷能够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在高中阶段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具体命题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试题注重现实,主题鲜明,体现时代性。在试题命题范围上,我们首先确定了书本知识的采分点,并遵循“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地域性热点为素材”的命题设计思路,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考察,做到材料、题目在书外,观点、答案在书中,突出鲜活性、时代性,力求知识与热点的最佳结合。本卷考查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的白皮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上海将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低碳型社会,践行低碳生活;河南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又一次位居全国第一;河南新农村建设等。(2)试题关注河南,乡土气息浓,体现地方性。试题在突出国内外重大时政的同时,突出了河南的本土特色。既引导考生热爱家乡,又能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本卷考查的河南本土特色试题有: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我省电动汽车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营;我省为了更好的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制订了《河南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等。(3)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能力立意,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本卷4试题内容既重视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突出以能力立意的宗旨,还兼顾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况。全卷有18道客观试题和4道主观试题都是以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考生对学业标准上所要求的高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例如:第3题列举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电动汽车,研制成功投入运营与采用汽(柴)油发动机的传统汽车共享市场空间的案例,让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讲出二者共存的道理;第4题让考生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计算汇率的变化;第14题则以生动活泼的漫画形式,从展示的我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拓宽民主渠道、广征民意的一系列举措中,考查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第29题联系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条件日趋恶化的相关材料,以选择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为主旨组织学生开展《低碳生活有你有我》的综合探究活动,从而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第30题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河南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为背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谈谈新农村建设的举措。(4)贯彻课改理念,试题稳中求新,体现创新性。“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考查的题型仍然是单选和非选择题;二是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基本不变;三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三部分所占比值基本一致。“新”主要表现在:一是命题立意和考试范围新,今年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命题完全贯彻新课程理念,而且首次对《文化生活》进行了考查;二是试卷中首次出现两道漫画题,分别是第14题和第23题,使试卷更显得图文并茂;三是加大主观题开放力度,不仅是设计了29、30两道跨模块、充分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而且每道非选择题的答案要求都尽量开放,弱化死记硬背,倡导开放创新,给学生提供了灵活的思维空间;四是全省学业水平考试采取“三统一”的原则,首次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阅卷,我们专门为考生设计了方便好用的答题卡。(5)试题注重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改革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本试卷积极渗透了这一原则。试题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凸显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第5题、第17题等。考题还引导学生关爱家乡,关注河南(如第1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家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把对考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5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试卷答题情况及反映的问题因为至今尚未得到选择题的统计数据,以下仅对非选择题部分试题答题情况具体加以分析。总体上看,全省601112名考生非选择题的总平均分为27.31,难度系数为0.53。1.第25题,是一道纯时政简答题,命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新世纪党的建设目标的把握程度,考察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能力。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可以分四类:第一类是一无所知,所以空白卷较多;第二类是党政不分,将党的建设目标写成加强政府工作职能;第三类是审题不清,将党的自身建设理解为党领导国家的建设,导致答非所问;第四类是对本题掌握得比较好,答题比较全面。全省本题平均得分为1.87,难度系数为0.31。多数学生得分为4-6分,占到50%(其中满分占25%,4-5分占25%);零分的占20%;1-3分占30%。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联系时政,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命题最好能体现灵活性,能使学生在做题时有话可说。也可以将时政简答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2.第26题,命题本身对所考察的知识点有一定提示,考生能较好切入答题角度,考察知识点明确。全省本题平均得分为3.57,难度系数为0.60。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高分占绝大多数,零分卷有一定比例,表明少数学生对该科的轻视,复习不扎实。主要答题误区:一是念混淆,将人代会制度与民主集中制混同;将人代会制度与政党制度混同。二是念表述错误,如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写成人民民主专制。建议:一是教学中关于重点知识的讲解要系统并层次清晰,教育学生注意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二是参考答案的命制要进一步增强灵活性,从考生答题看,部分考生答题虽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多角度表述都有一定道理。3.第27题,该题着重考察《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规律、价格变动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知识点,材料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问题设计考察学生归纳总结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全省本题平均得分为3.07,难度系数为0.38。本题满分是8分,学生集中得分在2、3、4、5分这四个阶段,零分占9.2%,问题集中在:一是审题不清,将经济学问题看成政治学的民主决策;二是不会用规范的经济学术语做答;三是知识掌握不牢固,原理表述错误,如将“价值决定价格”表述为“价值影响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表述为“供求决定价格”;四是答题不规范,不分要点。建议:平时练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语言规范,尽量用政治专业6术语答题,语意表达清楚。对原理的理解要正确,表述要准确。4.第28题,命题的立意好,考察学生知识点全面。全省本题平均得分为3.64,难度系数为0.61。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得满分的得学生占30%,得零分的学生占15%,大部分分值在2-5分,达到了考核目的。但尚有不少考生完全不知道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部分同学对题意理解有误,将民族精神理解为民族团结;部分同学对题目设问把握不到位,答得太笼统,没有针对性。建议在教学中应加强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对基本题型的答题要求进行专门讲解和训练。5.第29题,命题选择材料背景材料新颖,符合教改方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材料内容翔实、具体,本题涉及内容关系每一个人,设计科学,区分度高。试卷能够考察学生经济学知识中的创新、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运用能力、学生总结能力(宣传口号)等。本题属材料分析题,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问、第二问非常灵活。而又贴近社会现实生活,不会出现学生无话可说。第三问是一个普通知识点问题。第一问能答出“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不多,能答出“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也不多,能答出“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较多,同时答全这三条的非常少。部分考生答题上升不到高度,如:“要少开车、多走路等等”。第三问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有相当部分考生答出“选举、上访”等。全省本题平均得分为6.27分,难度系数为0.63,满分比重大,零分考生也占相当比重,得分最多的是第二问,失分最多的是第三问。建议:教师教学尽快从传统教学中转到新课改教学中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6.第30题,本题作为单题分值最高的(满分为16分)和难度梯级最大的最后一题,其命题是科学合理的。试题材料选择精确,三问与材料对应准确,考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