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09学年第1学期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45分,每小题1分)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c】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认识论C、实践D、唯物史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特征是【d】A、社会性B、历史性C、系统性D、实践性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5、“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b】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6、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c】A、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c】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9、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d】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a】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C.生产力间接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11、下列哪些精神产品是对经济基础最直接的反映【a】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三国演义C.红楼梦D.圣经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d】2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5、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c】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16、即使处于同一社会环境,人们的观点也各不相同甚至对立。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b】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8、在社会发展中起根本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社会意识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9、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c】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2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b】A、仅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B、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C、只存在于阶级社会D、仅仅存在于无阶级社会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A、占人口的绝大多数B、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23、列宁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界定的24、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5、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主观性3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2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各自的历史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7、生产商品的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a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2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A、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C、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29、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d】A.货币的出现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C.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D.商品交换的实现30、资本有机构成从技术水平来看,具体表现为【b】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3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b】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2、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多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3、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A、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3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35、垄断资本条件下垄断企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c】A.获得平均利润;B.获得超额利润;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消灭中小企业3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b】A、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37、马克思在分析个别资本循环运动过程中,分析了资本的三种不同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4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3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c】A、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B、C的比重越来越大,V的比重越来越小C、两大结构两大部类之间实现交换补偿D、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39、金融资本是【b】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增长在一起的B、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增长在一起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借贷资本融合增长在一起的40、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c】A、否定资本主义一切生产关系的改良B、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全面肯定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制度41、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依据是【b】A、认为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论是错误的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4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a】A、空想社会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古典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社会历史理论4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d】A、通过自然过度实现的B、资产阶级改革实现的C、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实现的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4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选择C、两条不同道路D、两种不同理想45、“忘记远大理想就会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这句话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a】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个人对理想职业的追求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二、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46、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优秀思想成果,它们是【acd】A.德国古典哲学B.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英空想社会主义47、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绝不能证明必然的,这是如此正确。这说明【abc】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D、事务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毫无关系48、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abcd】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客体存在复杂性49、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全球性的问题【abc】5A、全球性问题是科技的负面作用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技所带来的进步是主要的D、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应该限制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50、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描写的东西决非出自想象和虚构,而是无处不存在,无处不发生的东西。他说他自己不过是一个客观地观察他周围活动着的人物和发生着的事件的人。他说;“法国本身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我不过是一个记述它的书记而已。我一面作恶行和善德的记录,描写性格,记述社会生活中的最主要事件,一面恐怕写着历史家忘却了的历史——正在描写风俗史。”巴尔扎克的话表明(bcd)。A、社会意识源于他的天才B、社会意识的产生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C、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的反映D、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51、体现发展的是【bcd】A、因祸得福,福祸相倚B、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2、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具有人民的历史选择性。这是因为【abd】A、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中5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和方法是(abd)A、依赖社会发展规律展望未来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从细节上详细地描绘未来社会的特征,以便人们在将来遵守D、只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未来的实践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bcd)A、它并未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B、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资产阶级整体利益D、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矛盾55、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c】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三、判断题(根据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