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哲学的故事——立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徐岩哲学:始于怀疑,而成于思考!每门学科都始于哲学,而终于艺术。是对未知事物假说性解释(如形而上学),或者是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说性解释(如伦理学或政治学);它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哲学:哲学与科学:科学是分析性说明,哲学是综合性解释。科学总是要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把机体分解成器官,把朦胧的转化为明确的,它不问事物的价值,也不问他们的总体和终极意义,它满足于说明它们的现状和作用,它只一心一意侧重观察事物原来的性质和运动过程。哲学家却并不满足于描写事实,他还探求它与经验的普遍联系,从而把握它的意义和价值,他将事物联系在解释性的综合之中,他千方百计将寻根究底的科学家所拆开了的那座伟大的宇宙钟比以前更好地安装在一起。观察事物运动过程并构想出解决手段来的是科学,评议并协调目的的是哲学;而且当前因为我们的手段和工具数量的增长远远超过我们对理想和目的的解释与综合,我们的生活就充满着喧嚣吵嚷,没什么意思。因为事实除非跟人的愿望有联系,便无足轻重;除非跟某种目的和整体有联系,它便是不完备的。没有哲学的科学,没有前景;没有价值的事实,不能使我们免于劫难和绝望。科学赋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能赋予我们智慧。哲学的领域1、逻辑学2、美学3、伦理学4、政治学5、形而上学逻辑学:探讨思维和研究的理想方法:观察和反思,演绎和归纳,假说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美学:是研究理想形式或美的科学。;它是艺术的哲学。伦理学:研究理想的行为的科学。政治学:研究理想的社会体制的科学。形而上学:研究所有事物的“终极实体”;研究“物质”的根本属性即本体论,研究“意识”的根本属性即哲学心理学,研究感知和思维过程中“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即认识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香港及台湾译作维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出生:1889年4月26日(奥地利维也纳)逝世:1951年4月29日(英国剑桥)学派:分析哲学,流派:语言哲学主要领域: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哲学,数学哲学。著名思想:语言的图象论,“不可说”,“意义及使用”,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私人语言”论证,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早年维特根斯坦家族有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长期的艺术捐助商,勃拉姆斯、马勒等是这个被音乐充满的家庭里的常客。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中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路德维希其单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诣,同样,被认为是有书面表达障碍的维特根斯坦的文笔却也十分精湛。另外维特根斯坦十分喜爱奥地利文艺评论家卡尔·克劳斯的著作。然而“不幸”却很早就与这位哲学家如影随形,孤独和抑郁充满了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据其传记作者威廉·巴特利考证,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兄弟五人里,包括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本人在内共有三名是同性恋者,这其中的两个兄长汉斯和鲁道夫早年分别自杀,此后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虽然放缓了对子女们的严厉,青年路德维希却仍然常常有令罗素担心的自杀倾向,据称其本人参加一战就是为了“体面地自杀”。他的另一个兄长库特·维特根斯坦在战场上被俘前自杀,在战争里幸存但致残的最后一位兄长,保罗·维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单臂钢琴家。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大约相当于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来自弗雷格的现代逻辑学成果、罗素与怀特海写的《数学原理》和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横贯其一生的哲学道路的两个互为对比的阶段。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哲学无非是把问题讲清楚。后者又把哲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次是认识论转向;一次是语言转向;第一次转向使哲学的基础从本体论和形而上学变为认识论,从研究超验的存在物转到研究认识的主体和主客体关系;第二次转向把对主客体的关系的研究变成了对主体间的交流和传达问题的研究。把对主体的研究从观念和思想的领域转到了语言的领域(语句及其意义);这两次转向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笛卡尔和维特跟斯坦。海德格尔:生于巴登-符腾堡州梅斯基希的海德格尔出身自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就在梅斯基希小镇的天主教教堂任职司事。马丁·海德格尔早年就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他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1909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并同时修读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1933年,他加入了纳粹党并当选为弗莱堡大学的校长。虽然他于1934年辞退校长一职,但未曾退党。1945年至1947年,法国职业当局因为他的纳粹党背景而禁止他任教。到了1951年,更撤销他荣誉退休教授所享有的特权。他在1951年、1958年、1967年则定期受邀请任教。1976年,海德格尔于出生地梅斯基希与世长辞并以罗马天主教仪式安葬。海德格尔对存在意义的三重分析:“生命”等同于“此在”,它经历着在。存在不能就其自身而得到探究,而应该被看作以存在之意义的方式给予人类生命的东西。海德格尔把人类生命叫做此在,即存在的在此,通过此在存在的意义被给予。他富有创见性地把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运用于分析存在之意义的三个意向性时刻:首先是此在的内容意义,也即,存在作为世界的意向性客体,可以被表述为周围世界,共同世界和自我世界。其次,存在的关联意义表现为人类具有关照世界的倾向。最后是存在的实行意义或者说到时意义,它表现为,作为历史时间的整体的意向性的世界-关照关系的实行。对存在意义的三重意向性分析可以看作是早期海德格尔对现象学方法的一次运用。在海德格尔看来,“现象”是由“内容意义”、“关联意义”和“实行意义”三个意义方向构成的整体,其中,内容意义指在现象中被经验到的“什么”,关联意义指现象被经验的“如何”,而实行意义指关联意义得到实行或者完成的“如何”。简言之,即经验内容、经验方式及其实行。。感悟:我们可以不成为哲学家,但我们不能不思考哲学问题,更不能不用哲学的观点思考问题!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