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出血热的监测甘肃省疾控中心刘建地内容一、炭疽监测(一)背景(二)监测内容与方法(三)结果(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二、出血热监测(一)背景(二)监测内容与方法(三)结果(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炭疽监测(1)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炭疽杆菌是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恐怖的主要病菌之一。一、炭疽监测(2)(一)、背景:我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2005年以前我国没有建立规范的炭疽监测体系,缺乏炭疽病原、自然界分布及发病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资料。因此为了解炭疽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建立和完善血清学、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有必要在重点地区开展监测工作,积累监测资料,以满足炭疽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生物恐怖防范的需要。2005年全国炭疽监测点分布图选定甘肃、内蒙、辽宁、贵州、四川、重庆和青海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监测工作。一、炭疽监测(3)(二)、监测内容与方法1.常规监测(1)人间疫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进行网络直报。对所报告的炭疽病例全部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病人标本、可疑牲畜病料、污染环境的标本等进行检测。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和采样工作。一、炭疽监测(4)(2)实验室监测①涂片镜检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所有炭疽病例尽可能采集治疗前的标本进行镜检。将阳性标本及时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和进一步检测。②细菌的分离培养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送的炭疽标本后,对送检的标本重新涂片镜检核实,及时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并将分离的炭疽芽胞杆菌菌株送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进行生物学鉴定。③菌株管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与要求对分离到的炭疽杆菌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一、炭疽监测(5)(3)暴发疫情监测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进行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疫情调查处理。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告,逐级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控制措施效果评估等。暴发疫情发生时,要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将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一、炭疽监测(6)2.监测点监测各监测点除完成常规监测工作内容外,需完成以下工作:(1)可疑炭疽污染环境监测①过去炭疽死畜和死亡病例埋葬地点3~5个。②近3年来有人、畜间炭疽发生或死亡的区域1~3个。③曾经分离出炭疽杆菌的地点。(2)血清学监测①新发的所有炭疽病例采集双份血清进行血清抗毒素抗体、抗芽胞抗体的检测。②从事牲畜屠宰、贩卖、皮毛加工等职业人员血清50份以上,进行血清学抗毒素抗体、抗芽胞抗体的检测。一、炭疽监测(7)(3)毒力质粒和基因的PCR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按照统一的方法,及时进行PCR检测。(4)炭疽芽胞杆菌遗传特征监测各省在监测工作中获得的菌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年1次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进行炭疽芽胞杆菌遗传特征监测。(5)动物间炭疽疫情信息了解本省家养动物的分布以及牲畜中炭疽发生的情况,重点了解导致人间感染的炭疽病畜发病地点、发病情况、诊断方法、检验技术等。2008年甘肃省炭疽病例县区分布金昌市临夏、甘南州新发病例标本采集情况年份病例数血清采集数采集率(%)2005642640.602006665278.802007433069.802008453066.67200977?采集率不高炭疽病例个案调查情况年份病例数个案调查数调查率(%)2005641523.002006665481.802007796075.9020084545100.00200977?调查率能否保持?可疑炭疽污染外环境采样情况土样水样年份可疑污采样数细菌分离可疑污采样数细菌分离染点数阳性数染点数阳性数20058404202006840042002007不详400不详200200884004200200984004200监测点血清学采样情况年份2005110197102281062006115—207—103—0—1032007105205100010220081052051010102(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1、存在的问题1).监测点报告病例采样率有较大提高,但非监测点的病例采样率不高。2).与畜牧部门沟通协调不够,仅有临夏县上报了畜间疫情资料,玛曲县畜牧部门无法提供畜间疫情数据。3).因我省炭疽疫区分布广,人员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很难采集到病例用药前的标本。4).健康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防病意识不强。5).血清学检测试剂仍然存在严重问题,无法开展检测。6).监测点经费不足。7).基层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不高。8).临床医生对炭疽病例的识别、诊断能力有待提高。(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二)建议1.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基层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能力以及临床医生诊断水平。2.加强与畜牧部门的沟通。3.加强监测诊断试剂的研究工作。4.建议适当增加基层疾控中心监测经费。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农牧民炭疽的防治知识及“三不一坚持”知识,使群众自觉做到对病死动物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坚持病死动物尸体焚烧埋,对可疑炭疽病畜污染的环境及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6.修订《全国炭疽监测方案》,适当调整外环境监测和血清学监测。二、出血热监测(1)(一)背景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国家,每年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数的90%以上。全国出血热监测点分布图全国共22个省39个点我省1个点(华亭)疫情高发的东三省+河北、山东分布最多二、出血热监测(2)(二)监测内容与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后,通过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县级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报告的出血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监测点报告的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例,由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条件的县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血清学核实诊断并将诊断结果立即录入个案调查表数据库。采集急性期患者的全血进行PCR、病毒分离、核苷酸序列测定和交叉中和实验,分析流行型别。以县(区)为单位,逐步查清居民区及野外宿主动物种类、分布、密度、感染率和所带病毒的型别及变异情况。二、出血热监测(3)2008年9月省疾控中心与华亭县疾控中心在华亭县农村居民区野外连续2天布鼠夹620夹次,有效夹数544夹次,捕获鼠2种19只,鼠密度为3.49%。黑线姬鼠14只,大仓鼠5只,分别占73.68%、26.32%。采集鼠肺19份。天水市疾控中心在清水县4个乡镇进行鼠间疫情监测,共布防鼠夹1358夹次,捕获数4种78只,鼠密度为5.74%。褐家鼠69只,黑线姬鼠4只,小家鼠3只,灰仓鼠2只,分别占88.46%、5.13%、3.81%和2.56%。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共采集鼠肺标本77份。卓尼县鼠间疫情监测共捕获鼠48只,其中黑线姬鼠31只,灰仓鼠14只,鼩鼱鼠3只,分别占64.58%、29.17%和6.25%。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采集鼠肺48份。结果均为阴性。(共144份)二、出血热监测(4)2009年按现住址统计,报告11例,死亡1例,其中本省报告5例,外省报告6例(陕西5例、上海1例),实验室诊断8例。完成秋季出血热鼠间带毒的监测工作,共检测华亭县、夏河县鼠肺标本70份,结果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2份,均为夏河县送检的黑线姬鼠标本,华亭17份出血热抗原均阴性。天水、庄浪送检2份疑似出血热病例血清抗体阴性。二、出血热监测(5)(四)问题和建议1、统一规范出血热诊断试剂和方法,加强考核,进一步提高各省实验室诊断能力全国出血热病例诊断仍以临床诊断为主。出血热临床症状复杂多变,诊断标准比较难控制,结果可比性差。建议国家有关机构选择几种试剂进行评估,从中挑选质量可靠、特异性和敏感性强的诊断试剂和方法向各医院和疾控中心推荐;而且省级需要配备标准抗血清、PCR引物序列、参照毒株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质控。2、加大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增强各级CDC病原学检测能力目前国家下拨监测经费额度远远不足,主要用于监测点补助,省级CDC很少,设区市CDC没有,市、县实验室基础条件差,因缺乏必要的专用仪器和设备,不能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需要送省CDC进行检测,影响实验室诊断的时效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二、出血热监测(6)3、有些监测项目较难达到指标要求,建议改进方法和标准1)随着鼠密度逐渐降低,宿主动物的监测任务和难度加大随着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开展新农村建设,监测地区农村环境得到综合整治,道路硬化进展快速,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上与监测时间相近的春、秋两季灭鼠运动,使得宿主动物鼠类的密度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宿主动物的捕获量;鼠密度低,监测时间需要拉长,费用相对较高。二、出血热监测(7)2).急性期血清和恢复期血清的采集比较困难医疗单位对出血热监测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不能及时协助疾控机构采集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加上患者外出打工或不配合采血工作,造成很多监测点早期血采集非常困难,病人出院后恢复期血亦采集困难,数量和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急性期血清难用于病毒分离,所以对病例的监测还要继续加强。可以通过增加乡镇防保人员标本采集补助费,特别是病例恢复期血清标本采集,来提高标本采集率。3).加强现场工作的生物安全标本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难以保证,建议加强经费投入和生物安全培训,保障工作中的个人防护和标本及环境的保护。二、出血热监测(8)(六)加强出血热防治宣传教育,坚持以防鼠灭鼠和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治措施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健康教育,全面普及防病治病知识和基本卫生常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卫生防疫和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疾控机构要积极与医疗机构沟通和协调,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坚持灭鼠活动,努力降低鼠密度;同时坚持开展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进一步加强灭鼠和疫苗接种工作的力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