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儿童发展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JeanPiaget(1896-1980)皮亚杰简介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世界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生于瑞士纳沙特尔,是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位心理学家”之一。皮亚杰早年学习生物学,1915年和1918年分别在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获生物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其毕生的工作就是试图用生物学观点来解释认识论问题。(一)认知发展理论顺应认知发展认知机能认知结构适应图式同化组织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图1、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图式: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或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认知机能:包括组织和适应。组织代表认知机能的内部方面,适应代表认知机能的外部方面。适应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同化:同化是把外在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当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的元素,通过改变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元素的过程。认知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或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maturation):有机体的成长,尤其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基础。物理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从对物体发出的动作中获得经验。这种经验有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经验,它是个体对动作与动作之间关系理解的结果,这类经验来源于动作,而不是来源于物体。社会影响(socialinfluences):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文化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平衡化过程(equilibration):当儿童用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生了一种不平衡状态,他们很自然会试图通过某些方式来减少这种不平衡,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恢复平衡的过程称为平衡作用。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3、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主要表现为感觉(简单输入)和运动(简单输出)机能的发展。在这阶段,婴儿主要以一种反射(reflexes)或先天的方式进行反应。客体永久性实验5个月大9个月以后前运算阶段(2—7岁)婴儿只能通过实际的操作物体才能学习和理解外部世界,而学前儿童由于语言的发展,已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然而,他们的思维仍是相当原始的。皮亚杰发现,年幼儿童不能理解守恒(conservation)原理。皮亚杰守恒任务的经典实验皮亚杰守恒任务的经典实验对学前儿童缺乏守恒的解释“集中化”(centration)的思维方式:即仅注意情景中的某一方面。思维缺乏“可逆性”(reversibility):指改变思维方向以便能够回到起点的能力。只注重状态而忽视过程。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egocentric)皮亚杰与英海尔德(1956)的研究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如下特征:1类包含2序列和传递推理序列:把很多根小棍按长度排序;传递推理:小明比小强高,小亮比小强矮,小明比小亮高。3守恒4自我中心和去自我中心自我中心:一个现象只能由一个维度决定去自我中心:一个现象的两个维度可以同时改变,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这一现象的更高一级属性。序列给物体排序时,能有计划地进行。莉琪想根据大小给她的石头分类,她迅速把20块石头排成一排,选择其中最小的,然后选第二小的,依次类推,完成整个工作。传递推理能根据归类和顺序关系对事物进行综合。在比较A和B,B和C后,能得出A和C的关系。一天玛丽娜和莉琪一块吃三明治,玛丽娜说:“我看见蒂娜的新饭盒了,比我的大。”莉琪说:“那一定也比我的大,因为我的没你的大。”已具备守恒观念。当物体外部特征发生改变时,能透过其外部特征发现物体本质的不变性。把莉琪堆在桌上的10便士硬币扔到地上,她弯腰去找,并自言自语道“我知道它们一定是10便士,因为那是我昨天堆在桌上的那些。”去中心化能综合问题的很多重要特点,而不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莉琪从厨房拿来2杯柠檬茶,一杯给弟弟,一杯给自己,她说:“别生气,我和你一样多,我的杯子更高但更窄,你的杯子更矮但更宽。”可逆性能思考问题的全过程,再进行逆向的思考。莉琪知道加和减是可逆的运算,如果7加8得15,15减8就得7。按层次分类能变通和重组事物,使之呈有层次的类别。莉琪和她的朋友玛丽娜讨论如何摆他们收集的石头,玛丽娜建议:“你可以把他们按大小归类,然后再按颜色分,或是同时按颜色,形状分。”空间运算具有空间知觉的恒常性,能明白时空、速度间的关系,并建构出与周围环境相类似的认知地图。莉琪发现,卡车阻塞人行道没有改变她回家的距离,而且,如果她在相同的时间内比玛丽娜跑得快,她将跑得更远些。她能画出一幅从她家到玛丽娜家的地图,包括一路上的主要路标。水平翼差按一定顺序渐次地掌握逻辑概念莉琪先掌握数量和液体守恒,后掌握面积和重量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儿童的思维特征:1、能形成关于抽象事物与具体事物的心理表象并对这些表象进行操作。2、能认识到二级关系(second-orderrelation),或者说关系之间的关系。如猫狗之间哪方面的相似点在知更鸟和麻雀之间也具备?3、已具备抽象思维能力。4、能进行系统地思维,具有假设-演绎推理。(二)发生认识论研究主题:认识是如何发生或起源的,以及认识是如何逐渐发展的。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思维的基础。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有机体取得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有机体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智慧(思维)的本质:智慧或思维的本质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儿童的智慧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即来自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三)建构观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事物如何运作的好奇心,即人具有一种探究世界的内部动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有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这种观点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cognitiveconstructivism)。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儿童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发展;2、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3、注重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五)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儿童认知发展的差异性,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建构,缺乏对社会因素影响作用的探讨;强调发展先于教育,缺乏积极的教育意义。3、皮亚杰的研究低估了儿童的认知发展。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俄国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他认为: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进化的结果,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受社会文化制约。被认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先驱。维果茨基的生平维果茨基(L.S.Vygotsky1896-1934)出生在莫斯科,是一位犹太人,父亲是银行管理人员,母亲是教师。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他原来的主要兴趣是文学,后来转而从事心理学研究。他先后工作于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高等院校讲授心理学。1934年,维果茨基38岁时死于肺结核。维果茨基的主要思想维果茨基虽然一生短暂,但著述甚多,在仅有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系统地陈述他的观点。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创立了著名的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被公认为当代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维果茨基毕生研究心理发展问题,重点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与发展,强调人类文化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强调语言、实践活动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并重视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提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和通过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思想。(一)文化历史发展及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以及社会规律制约的。两类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它们分别依赖于生物进化和人类发展的历史。两种工具:物质生产工具和精神生产工具,后者也即心理工具,是指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与符号,它使人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上升到高级心理机能。儿童心理发展是其高级心理机能本身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指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将外部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之下,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对高级心理机能起中介作用的工具—语言、符号,以语言为中介,在各种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过程。所以,语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二)思维与语言语言是发展的媒介与思维的工具。语言是社会交往与活动的工具。语言是自我调控与反思的工具。(三)“最近发展区”(四)教学与发展1、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头;通过教学促进儿童的发展。2、尽量组织、安排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是促进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3、提倡支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与认知学徒制等教学形式。(五)对维果茨基理论的评价在论述社会经验对认知发展的作用方面,维果茨基的理论是独一无二的,它帮助我们通过文化理解认知机能的变化,不像皮亚杰那样强调普遍的认知发展。维果茨基认为符号和语言在调整高级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以及合作学习的思想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指出的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其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1、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2、心理动力理论(本能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决定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理需要3、人格理论人格结构、人格发展阶段4、焦虑与自我防御理论自我焦虑自我防御:压抑、投射、反向形成、移置、认同、退行、升华、固着5、心理治疗理论梦的解析、自由联想、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等(三)人格理论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无意识的本能;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伦理原则2、人格发展阶段论根据里比多的发展或变化,分为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为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2.肛门期(1~3岁)排便习惯的培养3.前生殖器期(3~6岁)恋父情结、恋母情结4.潜伏期(6~11岁)相对平静的时期,此前的各种感受相对遗忘5.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产生性冲动,要从父母那里独立,容易产生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E.H.Erikson,1902-1982)(一)埃里克森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