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度台湾省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试题及答案全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9学年度台湾省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试题及答案全解析第壹部分:选择题(占55分)一、单选题(占34分)说明:第1至第17题,每题选出一个最适当的选项,划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或划记多于一个选项者倒扣2/3分,倒扣至本大题之实得分数为零为止;未作答者,不给分亦不扣分。1.下列「」中文字,前后读音完全相同的选项是:(A)「懧」愚昏昧/泥「泞」难行(B)「愦」乱烦忧/功亏一「篑」(C)疮「痏」伤痛/台榭园「囿」(D)凄「怆」悲痛/脚步踉「跄」【答案】(B)【测验目标】字音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试题解析】(A)ㄋㄨㄛˋ(懦弱。同「懦」)/ㄋㄧㄥˋ。(B)ㄎㄨㄟˋ。(C)ㄨㄟˇ(伤痛)/ㄧㄡˋ(有围墙的园林)。(D)ㄔㄨㄤˋ(哀伤)/ㄑㄧㄤˋ(形容走路歪斜不稳)。2.下列「」内词语,前后意义完全相同的选项是:(A)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C)「虽然」同是将军客,不敢公然仔细看/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D)蒙王姐夫推荐府上教书,常自愧「以为」不胜其任,何敢领谢/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答案】(A)【测验目标】词语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试题解析】(A)能够。语出屈原〈渔父〉。语译:沧浪河的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带/能够。语出《战国策‧燕策三》。语译:现在有一句话,既可以解决燕国的忧患,又能为将军报仇。(B)用此;用来。语出韩愈〈师说〉。语译:老师,就是传承学术文化,讲授典籍并解除求学者传道、授业中所产生之疑惑的人/因此;因而。语出《列子‧说符》。语译:在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因此就回来了。(C)即使。语出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语译:即使同样都是将军的客人,我却不敢公然地将她的容貌仔细观看/虽然如此。语出《孟子‧滕文公》上。语译:诸侯的丧礼,我本没有学过。虽然如此,我却曾听人说过的。(D)认为。语出《歧路灯》第十一回。语译:承蒙王姐夫推荐我到府上来教书,我常惭愧地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又怎敢收受您的谢礼/用为;用作。语出欧阳修〈纵囚论〉。语译:因此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表现崇高,不违背人情来干求名誉。3.下列「」中文字,前后意义不同的选项是:(A)「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方夷简在下僚,诸父蒙正以宰相才期之。及其为相,「深谋远虑」,有古大臣之度焉(B)我和你去分付东海龙王,着他「兴风作浪」,漂没了韩氏的房屋田产,使窦氏母子婆媳拍手成空/佳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犍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C)谁谓宋远,企予望之。「室迩人遐」,我劳如何/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通遇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此方,「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D)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也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答案】(D)【测验目标】词语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试题解析】(A)指计划周密而行事深远。语出贾谊〈过秦〉。语译: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远不及从前那些谋士将领/指计划周密而行事深远。语出《宋史‧列传第七十‧吕夷简传论》。语译:当吕夷简位居下僚时,叔父吕蒙正以他具有宰相的才能而看重他。等他当上宰相后,深谋远虑,颇有古时贤良大臣的器度。(B)掀起风浪。语出《韩湘子全传》第二十五回/掀起风浪。语出《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第一折。(C)比喻思念甚深,却不能相见。语出徐淑〈答夫秦嘉书〉。语译:谁说京城很遥远呢?我提起脚跟便可望见你;只是屋子仍在眼前,而屋子的主人却已远离,我的内心是多么忧愁啊/比喻思念甚深,却不能相见。语出司马相如〈凤求凰〉。语译:凤鸟啊凤鸟啊,回到了故乡,遨游天下只为了寻求心中的凰鸟。没有遇见凰鸟时,不知该往何处去,如何能体悟今日登门后心中所产生的感悟。有位美丽的姑娘在此处,与我距离虽近却无以得见,相思之情正荼毒着我的心肠。如何才能得此良缘,结为夫妻,就像那恩爱交颈的鸳鸯。(D)指一个人已经到达超凡入圣的境地。语出《孟子‧尽心》下。语译:人人都觉得他可爱,就叫做善;自身具有仁善,就叫做信;充实善行而至于完满,就叫做美;既充实完满而又能发扬光大,就叫做大;已经发扬光大了而又能加以变化,就叫做圣;达到了圣的地步,他的作为如天地自然的变化,别人无从测知,这就叫做神了/形容人做事不谨慎、不细心、不拘小节。语出余秋雨《千年一叹》自序。4.下列一段古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鬪者,甲、忘其身者也,忘其亲者也,忘其君者也乙、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丙、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然且为之,是忘其亲也丁、行其少顷之怒,而丧终身之躯,然且为之,是忘其身也戊、君上之所恶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圣王之所不畜也。」(《荀子‧荣辱篇》)(A)甲丁丙戊乙(B)乙丙丁戊甲(C)丙丁戊甲乙(D)丁丙戊甲乙【答案】(A)【测验目标】理解与辨析作品的能力【试题解析】本题可从句法结构、文意脉络来作判断。选项甲并提「忘身」、「忘亲」、「忘君」三者;选项乙总结「忘身」、「忘亲」、「忘君」是「刑法之所不舍」;选项丙单说「忘亲」;选项丁单说「忘身」;选项戊单说「忘君」。「闘者」之后为甲,先并提再展开论述,论述的顺序从甲、乙可见本文「忘身」、「忘亲」、「忘君」的脉络,故丙、丁、戊的正确顺序是丁、丙、戊,最后接乙总结,另外「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为对偶句,理应相连。语译:争斗的人是忘记了自身,忘记了亲属,忘记了君上。为了发泄少顷的怒气,而丧失了生命,然而尚且要去做,这就是忘记了自身。家室立即残毁,亲戚不免被杀戮,然而尚且要去做,这就是忘记了亲属。君上所恨恶,刑法所要大加禁止的,然而尚且要去做,这就是忘记了君上。下忘记自身,内忘记亲属,上忘记君上,这是刑法所不能宽舍的,是圣王所不能畜养的。5.明哲想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报告,除了《史记》,他在图书馆中还看到下列图书:甲、《左传》乙、《汉书》丙、《战国策》丁、《三国演义》戊、《世说新语》己、《资治通鉴》庚、《吕氏春秋》辛、《通鉴纪事本末》他要借那些书,才能找到最多的相关资料?(A)甲丙戊(B)甲己庚(C)乙丁辛(D)乙己辛【答案】(D)【测验目标】重要作品的内涵与价值【试题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项羽)汉(刘邦)相争之时,各书内容的年代,即为判断的依据。甲、《左传》:作者左丘明。记载春秋史实为主,约成书于战国中期,无「鸿门宴」之事。乙、《汉书》:作者班固,为西汉之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刘邦),下迄王莽。丙、《战国策》: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记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政治大事及当时策士的言论行动,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无「鸿门宴」之事。丁、《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写之章回小说,内容为三国时魏、蜀、吴之故事,无「鸿门宴」之事。戊、《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招集门下客所编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载魏晋间名士的思想言行与生活面貌等,无「鸿门宴」之事。己、《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之史书,为编年体通史,所记史事上起战国周威烈王,下至五代后周世宗。庚、《吕氏春秋》: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招集门下客所编,内容综合九流百家,取材广博,无「鸿门宴」之事。辛、《通鉴记事本末》:南宋袁枢所撰,上起战国周威烈王,下至五代后周世宗,取《资治通鉴》编年所记之事,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立标题,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6.依据下列文字,有关作者为学态度的说明,叙述正确的选项是:仆自三十以后,读经史,辄有所笔记。岁月既久,渐成卷帙,而不敢录以示人。语曰:「良工不示人以璞。」虑以未成之作,误天下学者。(顾炎武〈谲觚十事〉)(A)勤勉精进,但缺乏自信(B)博学多闻,不露才扬己(C)广稽典籍,忌空发议论(D)治学严谨,且谦逊审慎【答案】(D)【测验目标】阅读理解作品的能力【试题解析】从「虑以未成之作,误天下学者」可知顾炎武担心自己的作品并非成熟之作,若流传出去恐有误天下学者,因而选(D)。语译:我自三十岁以后,阅读经史典籍,总会写下笔记。时间久了,渐渐累积而能编辑成书,但我却不敢将笔记拿给别人看。有句话说:「优良的工匠不会将未经琢磨加工的玉石给别人看。」我是担心这些不成熟的作品,会耽误了天下的读书人。7.关于下列文句意涵的诠释,错误的选项是:(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藉年命、荣乐的有尽有限,对比立言的不朽,强调文学的价值(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以不知老之将至,极力强调遇合的悦乐,并说明这种悦乐的深浅,明显与人的选择有关(C)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以「松柏后凋」、「鸡鸣不已」为喻,说明即令众多世人昏昧,终必有清明君子能不随俗沉沦(D)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苏辙藉历览终南、嵩、华之高、黄河之大、欧阳公之才德,而犹未能见太尉的遗憾,凸显对太尉(韩琦)的仰慕【答案】(B)【测验目标】理解与辨析作品的能力【试题解析】(A)语出曹丕《典论‧论文》。语译:人的寿命有终尽的时候,荣誉、快乐也只限于一身,二者到一定期限必然终止,不如文章能传之无穷。(B)旨在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要彼此心灵契合,不管同静或同动,都能对所处的境遇感到欣喜,且乐在其中。语出王羲之〈兰亭集序〉。语译:虽然取舍有别,动静不同,不过每当遇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即使只是暂时的自得其乐,也会感到快乐满足,甚至于忘了老年即将来到呢。(C)语出顾炎武〈廉耻〉。语译:然而在寒冬时节,松柏总是最后才凋零;报晓的鸡也不会因为风雨冥暗就停止啼叫。同样的,在那众人昏醉的时代,未必就没有独自清醒的人。(D)语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语译:我到这里来,在山方面,看到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在水方面,看到黄河的广阔且深;在人方面,拜见过欧阳公。但尚未能拜见太尉呢!8.关于下引词作文意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A)隐含日暮花残的感伤(B)记述醉酒迷航的惊惶(C)叙写忘情游赏的愉悦(D)描绘天真无邪的童趣【答案】(C)【测验目标】词意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试题解析】首句道出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第二句「沉醉」透露了作者宴饮的欢愉,「不知归路」传达了流连忘返的情致;「兴尽」以下四句,则描写作者在尽兴游赏之后,归途中误入荷花丛的一个片段,「误入」一句,正与前文「不知归路」相呼应,而且更显示出作者忘情的心态。语译:常想起那临水亭台的黄昏时刻,游兴高昂而开怀畅饮,酒醉得居然认不清回家的路。等到天晚兴尽想驾着小舟回去时,却误入了茂密的荷花丛里。用力划呀划,急着归去,不料惊起了夜宿水边的鸥鹭。9.古人书信往来,往往论及文章、学术,乃至人生问题。以下各则书信流露死生感悟的选项是:(A)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B)韩愈〈答崔立之书〉:仆虽不贤,……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C)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D)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二书〉: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年而扬雄称于世;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属之韩愈氏;韩愈氏没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