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文体学角度看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的语言特征姓名:王懿晴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董启明20080501从文体学角度看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的语言特征作者:王懿晴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周建新论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开放式结尾及其文体突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从3个方面分析了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开放式结尾与文体突出的关系,指出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开放式结尾一般都有明显的文体突出标志,文体突出加强或促成了诗歌的开放式结尾.2.期刊论文郭心民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之多重主题研究-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色彩的著名抒情诗人.她的诗歌含义深邃,形式不拘一格,因此对美国的诗歌创作有巨大影响.尽管她生活圈子狭小,但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其主题覆盖范围包括死亡与永恒、爱、内心的苦闷、自然、上帝、友谊等,本文将时其诗歌之多重主题进行研究.3.期刊论文周建新.ZHOUJianxin艾米莉·迪金森和她的歌唱事业-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7(4)艾米莉·迪金森从小热爱歌唱,并训练有素.隐居以后,她以写诗作为歌唱的另一种形式,在诗歌中描绘和探讨声音,在声音中求索真和美.她歌唱一生,又痛苦一生.4.期刊论文许兰娟.XULan-juan且听这知更鸟的歌声--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的音韵美-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4)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几乎在惠特曼成为美国自由诗的先驱的同时,也摈弃了传统的节奏格式和过分机械、束缚思想的韵律,发展了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狄金森数量可观的诗歌展现了她独具一格的写作技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诗歌韵律和标点符号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具有独特的音韵美.5.期刊论文姜杰.JIANGJie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诗歌之比较-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迪金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是中国著名的女词人.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作品各具特色.通过分析她们诗歌主题及写作技巧,可以洞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环境对原本相似的性格造成的影响.6.学位论文边玉珍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2008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在世界诗坛已饮誉30余年之久。她毕生创作了1775首诗歌。她的文学天赋就在于她虽然生活在自己的那个时代,但是她却能够预测思想动态与诗歌主题。她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诗歌创始人之一。她是一位前现代主义诗人,更是一位有勇气与叛逆精神的女性。她所独创的那种支离破碎、多元和意象主义的特征近来被界定为现代主义诗略。她隐晦的诗风、模棱两可的标点和大小写,变化的谴辞以及诗作的多版本性导致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解读。读者为之迷惑,为之惊叹,为之欣喜。这些相左的解读吸引了各国学者的目光,包括中国。本文试图探讨分析狄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在引言和结论部分以外,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狄金森诗歌进行分析研究。她以带有个人特色的女性语言描述女性意象。她诗歌的叙事者常常是一个与女性非常相像的孩子,柔弱、多变、顺从而有矫情。实际上孩子所扮演的正是符合当时文化规范的女性角色—文弱顺从但又富有与男权抗争的精神。女性主义批评家从诸如历史、哲学、心理学和其他文学理论等众多学科汲取营养,对狄金森生平与创作中性别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她诗作中许多女性形象实际上是她本人形象的真实写照。性别的确为她的视野与创作开创了一个空间。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狄金森诗作的身份再现。关于狄金森身份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包括她作为一个女性,一个诗人的身份,她宗教与国别身份。狄金森的诗作还诱发了浪漫主义想象与传统形而上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浪漫主义本身一直推崇非现实的崇高,而不是具体的实现与再现,包括语言再现。第三章探讨的是狄金森诗歌中性别声音的解读与阐释。性别、诗歌与解读构成一种行为。一方面狄金森建构了一种针对传统两性性别体系的新的选择,另一方面她又为读者开创了一个可以进行不同性别定位的机会。通过对狄金森诗歌性别声音的分析可以看出,她的性别变化行为对于她的整体诗歌创作是十分关键的。通过对狄金森诗歌中性别声音的分析,本文做出的结论是,诗人对性别声音的建构与读者对性别声音的解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同时也表明了狄金森在生活与创作方面的独特性。7.期刊论文吴琳娜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女人的自白——解读艾米莉·迪金森诗歌我的生命好像一只装满火药的枪-考试周刊2007,(26)本文立足文本,对艾米莉·迪金森诗歌我的生命好像一只装满火药的枪进行另类解读,认为该诗将两性关系隐喻为猎人和猎枪的关系,以女性的视角重解了诗中种种模糊意象,从而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诗歌,赋予该诗新的理解.8.期刊论文李斌.LIBin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简论-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自然、死亡与爱情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反复吟咏的主题.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一生独身.本文在对女诗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揭示了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死亡与爱情的双面观.9.期刊论文陆晓幻灭和永生——解读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4)死亡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反复吟咏的主题,她的死亡诗歌触及了死亡的规律、过程和意义.在基督教的传统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下,迪金森的死亡观是豁达而又现实的,指出死亡是通往永生的桥梁,但灵魂最终能否获得永生还掌握在个人手中.10.学位论文迟磊艾米莉·迪金森入世倾向探析2009艾米莉·迪金森这位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吸引了无数读者和评论家的目光。其诗作清新质朴,扣人心弦,是她内心私密情感的忠实表达。而她独特的个性也正如其作品一样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去探索与欣赏。对迪金森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其诗作的。学者们对其诗歌主题以及独特的风格进行了分析探讨。近年来又有学者从矛盾性切入,论证迪金森对于生活,自然和爱情的矛盾观点。综观迪金森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对迪金森隐居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她入世形象的分析却不多见。本文主要是从矛盾性入手,探讨迪金森作为一个隐居诗人的入世倾向。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节讨论了迪金森的自然诗中所体现出的世俗性。这一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论述了影响迪金森自然观的一些因素。从诗人所处的环境来看,19世纪的美国,内战过后,整个国家被物质主义,金钱主义的氛围笼罩,令人几近窒息。此外,在这期间,她的家人和朋友相继去世。复杂的社会环境加上心爱之人的——谢世,给迪金森带来了无尽的惶恐,失落和困惑。因而她归隐的意愿变得日益强烈。远离尘世的她与自然朝夕相处的时日比较多。有时迪金森将自然看作是一个美妙的地方,但更多时候她将其视为一个浓缩的小社会。第二节讨论了迪金森对自然纯粹的喜爱,而这正是她对于生活有着很高期望的表现。她把自然万物看做兄弟姐妹,通过对自然万物和谐生活的颂扬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殷殷期盼。隐居事实上是她对俗世无奈的妥协和逃避,因为在俗世中,她对生活的渴盼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第三节讨论了她的自然诗作中流露出的社会性。她将自然看做一个浓缩的小社会,以自然中的事物影射人类社会的种种,这表明作为遁世者的她并未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开来。第二章节讨论了迪金森世俗的死亡观,也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了影响迪金森死亡观的因素。一方面,从孩提时代起,迪金森就经历了亲友的过世,所以一想到死亡她就恐惧不已。另一方面,隐居生活逐渐赋予了她一种平和的心态,于是她对死亡看似矛盾的观点逐渐形成。第二节讨论了作为隐者的她对死亡坦然的心态——将它看作通往永生的必经路,看作今生的延续。作为一名隐者,迪金森可以平静的看待死亡,但是,只有当她把死亡看作是新生伊始的时候才能坦然的面对它,这就证明她对生命本身还是很在乎的。第三节探讨了她对死后世界的无尽幽思。她在意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因此焦虑的向牧师询问人死后的归宿问题。此外,她渴望被上帝接纳,一旦想到将被遗弃,她就感到沮丧和不安。这一切都表明,迪金森对于宗教和死亡是非常在意的,她入世的灵魂并未随着出世的行为而消亡,她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并未随着隐居而中断。实质上隐居只是她的保护色,她是以遁世的名义入世。第三章探讨了迪金森爱情诗作中流露出的世俗观,由三小节组成。第一节讨论了影响迪金森爱情观的一些因素。早年爱情经历的挫折给迪金森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她在心灰意冷之下终生未嫁,待字闺中,几次的爱情经历都以失败收场。她一方面深感挫败,另一方面却也从未放弃对真爱的探寻。第二节讨论了她作为一个追求爱的女人与众不同的特点。与传统女性在爱情中被动的角色相比,迪金森有所不同,她大胆的宣告自己对于爱情的权利,并且坚守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自主地位。这就表明,她并未因远离尘世而对爱情绝望死心,只是追求的方式不同。第三节讨论了迪金森对于真爱始终如一的执着追求。从她大量的爱情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迪金森对于真爱的极度渴望和对于精神伴侣的无尽遐想。这也就证明了她的内心仍然是豆蔻少女般期待爱情的降临。这是俗世中的人所有的表现,也就证明了迪金森的心并未远离尘世。她事实上是用隐居生活作为自己的保护色,这样就可以避免世人的关注和一切非议。最后是结论部分。从以上的论述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艾米莉·迪金森是一个隐居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凡世中的性情中人。隐居事实上只是她入世行为的保护衣。她的诗作,可以说是她所处时代的缩影。尽管远离世俗,迪金森仍设法借助诗作向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迪金森确实值得几代人的不懈探索。与其说她是一个留下了许多著名诗作的隐居诗人,不如说她是一个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景画馈赠给我们的丹青妙手。她对于世俗的关注为她赢得了充足的创作素材,而她的隐居生活则给予了她丰富的时间和空间把这些素材以诗的形式奉献给后来人,让她美丽而与众不同的声音流传于世。迪金森的一生,在隐居的诗歌中创造了自己精神的家园,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她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她在有限中创造出了无限,她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她所取得的巨大诗歌成就更是向世人证明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而非在于形式。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5bf75641-9ca4-4dcf-8503-9ddf00903854下载时间:201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