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单子叶植物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主要特征1、胚具1枚子叶(或不分化)。2、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3、茎内具散生中柱,无形成层。4、叶常具平行脉或弧形脉。5、花部常3基数,极少4基数。6、花粉具单萌发孔。主要目科泽泻目:泽泻科槟榔目:槟榔科(棕榈科)天南星目:天南星科、浮萍科鸭趾草目:鸭趾草科莎草目:莎草科、禾本科姜目:姜科、芭蕉科、美人蕉科百合目:百合科、鸢尾科、石蒜科兰目:兰科泽泻目Alismatales科Alismataceae泽泻目的花与毛茛目的花很相似,但各部分的组成不同,胚具单子叶。泽泻目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中一群最古老的类群。可是,从演化的位置来说,它们决不会在单子叶植物进化的主干上,因为,原始的单子叶植物应该具有双核花粉和具胚乳的种子。因此,泽泻目被看作是靠近基部的一个旁支。泽泻科Alismataceae1、水生或沼泽地的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2、叶常基生,基部有开裂的鞘,叶脉羽状,具根状茎。3、花两性。※P3+3A6-∞G6-∞外轮3片,花萼状,宿存;内轮3片,花瓣状;雌蕊螺旋状排列于凸起的花托上或轮状排列于扁平的花托上。4、聚合瘦果,少数为聚合蓇葖果。泽泻Alismaorientales槟榔科Arecaceae(棕榈科Palmae)1、乔木或灌木,主干直立不分支。2、叶常绿,大形,多集生于树干顶端,形成“棕榈形”树冠。叶柄基部常扩大为纤维状的鞘。3、花单性,小,聚成肉穗花序。※♂P3+3A3+3※♀P3+3G(3),34、核果或浆果。热带经济植物为主:棕榈、椰子、油棕、槟榔等。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天南星科Arales1、草本,具根状茎或块茎。2、叶基常具膜质鞘。3、花两性或单性,小,构成肉穗花序,被佛焰苞所包,佛焰苞常具色彩。※P0,4-6A6-∞G(2,3)若单性同株时,上部雄花,下部雌花,中部不育花或中性花。4、浆果。经济植物有:半夏、魔芋、马蹄莲、龟背竹等。半夏Pinelliaternata掌叶半夏P.pedatisecta东北天南星Arisaemaamurense菖蒲Acoruscalamus莎草目Cyperales1、草本,叶具叶鞘。2、花生于颖状苞片内,由1至数朵小花组成小穗。3、花被退化为鳞片状、刚毛状或缺。4、子房上位,由2-3心皮组成1室。包括2科:禾本科、莎草科。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1、草本或木本(竹),多具地下茎,地上茎特称为秆。2、秆圆柱形(少数方形、三棱形)具有明显的节与节间,节中实,节间中空。3、叶2列,具叶片、叶鞘和叶舌,叶鞘开放,少数闭合。4、小穗:为简单的穗状花序。包括:2枚颖片、几朵小花和小穗轴。中性小穗:小穗上的小花为无性。假小穗:小穗上的颖片无花只有芽。5、花两性。P2A3,3+3G(2,3:1:1)小花的构造:外稃:可育的苞片,顶端或背部具芒或无。一般较厚或硬,基部有时加厚变硬称基盘。内稃:具2枚隆起的脊。浆片:2-3枚花瓣特化为透明而肉质的小鳞片。雄蕊:3枚。雌蕊:2心皮合生。6、颖果。小麦Triticumaestivum7、分类:2个亚科。禾亚科(Agrostidoideae):秆常为草质,秆生叶即是普通叶,叶片具有明显中脉,通常不具叶柄,叶片与叶鞘之间无明显的关节,不易从叶鞘脱落。竹亚科(Bambusoideae):秆常为木质,多年生。秆生叶(笋壳)与普通叶(枝生叶)明显不同。箨片缩小,无中脉;普通叶具叶柄,与叶鞘之间有明显的关节,易从叶鞘脱落。秆生叶:箨鞘(秆箨)、箨叶(箨片)、箨耳、箨舌普通叶:叶鞘、叶片、叶耳、叶舌禾本科Poaceae1、秆圆柱形,中空,少数实心,节与节间明显。2、叶2列互生,叶鞘多开放。3、花被变为浆片。4、雄蕊丁字形着生。5、2心皮合生。6、颖果。莎草科Cyperaceae1、秆三棱形,实心,少数中空,无节与节间之分。2、叶3列互生,叶鞘闭合。3、花被退化成刚毛、鳞片或缺。4、雄蕊基部着生。5、3心皮合生。6、坚果。香附子Cyperusrotundus同样百合科Liliaceae1、多为草本,木本(菝葜属);具根状茎、鳞茎、球茎。2、花两性。※P3+3A3+3G(3:3:∞)3、子房上位,中轴胎座,3室。4、蒴果或浆果。经济植物有:葱、蒜、百合、天门冬、郁金香、麦冬等。发挥和百合属Lilium百合郁金香石蒜科Amaryllidaceae1、子房下位。2、花常成伞形花序,生于茎顶,下有膜质苞片1至数枚构成总苞。多为观赏植物:水仙、君子兰、朱顶红、晚香玉等。百合科Liliaceae1、子房上位。2、花常成总状、穗状、圆锥或伞形花序,下有膜质苞片1枚构成总苞。石蒜Lycorisradiata君子兰Cliviaminiata兰科Orchidaceae1、多年生草本,少数为攀援灌木。陆生:一般具有须根、根状茎、块茎;附生:具有肥厚根被层的气生根,生于热带雨林中;腐生:与真菌共生,如:天麻。2、叶互生,2列,少数对生、轮生。叶具抱茎的叶鞘。有的退化为鳞片状。3、花单生或成花序,着生花的茎称为花葶。花两性,两侧对称。↑P3+3A1,2G(3:1:∞)外轮花被:3枚萼片,花瓣状。内轮花被:3枚,2枚称花瓣,1枚特化而称唇瓣。唇瓣具有复杂的结构。合蕊柱:雄蕊和花柱合生而成的柱状体。1枚雄蕊:能育雄蕊为外轮中央雄蕊,生于合蕊柱顶端背面。花药两室,花粉常结成花粉块。3个柱头中,2个可育,1个不育变成1个小突起,称为蕊喙。2枚雄蕊:能育雄蕊为内轮侧生雄蕊,生于合蕊柱两侧。花粉粒状不结成花粉块。退化雄蕊呈花瓣状。3个柱头全发育合生成单柱头。4、子房下位,180角度扭转,3心皮,合生成侧膜胎座。5、蒴果,种子极多,微小,无胚乳。花粉块花粉块柄粘盘花粉块的结构:兰科几乎被植物学家公认为代表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类群,表现为花的高度特化,对昆虫传粉的高度适应,种类多,草本植物等特征。经济价值主要为观赏,少数可药用。白芨Bletillastriata菊瓣蝴蝶春兰Cymbidiumgoeringii中国兰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春兰,它的品种繁多,以简单朴素的形态显示淡洁、高雅与文静的气质,其花具淡雅之香,被颂为“国香”。这是春兰中经过精心培育的新品种,其花瓣似菊,高度特异化的唇瓣似蝴蝶立于花中。逸品春兰卡特兰Cattleyalabiata这是洋兰的代表品种卡特兰,花大而美丽。形态、色泽多变的唇瓣形成丰富的品种,为人们喜爱,是园艺花卉的上品。杏黄兜兰九十年代初中国特产兰花,杏黄兜兰的发现引起世界园艺领域的轰动,这是非常罕见的黄色兰花种类,在香港被誉为“金童”、“金兜”。它的发现说明中国兰花资源尚有被开发的潜力。被子植物进化图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一、被子植物的起源1、起源的时间当前多数学者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或晚侏罗纪。1、中国学者陶群容于1990年报道了吉林延吉早白垩纪地层中的10种被子植物叶痕化石,在美国也发现了近20种被子植物叶痕化石。2、1992年陶群容又发现了早白垩纪的喙柱始木兰花的化石,它既具有现代木兰科几个属的特征,但又与它们有区别,被认为是一种尚未分化的原始木兰科植物。3、被子植物果实的最早化石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距今约1.2亿年的早白垩纪欧特里夫期的地层中发现的,称为“加州洞核”2、发源地多数学者支持被子植物起源于热带。虽多数学者赞同中、低纬度起源,但确切回答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是有困难的,有待今后更深入的研究。1、大量被子植物化石在中、低纬度出现的时间实际上早于高纬度。2、现代被子植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同样说明植物可能起源于中、低纬度地区。在现存的400余科被子植物中,有半数以上的科依然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特别是被子植物中的那些较原始的木兰科、八角科、连香树科、昆栏树科、水青树科等等更是如此。3、可能的祖先现代多数植物学家主张被子植物单元起源。依据:1、被子植物具有许多独特和高度特化的特征,如:筛管和伴胞的存在;2、雌雄蕊在花轴上排列的位置固定不变;3、雄蕊均有4个孢子囊和特有的药室内层;4、心皮和柱头的存在;5、花粉萌发,花粉管通过退化的助细胞进入胚囊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6、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胚乳。被子植物确系单元起源,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起源于本内苏铁和种子蕨。1)起源于本内苏铁:可能性:认为本内苏铁的孢子叶球常两性,稀单性,和木兰、鹅掌揪的花相似,种子无胚乳,仅具两个肉质的子叶,次生木质部的构造等亦相似。提出被子植物起源于本内苏铁,有人甚至把本内苏铁称为前被子植物。不可能性:近年来,主张本内苏铁为被子植物直接祖先的渐趋减少。首先,本内苏铁的抱子叶球和木兰的花的相似是表面的,因为木兰属的小孢子叶像其他原始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叶一样,分离、螺旋状排列,而本内苏铁的小孢子叶为轮状排列,且在近基部合生,小孢子囊合生成聚合囊;其次,本内苏铁目的大孢子叶退化为一个小轴,顶生一个直生胚珠,并且在这种轴状大孢子叶之间还存在有种子间鳞,因此,要想象这种简化的大孢子叶转化为被子植物的心皮是很困难的。另外,本内苏铁类以珠孔管来接受小孢子,而被子植物通过柱头进行授粉,所有这些都表明被子植物起源于本内苏铁的可能性较小。2)种子蕨阿尔伯(Arber)、塔赫他间、Asama等人,把动物界系统发生的幼态成熟说,应用于解释植物界的系统发生。如种子蕨的具孢子叶的幼年短枝,生长受到强烈抑制和极度缩短变成孢子叶球,再进而突变成原始被子植物的花。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1、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中的两大学派(1)恩格勒学派恩格勒学派认为,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穗花完全一致,每一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来自于裸子植物的麻黄类中的弯柄麻黄(Ephedracampylopoda)。假花学说(pseudanthiumtheory)认为,雄花的苞片变为花被,雌花的苞片变为心皮,每个雄花的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1个雄蕊;雌花的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胚珠,着生于子房基部。2、毛茛学派毛茛学派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1个简单的孢子叶球,它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铁树目,特别是拟铁树(Cycadeoidea)具两性孢子叶球进化而来的。真花学说(euanthiumtheory)认为,拟铁树的孢子叶球上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可以演变为被子植物的花被,它们羽状分裂或不分裂的小孢子叶可发展成雄蕊,大孢子叶发展成雌蕊,孢子叶球的轴则可以缩短成花轴。真花学说示意图假花学说示意图2、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恩格勒分类系统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发表的,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在他们的著作里,将植物界分为17个门,其中被子植物独立成被子植物门,共包括2纲、62目、344科。并将被子植物门分成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2个纲,将双子叶植物分为古生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恩格勒分类系统是根据假花学说的原理而建立的,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传粉等为原始的特征,而有花瓣、两性、虫媒传粉等是进化的特征,为此,他们把柔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将木兰、毛茛等科看作是较为进化的类型,在今日被许多植物学家认为是错误的。哈钦森分类系统该系统认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比联合、定数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比轮状排列原始,木本比草本原始。该系统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且其中的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无被花、单花被是后来演化过程中退化而成的,柔荑花序类各科来源于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并在早期就沿着三条进化路线分别进化,从而形成具明显形态区别的三大类群,即萼花群(Calyciferae)、冠花群(Corolliflorae)和颖花群(Gumiflorae)。哈钦森系统由于坚持将木本和草本作为第一级区分,因此导致许多亲缘关系很近的科(如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